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朱佩娴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服务业的同时,围绕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了一条农村有看头、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许昌市示范区,见证了“三农”工作的新生与蝶变。
村美路顺更和美
“我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把我们的农村建设的更加美丽。”该区党工委书记孙毅说。
硬化乡村道路,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近年来,许昌市示范区扎实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区村、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投资3880万元,新修农村公路58.6公里,新建桥梁7座,同步开展道路排水沟渠新建及改扩建工程。为保持道路干净整洁,该区每年投入近600万元,引入专业保洁公司,实施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一条龙处理,实现了垃圾不落地的目标。蒋西村党支部书记段玉峰告诉记者,原来的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常态,现在区里为他们修了水泥路,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美化村容村貌,共建美好家园。“院内院外的卫生就是我们的脸面,村子道路环境就是我们村的门面。在村容村貌整治过程中,联乡帮村干部不仅给我们出主意、想办法,还和我们一起参加劳动,目的就是让我们自己的小家和罗门村变得更漂亮。”罗门村罗大爷激动地说。近年来,该区先后投入2150万元,对全区农村、社区进行绿化、美化。蒋东村通过道路清障、设置绿篱、修建花坛、粉刷墙面,使原有参差不齐的街道变得井然有序。在区、镇、村三级的深耕细作之下,处处是景,时时是景,样样是景,人人是景,已经成为该区新农村的真实写照。
产业发展富乡里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
在魏武办事处许州雅苑社区,记者与居民臧国宏攀谈起来,他家种了3、4亩葡萄,每斤能卖到4、5块钱,粗略算了一下,一年下来纯收入能达2万多元。
针对失地群众,该区为群众购买致富手册18000多本,引导他们因地制宜种植蔬菜、葡萄、瓜果等,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更宽裕。该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马鹏飞说,下一步,他们将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城郊农业、观光农业,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向“美丽经济”转化,不断增强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真正实现农业兴、乡村美。
乡风文明面貌新
万民乡风,旦暮利之。
许昌市示范区在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农民精神风貌的培养,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在硬件、软件上支持村民丰富文化活动、培育乡村文明。目前,全区村村都有文化大院和健身娱乐场地,大家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走进尚集镇宋庄社区,“仁、爱、义、和、孝”“名人故事、耕读传家”“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等一面面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文化墙十分引人瞩目。社区支部书记宋小龙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宋庄社区十分注重村风民俗教育,近10年来全社区没有发生一起打架斗殴、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和刑事案件,助推了全社区乡风文明建设。
随着该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已不满足唠嗑、打牌、看电视等简单的娱乐,而是主动参与书画、健身、老年学习、文艺表演等更高品位的活动。尚集镇曾被称为“德礼古镇”,这里民风古朴,文化氛围浓厚。虽说不是诗书之乡,但却有着习书的传统。父辈习书,热心为乡里乡亲写对子,孩子则幼承父训,描摹不懈。经过多年的文化熏陶,尚集镇涌现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仅该镇的西街社区,就有2位国家级书法家协会会员,4位省书协、美协会员,市级会员14人,区级会员36人。这是许昌市示范区大力培育乡风文明的缩影。
按照要求,许昌市示范区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在全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广大群众求真、趋善、臻美。与此同时,该区还注重群创促德,构建“各美其美”的德治新景。该区深入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系列创建评比活动,形成人人争创的浓厚氛围;通过举办“五美家庭”“好婆媳”“好妯娌”等评比活动,促进村(居)民崇德向善、和睦相处,引导村民建设良好的社会关系。目前,按照“五星支部”创建要求,该区已经实现了村村都是文明村的要求。
许昌市示范区以乡风文明之“淳”滋养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示范区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洒满阳光,在辽阔的大地上擎起旗帜,同时也给农业增效注入新动力,给农村发展带来新机遇,更为该区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带来更多的破解之道。(朱佩娴 李永杰 徐兵 于晓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7 18:46: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