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子璇)如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院落里、校园内的各种野生动物,现代快报记者发现,
近期是幼鸟出巢的季节,
淮安不少派出所接到了热心市民的电话,他们报案称自己捡到了“猫头鹰”等野生动物,寻求救助。
这些鸟类真的需要被救吗?
怎么救助才能更科学呢?
北邻角鸮救助个体
“市民在看到这些野生动物的时候,往往都会充满好奇,他们仔细观察、努力辨认,觉得它们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想要伸出援手。”6月24日,淮安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余星翰告诉记者,近两年,淮安野生动物的救助数量翻倍增长,特别是鸟类的救助数量,负责救助的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去“救助”各种意外被人类发现的野生动物,其实,这里有相当一部分其实都不需要人类的干预和救助。
以常说的“猫头鹰”为例,每年夏季、猫头鹰被救助的数量占到了非常高的比例,除了一些发生鸟撞或者误打误撞进入到居民家中的成鸟以外,大部分都是幼鸟,而且是整窝被热心市民端走,再拨打救助电话。
红隼的幼鸟救助个体
余星翰表示,这些幼鸟在成长过程中,出巢期本就会从巢穴出走,但是由于飞行能力不够强,大多会躲避在巢穴附近的草堆里,“萌萌”的大眼睛让人觉得它们既可怜又无助,市民会带回家玩两天再拨打救助电话,这种情况非常多见,后果很严重。
“出巢学飞是幼鸟成熟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这个数十天的阶段,成鸟会在不远处‘照顾’着这些幼鸟,除了喂食以外,他们还会教会幼鸟一些独立以后的技能,这是人类无法替代的工作。”余星翰说,即使人工喂养顺利,幼鸟长成“大胖小子”,这样的幼鸟在野放之后的存活率很低,任何方式的人为野化训练都不可能达到亲鸟照顾的水准。
现场科普
余星翰提醒,“过度干预和救助”成为目前救助工作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救助人员需要反复和每一位拨打救助电话的热心市民去解释“科学救助”的方法和含义,确保被救助对象可以得到最及时和合理的保护。
为了能让“科学救助”的理念得到更好的推广,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淮安市林业学会、淮安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共同制作《幼鸟救助手册》,为正确、科学救助鸟类提供指导和依据。6月23日,淮安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们携手淮安市林业技术指导站、淮安市动物园进行现场科普和宣传,除了发放《幼鸟救助手册》之外,还通过对鸟类标本的讲解,向市民普及鸟类的繁育知识及保护的重要意义。他们希望通过普及知识,让爱鸟人士为鸟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5 12: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