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实习生 康聚恺 临沂报道
2024年6月19日是第十二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当天上午,临沂市社会福利中心举办了以“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温度”为主题的开放日暨“夏季送清凉”活动,广泛宣传救助法规政策,展示救助工作成效,让市民近距离接触救助、了解救助,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
开放日,让市民走近了解流浪乞讨救助
“我们的救助服务热线24小时有人值守,除了热线救助,我们还会主动开展街面巡回救助。尤其在冬、夏两季……”在人民广场宣传点,中心工作人员一边向过往市民现场讲解救助管理服务的政策法规和工作成效,一边对市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地回答,通俗易懂的解读和一个个感人的救助小故事,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围观。
“以前看到路边有乞讨的,咱都是给个一块两块的让他买点吃的填饱肚子,现在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单位帮助这些人!”一位市民阿姨问,“以后遇到乞讨的怎么联系你们?”“打8354040!”工作人员还未及回答,旁边一位老大爷却抢先回答,迎着大家好奇的目光,老大爷笑着说:“去年冬天,北边超市门口那有个乞讨的,我就是打的这个电话。”“这些流浪乞讨人员离家那么久,有的都几十年了,还能在你们的帮助下找到家人,为你们的辛苦付出点赞。”一位阿姨看着展板红着眼眶对工作人员说。
临时救助点,让救助管理服务靠前一步
在临沂汽车客运总站的“沂蒙爱心湾”救助点,受邀参加活动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真地倾听工作人员现场讲解“早发现 早救助 早干预 早处置 救急难”工作机制,对中心的主动服务意识表示高度肯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救助服务的对象更加多元,需求也更加多样,为了让救助服务更加及时高效,中心联合相关部门,依托街道、社区、公安巡逻点等现有设施,在市直五区先后建立30处“沂蒙爱心湾”临时救助点,可以为流浪乞讨人员和一些因家暴寻求庇护、寻亲不遇、务工不着、遗失钱财、家人遗弃等临时遇困人员提供免费的饮食住宿、常用药品、临时避险等过渡性救助服务,让他们“冬季有温暖、夏季有清凉”,搭建起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快速反应圈”。
科技助力,点亮回家路上的“启明星”
随后,参加活动的各界代表受邀前往中心参观指导,并共同观看了救助寻亲视频。
近年来,为了助力受助人员早日返回家乡,回归家庭,与家人团聚,中心建立起“启明星”沂蒙救助寻亲室,创新“现代技术+传统问询”双管齐下的身份快速查询机制。一方面利用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平台传播速度快、人群覆盖面广的优势,进行高密度的寻亲信息发布和推送,最大限度地增加筛查宽度,另一方面通过经常与受助人员接触、交流,采集其叙述内容,分析地名、人口、口音等关键信息,并与各地寻亲志愿者建立救助寻亲同盟,实时共享寻亲资源,反复甄别查证,进一步拓展寻亲线索深度。
2010年5月,患有精神发育迟滞受助人员孟某,在父母没注意的情况离家出走,发现孟某不见后,孟某的家人开启了苦苦找寻孟某的寻亲之路,可一直杳无音信。孟某在外流浪时,被开展街面巡查的工作人员发现,并接回站内救助,因为精神发育迟滞,又提供不出有效的身份信息。孟某这一走就是12年,在抖音寻人的帮助下,终于联系到孟某的家人。时隔12年,当孟某的母亲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孩子,母子二人相拥而泣。
今年以来,市社会福利中心已累计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293人,其中流浪未成年人28人,协助返乡136人,护送返乡83人,帮助寻亲成功24人,寻亲成功率100%。 在市民政局党组领导下,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紧紧围绕“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各项工作。
下一步,市社会福利中心将以开放日和“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活动为契机,联合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积极动员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类场所、设施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保护性、过渡性救助服务,不断拓宽寻亲渠道,编密救助网络;同时抓好宣传引导,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宣传活动,讲好救助故事,展现民政形象,为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