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6 14:15:00 来源:戏说三国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正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当中,这句话被印证了无数次。

当中国在经历两汉长达四百年的统一时期后,中国再度迎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乱世。诚然,其中西晋曾做到了短暂的统一,但在长达几百年的分裂时期面前,这段统一又显得是如此渺小。

而在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应时代的呼声崛起,成为继前秦之后再度统一北方的国家。但令人奇怪的是,如此强盛的国家,却在孝文帝改革之后不过四十年便走向灭亡,其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原因?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一、特殊的时代环境使北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1、北魏内部一直都存在着民族融合的问题

自从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后,西晋内部便陷入了难以抑制的动乱之中,整体国力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曾经长期位于中原政权统治之下的各个少数民族纷纷起身叛乱,发动对西晋的进攻。

本就已经陷入虚弱状态的西晋自然难以抵挡这种大规模的动乱,最终以长安失守为标志,西晋正式灭亡。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当西晋灭亡后,大量中原汉族在原西晋宗室以及一大批士人的带领下来到南方,并建立了东晋,从此开启了南北对立的先声。

至于广袤的北方地区,则成为了不同少数民族争霸厮杀的舞台,无数割据政权先后建立又相继被灭亡,这便是五胡十六国时代,而北魏的建立者鲜卑族便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在五胡十六国时代,苻坚治下的前秦政权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苻坚登上帝位、掌控了前秦的局势后,从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来提升前秦的国力,并最终在数年内将包括代国在内的所有北方国家消灭、完成了统一北方的目标,此时的鲜卑族尚且显得毫不起眼。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但是,当统一北方后,苻坚本人却失去了对时局的准确判断,或者说是太过急切地想要完成统一全国的目标,于是悍然发动对偏安于江南地区的东晋的进攻,淝水之战正式爆发。

最后的结局早已流传世间,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了前秦军队,淝水之战也因此成为中国战争史当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在淝水之战当中遭遇失败后,曾经盛极一时的前秦在几年间便土崩瓦解。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内部激烈的民族问题。前文已经说道,前秦在短短数年内便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这也就代表数个少数民族同时被纳入到了前秦的统治之下。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这些少数民族之间差异十分之大,有的向往汉化,有的拒绝汉化,其风俗习惯、政治传统也难以统一。

因此,当前秦处于上升期的鼎盛姿态时,他们尚且能够同时服从苻坚的命令;可一旦前秦稍微呈现出一点颓势,他们便会将以谋取自身利益作为标准来行事,并最终造成了前秦的灭亡。

直到北魏建立之后,其内部也同样发生着这样的情况。在北魏对外征伐的战役当中,历史曾多次记载北魏统治者将其他民族的人民当作炮灰驱赶去攻城的事件,同时对他们施以严苛暴虐的统治措施。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虽然其他民族人民的起义斗争都被北魏统治者镇压下去,但这种民族矛盾的种子却根种在了北魏政权的深处。

即便孝文帝当初作为一国之君,但在施行汉化改革的过程当中依旧遭受到了来自原鲜卑贵族的强大阻碍,再度从侧面反映出北魏本身所具有的民族融合问题。在这种人心不齐的情况下,北魏在面临动荡之时,很容易就会出现自己先化作一盘散沙的局面,最终走向灭亡。

2、北魏的政治体制难以得到统一

在北魏早期的政治格局当中,分别有着三股政治势力。第一股是北魏皇族。作为北魏的最高统治者,他们自然想要将北魏的全部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从而成为如秦汉两朝那般真正的皇帝。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第二股是士族门阀。从西汉中期开始,中国的士族门阀便已经开始产生发展,到了东汉末年更是已经成长为一股股中央难以控制的地方势力。

此后即便到了北魏时期,他们依然拥有不可忽视的势力,想要建立一个如两晋那般的门阀政治王朝。第三股是少数民族当中的贵族。这群人在政治上更多关注自己的利益,思维也仍然停留在原先的部落制度当中,但又偏偏在北魏王朝当中的力量不可小觑。

在这种民族融合困难、政治势力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这三方势力展开了十分激烈的斗争。早在孝文帝继位之前,北魏就已经由冯太后和李冲联手进行了以建立均田制为目的的改革。虽然这一改革最后遭遇失败,但冯太后的改革思想却对孝文帝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当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之后,曾经在中国北方延续了百年的民族问题终于开始得到缓解,中央也逐渐将权力从地方士族和豪强手上收回。

然而,孝文帝过早地去世却使北魏境内开始出现严重的贪污腐败。在受到严酷剥削的情况下,农民们纷纷破产、再度投身到豪强手下以求生存,地方士族又一次崛起。

3、北魏在外部面临着强大的军事压力

虽然在无数少数民族的冲击下,大量北方汉人被迫南迁、建立起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但不同于后世的南宋,东晋王朝本身一直将收复北方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对上层统治者来说,收复北方不仅能够从名声上面提升自己的威望、稳固自己的统治,开疆扩土也能够为东晋王朝带来巨大的利益。

对底层民众来说,在门阀政治时代,他们的阶级上升通道几乎被完全堵死。如果想要鲤鱼跃龙门,几乎可以说除了参军以外没有任何别的办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东晋内部本身充满着大量社会矛盾,但在对外上面,他们却呈现出高度团结一致的局面,对所有北方少数民族王朝都持十分强硬的铁血态度。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因此,对于北方王朝来说,从他们自立为帝开始,就已经注定与东晋王朝之间是不死不休。而东晋王朝虽然在北伐一事上曾遭遇过多次失败,但屡败屡战的架势仍然使包括前秦、北魏在内的诸多少数民族王朝不得不忌惮几分。

