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崔宇晴 通讯员 王昕
周末的智能玻璃温室内,孩子们好奇地观察着无土栽培的蔬菜;农耕体验区里,家庭亲子共同学习播种施肥;文化书院内,村民们在书海中徜徉,或在公益书法课堂上凝神运笔……这一幅幅充满活力与文化气息的乡村图景,正是聊城市贾寨镇耿店新村以文化书院为枢纽,推动文化赋能、涵养文明新风结出的硕果。
今年,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凭借在乡村振兴与文明创建中的突出表现,成功入选“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作为乡村振兴的典范,耿店新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力建设并充分发挥文化书院的核心阵地功能。书院以“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服务为本”为理念,整合农家书屋、非遗工坊、研学基地等多元资源,致力于打造集阅读学习、文化传承、技艺培训、思想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成为滋养乡风文明、提升治理效能、赋能产业发展的精神家园。
2000册书+3000亩地
书海菜棚巧串联
耿店文化书院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引擎”,立足村民需求,科学规划空间功能。书院内设图书阅览区,藏书2000余册,涵盖农业科技、文学经典、历史文化、儿童读物等多个门类,满足不同年龄村民的阅读需求。学习交流区主要用于举办读书分享会、公益课堂、理论宣讲等活动。
书院不仅是静态的文化空间,更是动态的研学枢纽。依托新村3000余亩蔬菜大棚、400余亩果园的生态基底,书院联动打造了“大棚研学+农耕体验+非遗传承”的特色文化体验路线。组织青少年走进智能温室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在农耕区体验传统农事,再回到书院非遗工坊,由茌平区剪纸、柳编等传承人驻点教学,让孩子们亲手制作蔬菜造型手工艺品,实现文化学习与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
民俗课堂开讲、村晚舞台唱响
涵养文明新风尚
文化书院深植本土文化土壤,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村民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书院策划组织春节、元宵等节点的民俗文化展示、手作体验,成为吸引村民和游客的亮点。定期邀请退休教师、文化学者在书院举办讲座,讲授本地民俗故事、农耕历史,深化村民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组织“诗词朗诵会”“民俗故事会”等活动,让村民在书院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传统魅力。开设“翰墨丹青”书法公益课堂等,提升村民艺术修养。
书院的文化滋养直接服务于乡风文明建设。在党支部引领下,书院成为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新风尚的宣讲平台。通过大喇叭广播、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理念,配合村“红白理事会”工作,有效推动移风易俗。
“乡雁”带娃、积分换礼
书院巧解治理难题
文化书院始终坚持服务村民的宗旨,构建“学习+实践+互动”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书院各类场馆设施全年免费向村民开放,提供便捷的阅读、学习和交流环境。依托书院,累计开展读书分享会、理论宣讲50余场,举办公益书法课堂、文艺演出20余次,放映公益电影26场,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精心策划的“耿店村晚”、大棚民俗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也以书院为重要策划和组织基地。创新开设“乡雁助飞”兴趣课堂,由本村高考学子在寒暑假期间担任书院志愿者,为200余名农村孩子提供作业辅导和文体活动,既解决“带娃难”问题,又在书院平台传承了互助精神。
文化书院是推广“积分制+美德信用”治理模式的重要场所。村民参与书院志愿服务、遵守文明公约等善行义举被量化为积分,可在与书院联动的“信用积分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如毛巾、洗衣液等),有效激励了村民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全村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达500余人次,积分兑换60余人次,促进了邻里和睦、环境整洁,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在文化书院的浸润下,耿店新村的文明新风日益浓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展望未来,这座已成为村民心灵归属和文化地标的书院,将继续承载着乡村的文化梦想,真正成为凝聚民心、培育新风、赋能发展、促进和谐的乡村文化高地,引领耿店新村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