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长和”长青 驰而不息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9-19 03: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扎根大山30年,巴马这对教师夫妇为1000多名孩子点亮梦想——

“长和”长青 驰而不息

本报记者 潘 剑 韦 辰 通讯员 梁绍恩 黄瑞萍

开栏语:

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日前,2023年河池市教育发展大会召开,通报表扬一批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优秀个人和优秀捐资助学社会人士,旨在进一步弘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营造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即日起,本报在各媒体平台同步推出“躬耕教坛 为国育才”专栏,报道河池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展现他们扎根一线、无私奉献、奋进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为河池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凝聚起提速建设“六新河池”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敬请垂注。

金秋时节,石山长青,处处生机勃勃。

沿东兰县武篆镇江平村至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凰乡狭窄的公路,从一处岔路右拐驶进长和村长垌屯,与一株200年的古榕树擦肩而过,再往前走100米,长和小学就到了。

30多年来,韦美红、罗干祥夫妇共同守望,在这所拥有97年历史的学校里,一门心思教书育人。

10900多天,他们默默扎根深山,传播知识文化,把一批又一批学生送出大山。

今年7月,韦美红荣获“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计划”奉献奖。

不离不弃 守望卅载

巴马县凤凰乡长和村距县城30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区,大山林立,缺土少水。

群山间的长和小学,自1926年建校以来,便一直是这片大山孩子梦想启航的摇篮。

罗干祥在长和村长垌屯出生,他的家就在长和小学对面,和古榕树相望。“读书很重要,山里娃求学更艰苦。”1989年9月,罗干祥毅然回到老家,接过师长的教鞭,成为长和小学的一名教师。

4年后,长和小学多了一名叫韦美红的女代课老师,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罗干祥的爱人。夫妻俩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

“当时学校办学条件很差,泥瓦教室,喝水望天。”在罗干祥的三言两语间,便可深刻体会到当年教学的辛酸,“但我不能丢下孩子们不管呀!他们要走出大山才能改变生活、改变命运。”

“遇到枯水季节,就要去几百米外的山脚,下到100米深的山洞里打水,一桶一桶地挑回来。”韦美红说,大山里艰苦的条件锤炼了师生们的韧劲,“这种韧劲,成了长和小学最朴素的办学理念。”

作为当时学校里的年轻教师,韦美红和罗干祥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很快成长为骨干。

民族地区的山里娃大多不会说普通话,韦美红在讲台上先用普通话朗读,再用壮语或瑶语翻译,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学校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韦美红和罗干祥在讲台下又成了他们的亲人。

长和村各屯分散在大山的山山弄弄里,距离学校远近不一,大部分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需要住校。教低年级学生穿鞋子、洗衣服、绑头发,午休时帮学生盖被子,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有学生生病,罗干祥就马上送到医院,一夜守护,直到天明。

2002年的那一场雪,同样下到了长和村。那天清晨,有一个孩子竟穿着凉鞋来上学。看到孩子冻得发紫的脚,罗干祥赶紧拿出自己的鞋袜给学生穿。

30多年寒来暑往,韦美红和罗干祥“桃李满乡村”。村里的青壮年大多是他们的学生,不少人还考上了大学……知识,改变了山里人的命运,也改变着小山村的面貌。

“一想到自己教出了1000多名学生,心里就美滋滋的。”韦美红感慨地说。

“我2001年从长和小学毕业,上学时因家境贫寒,获得了两位老师的诸多照顾。”如今同样从事教育工作的覃国定,每逢过节都会回校看望韦美红和罗干祥,“感谢他们当初的不离不弃,给予我关爱和鼓励,才有了今天的我。”

相知相守 携手共进

韦美红和罗干祥的生活可谓清贫。这些年来,村里的青壮年纷纷走出大山。凭借夫妻俩的拼劲和学识,他们到乡、县学校任教都不成问题,但他们选择了留下来。

“我要是不支持他,最初就不会嫁给他了。”时至今日,韦美红对当初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备课、上课已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家里的农活同样需要他们料理,两人的生活压力重重。