之后东晋虽然被刘裕灭亡,但刘裕本身的北伐活动却使北魏王朝损失巨大,之后的齐朝、梁朝、陈朝等也都是不可忽视的敌人。

除了南方外,北魏在北部也面临着一个名为柔然的少数民族的袭击。而也正是为了抵御柔然,北魏王朝设立了北魏六镇这一军事防御体系,为北魏最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在这种南北夹击的局面下,北魏必须十分小心谨慎才能够做到延续存在,但显然它并没有做到。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二、六镇起义给予了北魏沉重打击

前文已经说道,北魏为了抵御柔然的进攻,在北方边境设置了六个军事重镇。起初出于战争的需要。

使北魏六镇的存在变得极其重要,在其中戍守的士兵也因此无论是在政治地位还是在经济上面都显得无比优越,去往守卫六镇也被当时的北魏人认为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然而,随着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北魏六镇的境遇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当中,北魏六镇的军民成了被忽视的对象,而那些跟随孝文帝南下洛阳的人在身份地位上则更加尊崇。也就是说,在流行说汉语、穿汉服的北魏鲜卑贵族眼中,这些仍然沿用鲜卑习俗的六镇军民则被极尽鄙夷轻视,曾经的荣耀全部消失。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其次,北魏王朝的战略重心开始从原先的北方转移到南方,并且与柔然之间保持和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以防御柔然为主要职责的北魏六镇的作用就被降到最低,失去了其原先的军事意义,其社会地位自然也变得越发低下。

最后,北魏王朝在经历一系列南征军事活动、自身的贪污腐败以及营建新都后,其财政开始陷入困难的境地。当北魏王朝再也无力负担六镇的军事支出后,六镇起义顿时浩浩荡荡地爆发,给予了北魏王朝致命一击。

虽然六镇起义最终被平定,但北魏政坛却陷入了权臣当道的局面,北魏的灭亡已经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反倒还成了加速北魏灭亡的催化剂。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是为什么?

三、总结

总的来说,北魏之所以会在孝文帝改革之后不过四十年便走向灭亡,很大程度上还是来源于北魏自身在建立之时便具有的诸多问题。

无论是政治体制上的斗争,还是在民族融合上的矛盾,抑或是来自外部的强大军事压力,都使北魏对内对外陷入了困境。虽然孝文帝的改革使北魏内部的民族矛盾得以缓解,但随着他的早逝,北魏其它一些令他意想不到的问题开始显现,并最终加速了北魏的灭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6 1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魏孝文帝改革非常出名,没想到却直接把帝国送进了地狱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是非常出名的,因为上了历史教科书。而且,这个改革虽然也历经磨难,但总算是成功了,所以,后世尊魏孝文帝是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这个评价大体没错,强大的北魏经拓跋
2023-06-25 09:26:00
北魏孝文帝改革:缓解民族矛盾与推动社会发展的尝试
...不堪言,农民起义起此彼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北魏孝文帝、冯太后为首的北魏统治者们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又名“太和改制”。在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改革下,北
2023-11-18 11:11:00
孝文帝汉化改革39年后,北魏就灭亡了?六镇起义背后的推手是谁
...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六镇起义。11年后,北魏灭亡。 二、孝文帝改革,是不是六镇起义的主要推手?北魏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王朝,和一般的汉人王朝不同的是,他们比较崇拜自己的鲜卑文化,
2025-01-28 10:42:00
汉化是加速北魏的灭亡还是延缓北魏的衰亡?
导读:北魏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改革确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的改革措施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使北魏的国力迅速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孝文帝去世较早,改革没有彻底完
2023-07-03 13:55:00
魏末北镇的镇民暴动是什么性质的?
...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其实在北魏末期之前,也就是在孝文帝时期,当时北魏的北方六镇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暴动,而主要的暴动模式也是一些镇民的暴动。当时的政府其实也注意到了这种奇怪的
2023-06-05 13:33:00
北魏王朝: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共存
...最终并未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便轰然倒塌,但无论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发生还是其存在期间中国北方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尤其在民族融合层面,都让人无法忽视这一政权。一、西晋的灭亡带来
2023-09-30 20:26:00
宇文泰的成功奠定了隋唐几百年的政治框架
...高谧为侍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漠南六镇之一)。孝文帝改革后,中原的鲜卑族都已经汉化,而六镇的鲜卑族已经保持着传统的文化习俗,因而高氏在六镇也真正融入了鲜卑族,史称“累世北
2023-02-19 22:24:00
北魏中后期,宇文泰和高欢为何没能坐上皇位?
...化器。北魏第六代国君拓跋宏,是古代著名改革家。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国君。有人说,“没有拓跋宏就没有隋唐盛世”,“没有孝文帝就没有民族融合”。此外,高欢和宇
2023-02-16 14:06:00
拓跋宏改革矫枉过正,因此为北魏埋下大患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非常开,被认为开启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的先河,解决了北方自五胡乱华以来的胡汉矛盾问题。因此他被认为是南北朝时代最伟大的帝
2023-05-17 19: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