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作为一名长期跑教育口的记者,这些年,说实话,我看了大大小小很多书画展,在鲁东大学的这场展,刚拿到采访任务的一刻,我仍旧没有很多期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唐诗。
这首诗不令人意外,有些意外的是,将于2024年8月28日在鲁东大学博物馆举办的这场展,是根据这首唐诗的感人意境而创意、发起的。
这个展览叫“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赵忠秋女士45组精美胶东剪纸和73件囊括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名家真迹的芸廷藏品“同台”展出。
当我看到这些胶东剪纸与名家书画出自于阿里巴巴荣誉合伙人、鲁东大学教师、芸廷文化发起人王帅时,便不再意外,因为这位从烟台走出去的游子爱写诗,爱收藏。
剪纸与名画的“相濡相望”
一走进鲁东大学博物馆画展前厅,我的第一个“没想到”出来了——这种前厅布置打破了我对书画展的固有认识,我想象中应该这样布置——用硕大的字喷绘展名:赵忠秋剪纸暨芸廷收藏近现代书画展。
这里也有展名,字很小,但书法功力十分了得,问询得知是王帅的老师、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宋遂良的题字,俊美而巍峨。
题字的对面,一幅巨大的林风眠《瓶花仕女图》映入眼帘,画中,黑衣仕女侧坐于轻纱幔帐前,发式类似未及笄的少女,双髻垂于耳侧;秀丽的鹅蛋形脸庞上有着纤细的眼睛、淡淡的弯眉和小巧美丽的嘴。姿态娴雅文静,眼睑低垂微微颔首,十指纤纤持一朵白莲沉思……在我看来,这可能就是王帅心目中母亲的形象——干干净净、安安静静。
不经意间,转身发现,《瓶花仕女图》对面是一幅《春风婴戏图》,一个快乐的孩子在放风筝,而对面是脉脉含情目不转睛注视着孩子的母亲,此刻,在我心中,林风眠的仕女就是那名母亲,那名麦田守望者,她看着孩子快乐地玩耍、安全地玩耍,夕阳西下了就喊孩子回家吃饭……
走进展览馆,首先展出的是胶东剪纸,一共是45组,全部由王帅的母亲赵忠秋女士生前创作;随后是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诸如吴昌硕《篆书节录诗经》、齐白石《醉海棠》、黄宾虹《冷香阁招饮图》、潘天寿《午睡》、陈师曾《秋山雨后》、李叔同行书《欲为心如》、溥心畬《春风婴戏》等73幅名家真迹。
显然,胶东剪纸邂逅名家书画,这是一种独特的展览方式。“这里有一个逻辑关系,艺术不能是无根的浮萍,要源于生活,来自人民。”青岛文学馆馆长臧杰说。
“中国艺术很多吸取民间艺术的营养,比如齐白石的作品,中国民间艺术在西方也有很重要的影响。”鲁东大学胶东民艺研究中心主任曲绍平说,艺术有大美,美各有不同。民间剪纸与名家书画交相呼应,让大家体验一场跨越时空、美美与共的文化盛宴,岂不是妙事乐事一桩?
到此,这个采访越来越有点意思了。
50岁的王帅一直称母亲为“我妈妈”
王帅以策展人身份接受了家乡媒体专访,他长期领导阿里巴巴市场公关体系,全国媒体对他并不陌生,也都知道他有两个“如金”——惜字如金,看他在《天使望故乡》以及《一食谈》发的文章就能感受到他 “干干净净”的叙述风格;惜话如金,他开会很难超过10分钟,有本书记载,他曾招呼很多人专门开了一次会,会上就说了一句话:“最近干得不错。”
“我祖籍福山,客居杭州,把展览放到家乡办,是因为我妈妈在这里,我的根在这里。我妈妈今年去世整整40年了,我妈妈的剪纸审美就是我对美的要求标准,也是我对自己要求的标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些剪纸,之所以把剪纸展的名字放在很多先贤们的书面展前面,是因为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艺术,而我一想起美,最先想到的就是我的妈妈,我感谢我的妈妈,我妈妈给了我生命,更给了我生活。”
也算是老记者了,采访过很多很多人,我第二个“没想到”出来了,绝没想到,一个50岁的男人称自己的母亲为“我妈妈”,不止一次,频繁脱口而出的是“我妈妈”。开始,我有些小小的惊讶,继而有所悟,母亲去世时,他才10岁,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嘴上和心里没有“母亲”的概念,只有“妈妈”。逐渐,我又感到,一口一个“妈妈”的人,心里是纯粹的,简单的,也像王帅结束记者专访会时说的,他希望他以后的身份标签是“小孩”。
“我这个展览的主题叫作‘春风最随美人意’,这是我写的一首诗,后面还有一句‘为她开了百朵花’。”王帅说,美是人的情绪自然的表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积累起来的一些经验体现,剪纸就是这样的一种美。
一对母子楼,在一起就是永远在一起
其实,这次展出有些偶然,王帅介绍,妈妈的剪纸原本很多,大都贴在窗户上,他小时候最大的快乐是每晚躺在炕上看着窗花睡觉,很甜很美很安全。显然,贴出去的剪纸很快就遗失了,唯有当时他妈妈夹在一本书里的剪纸保留下来了。
一个儿子整理母亲的剪纸这很自然,我多了一些思考,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有很多的东西,其实也是可以整理的,这些东西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是根,是血脉相连。也正如王帅曾经说过的:“美好的你们和创造美好的那些人,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充盈。”
因为我是跑教育口的记者,对王帅夫妇的捐资助学、回馈家乡的行为可谓了如指掌。他帮助村里修路,在福山区格迈纳尔中学成立“王维林教育基金”,疫情防控期间定向捐助家乡。2022年6月,更有“大手笔”,王帅、孔旭芳夫妇以个人名义向鲁东大学捐赠人民币3000万元,大楼以王帅母亲的名字命名为“忠秋楼”。2023年10月,王帅、孔旭芳夫妇再次捐赠1000万元,配套建设一座子勤楼。
有记者问,为啥捐赠一栋楼,又续捐一栋楼?我当时以为,他一定会从一个所谓的助力教育的高姿态回答这个问题,没想到他是这样说的:“我以我妈妈的名字捐建了一栋楼,后来,我担心她孤独,就在她身边建一栋小一点的楼,叫子勤楼,我得勤奋一点,每天勤奋一点,每天进步一点,两栋楼一栋居西一栋居东,在一起就是永远在一起。”
这个回答很“王帅”,他做公关时就这样,一直强调“内心的真诚”;这个回答也让我在这场媒体访谈上动容,心里有些酸楚,但又充满无尽的力量。
作为一名记者,在我看来,过去的20年,王帅以他自己的特立独行证明了“阿里王帅”的不可复制;今后的20年,我想他一定会以自己对美的坚持、对美的传播来证明“鲁东大学教师王帅”的桃李天下。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李楠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6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