1995年5月,儿子罗鹏京出生尚不满2个月,由于家里没有人帮忙照看,当时还是代课老师的韦美红拿着一个月45元的工资,一边上课,一边照顾孩子。

后来,韦美红把儿子托给附近的村民帮忙临时照看,下课或者放学了,“再去看一看”。韦美红回忆说:“那时家里收入不足,我常常放学后背着小孩去挑水、磨玉米,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家里连买油的钱都没有。”

诱惑,不是没有。他们各自曾有很多机会调到乡里或县里工作,甚至有机会改行。“我们走了,还有谁愿意待在这里教书?”罗干祥说。

2012年,夫妻俩建起了一栋两层小楼,一家人这才告别老旧的石头瓦房。

在他们的拉扯下,罗鹏京顺利长大成人,先后考上河池高级中学、山西大学,2017年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进入巴马一家单位工作。

“如果没有她的付出和配合,我也没办法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坚持这么久。可以说,我能够在长和小学工作34年,她的功劳占一半以上。”说起爱人韦美红,罗干祥心里满是感激。

恩师情深 薪火传承

在长和小学校门旁朝里一侧的墙上,贴着一张模糊的“学校历届考上高校学生光荣榜”,上面写着建校以来55名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名单,其中不乏韦美红和罗干祥教过的学生。

他们当中很多人在毕业后回到了巴马。

长和小学现任校长韦建,是韦美红带过的2013届毕业生。2021年大学毕业后,韦建回到了长和小学,与曾经的老师一起,为家乡教育事业出力。

韦建说,在母校看到恩师依然坚守,让他深切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

过去,学校条件艰苦,许多年轻教师望而却步,有些人刚到校门口,掉头就走,再也没有回来过。

经过多次提升和扩建,长和小学现已焕然一新,100多名学生有了好的校舍,也吸引了更多老师到校工作。

2020年,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的张丹和男朋友罗佳庆同时来到长和小学任教。这是长和小学第一次迎来广西区外的老师。

“他们就像父母一样,从不吝啬对我们的指导,可以说是倾尽所知。”张丹说,刚来时,韦美红和罗干祥分别负责指导他们开展教学工作,成为他们的“师傅”,“备课、上课,学生管理、课后辅导,他们事无巨细地进行传、帮、带。”

在韦美红夫妇的影响下,张丹和罗佳庆也在长和小学组成家庭,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谈及未来的发展,张丹说:“长和村环境不差,民风淳朴,学生好教,家长配合,我们想继续在这里教书,像‘师傅’一样,在基层坚守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

