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刘 振
近日,一则警方通报在网上刷屏。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发布通告称,6月29日,一名年轻男子在某高层建筑欲轻生,另一名老年男子沈某现场起哄,发表怂恿跳楼等不当言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沈某被行政拘留。
据相关报道,年轻男子从楼顶跳下后,已不治身亡。随后,警方通报、现场视频被不断转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们表达了两层不同的情绪:一层是,年轻人正值青春美好年华,人生有无限可能,纵有眼前困难也总能熬过,但他却选择放弃宝贵生命,令人扼腕叹息。另一层是,面对他人处于生死抉择、极端困境中时,不是好言相劝或起码保持沉默,反而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沈某这种刻薄冷血之举实在可恨!
逝者长已矣,但遗留问题仍拷问着社会人心。这几年,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网络空间,总有极少数人对试图轻生者围观起哄、言语相激,仿佛只是看一场热闹而刺激的游戏,全然不顾这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生死关头,紧急时刻,那些如花一样的生命并非没有挽救的可能,但却在一些冷血看客的助推下陨落。或许在起哄者看来,轻生者事出有因、自负其责,即使死亡也与己无关,何况围观者众多,法不责众、法不责“哄”,其奈我何!但他们却忘记了,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也是文明社会的基石,倘若突破了这一底线,视他人生命为儿戏,整个社会道德水准因此降低,又将置自身于何种境地!
漠视宝贵生命,起哄怂恿跳楼,将他人的不幸娱乐化、轻佻化,暴露了极个别人的内心自私冷漠、充满戾气。公众情感容不得这种冷血行径,社会舆论也不乏对看客心理的批判,但如果仅仅停留在道德谴责层面,恐怕不足以促其悔改。法律该出手时就出手。此案中,虽然沈某言语刺激与年轻人跳楼之间,难以建立明确的因果关系,难以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沈某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应予依法处理。警方及时对其行政拘留并发布通报,就具有指向性意义:法不责众、法不责“哄”已是“过去时”,法律不会对此等行径坐视不管,而是长出“牙齿”积极履责。让起哄怂恿者付出相应代价,也是对类似行径者敲响警钟:宝贵生命不容亵渎,道德底线不容突破。
社会学中有一种“滑坡效应”,指的是某种现象因为变化细微而不被察觉,如果社会不对其足够重视并采取措施,随着时间推进,变化将如滑坡般难以阻止或控制。近些年,围观怂恿轻生的行为从现实中蔓延到网络上,甚至言语更加偏激苛刻,未尝不是“滑坡效应”的显现。应该承认,法律对现实中人的处理相对容易,而对网上众多围观起哄者则难以一一处罚。阻止“滑坡效应”,法律亮剑之外,生命教育也应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不仅是对自我而言,也是对平等的他人而言;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不仅关乎生死一瞬的选择,更关乎生存的质量与自我的价值;千方百计地保护生命,不仅让渺小个体受益,也是营造人心向善、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法律惩治恶行,教育涵养心灵,即使收效缓慢也当坚持不懈,才能有效阻止“滑坡效应”,拧紧生命保护“安全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0 05: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