如今,从韦美红夫妇到韦建,再到张丹夫妇,他们传递着手中的火炬,照亮大山,驰而不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山深处离别情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大山深处离别情——来自巴马驻村干部新老交接现场的报道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弄烈村曾经是一个极度贫困村,这里是典型的大石山区,九分石头一分土。多年来,村民们居住分散
2023-05-10 02:43:00
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 全域研学实验区建设加快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 全域研学实验区建设加快已有16家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本报讯(记者 杨天宇)近年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全力推进研
2023-06-27 03:33:00
云盘山上对渔歌
...山余脉,海拔高度1048.6米,是巴马最高的山峰之一。整座大山一年四季绿树成荫,山上有2000多亩油茶林,油茶种植也成为了该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山林深处有多处山谷和清泉,同
2024-02-20 01:39:00
大山深处党旗红 石头缝里产业兴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激活“造血”功能 凝聚党员活力大山深处党旗红 石头缝里产业兴黄尚明 罗仁标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交乐村党支部原
2023-07-13 01:33:00
体验科技 崇尚科学
...东兴镇中心小学、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中心小学、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中心小学、凤山县平乐瑶族乡谋爱小学等6所学校的代表队参加活动。经过3天紧张激烈的竞赛,我市参加的6支代表
2023-10-31 04:24:00
将科学的种子送进大山深处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记者 孙亚慧文/图《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2月25日第 10 版)在东山乡中心小学,学生们正在操作科普大篷车带来的展品。百色市科技馆内,学生在
2024-12-25 05:20:00
...幼教生涯,这一干就是28年。当时年仅18岁的杨樱带着“大山的希望”回到巴马时,面对教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短缺的现状,不禁有些茫然。后来,杨樱受邀到南丹县参加河池市第一届幼儿园
2023-09-26 01:48:00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巴马瑶族自治县第三小学:打造“和美”校园 走特色发展之路巴马讯 每周一,巴马瑶族自治县第三小学全体师生在升国旗仪式的过程中,坚定而自信地唱颂该校一训三风;每日晨
2023-09-26 01:48:00
培优乡村致富带头人
...知识。回去后,我将运用这些知识带领群众进行直播,把大山的农产品推出去,实现增收致富。”西山乡加而村致富带头人韦凤肖信心满满地说。图为培训现场。
2023-07-27 02:03: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喜报!齐鲁医药学院获批1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鲁网10月4日讯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2025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清单,齐鲁医药学院获批资助和自筹项目共计12项
2025-10-04 16:39:00
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拉开帷幕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火热开赛。此次赛事由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大学毽球分会执行
2025-10-02 13:54:00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元宇宙研究院参与“威海市中小学生科技节”
近日,由威海市教育局、威海市科协共同主办的“威海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上,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元宇宙研究院携多款自主研发产品精彩亮相
2025-10-02 13:54: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夏露露)“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我家大门常打开
2025-10-02 14:04:00
为月亮穿新衣,为祖国绘长卷 双节活动童趣与情怀满格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夏梦迪)在双节同庆之际,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教工幼儿园精心策划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2025-10-01 09:51:00
“政策+案例+实战”闭环教学 湖北建院为城市更新精准赋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刘君怡、李夏、周鼎)近日,孝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在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2025-10-01 09:51:00
全国推介!湖北建院探索“榫卯契合”式协同育人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罗庆丰、于婷)近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党支部探索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榫卯契合”式协同育人模式
2025-10-01 09:51:00
“石榴籽祖国行”哈密大学生走进河南工程学院
大河网讯 近日,“石榴籽祖国行”哈密团市委及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走进河南工程学院,开展了一场以促进民族团结、深化青年友谊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
2025-10-01 12:45:00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助力2025“会市合作”暨许昌钧瓷产业科技赋能特色活动
大河网讯 9月22日,2025“会市合作”暨许昌钧瓷产业科技赋能特色活动在禹州神垕钧瓷文化主题公园举办,来自省内外的百余名专家领导齐聚一堂
2025-10-01 12:45:00
建设新型高端智库 许昌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发展研究院工作纪实
大河网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高校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构成部分,日益成为服务地方发展
2025-10-01 12:45:00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
大河网讯 从队列式到军体拳、匕首操、实战演习......历经近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9月25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上交入学第一份“答卷”
2025-10-01 12:45:00
编辑:林辉审核 :莫韶华
2025-10-01 12:45:00
童韵传承,航空路小学师生共筑强国梦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罗薇)9月30日上午,江汉区航空路小学全体学生用自己最美的声音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
2025-10-01 14:33:00
化身“月球漫游家”,开启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钟徐婉萍、李龙凤)当国庆的红旗遇上中秋的明月,当古老的嫦娥传说牵手现代航天梦想
2025-10-01 14:34:00
萌娃 “趣” 迎双节!亲子携手绘团圆、颂祖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近日,江汉区小精灵幼儿园以“国庆中秋寻雅趣 亲子携手共创美”为核心,组织全园师生与家长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2025-10-01 1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