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郴州日报
质量立校 助力圆梦 成就未来
——郴州市第三中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郴州市三中
2008班班主任张凯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市三中优秀学生合影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
教师集体备课
学生在游戏中舒缓心理压力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周慧 通讯员 钟丹
市三中2024班学生陈磊今年高考历史类609分。“得知我的高考成绩后,我赶紧给班主任林志祥报喜。”陈磊说,他的中考成绩很一般,经过高中三年的不懈努力和拼搏,终于圆梦高考。陈磊的家人非常感谢学校对陈磊的精心培育。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三中是如何提升教育质量、托举学子梦想的?6月28日,记者来到该校采访。
中考“失意者”的逆袭
从中考失利到高考金榜题名,可以说,市三中2008班学生袁琛是典型代表之一。今年高考,袁琛取得了物理类643分的好成绩。他至今记得中考后填报高中志愿时的情景:“我中考成绩是736.5分,我选择了三中。因为这是一所老牌高中,底蕴深厚,实力强劲。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和选择是正确的。”
“三中的老师专业素养非常高。教我物理的是黄利群老师,他也是我们高三年级主任。以前我学物理是背下公式,通过刷题摸索在题目中套用公式。但黄老师却在上物理课的时候教我们推导公式。通过推导公式,我们深刻理解了公式背后的逻辑,串联起相关知识点,逐渐构建了自己的物理学科体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在做题的时候能够把公式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题型中。”袁琛说,他对母校、对老师们充满了感激之情。“除了教学水平高,三中老师的另一特点是对学生特别好。我们班语文老师王见秀教学功底深厚,课堂节奏把握精准。听她的语文课,学得快、记得牢。虽然只是科任老师,但王老师在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让我们把她当成妈妈,有什么事都可以跟她说,我们都叫她‘王妈妈’。高三学习压力大,有一次我找到‘王妈妈’倾诉。她带我出去吃饭,跟我谈心,帮助我疏导心理压力。高考前,她还在家里做了很多鸡翅、鸡腿带给我们吃,寓意‘展翅高飞、走得更远’。正是因为老师们的付出和托举,我才能在高考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三年前,我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在三中的这几年,得益于严格管理的校风、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各科老师的精心指导,我一点一点进步、一次一次跨越,学习上变得越来越自信。今年高考成绩公布,我考了物理类630分。”市三中2006班学生何易霖说。
何易霖的学习成绩提升不是一条昂扬的直线,而是一条经历波折和震荡后坚强向上的曲线。
高二上学期,何易霖迷上了看小说,成绩一下掉出了年级前100名。他的班主任袁桂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次我偷偷看小说,被袁老师抓住了,她不仅臭骂了我一顿,还要我请家长来学校。我一开始还愤愤不平,认为老师小题大做,后来才明白老师的苦心。”何易霖说,他家离三中近,本来可以申请走读,但因为担心他难以抵抗手机和小说的诱惑,袁老师一直没同意他的走读申请。“每次我去老师办公室或者问老师题目,袁老师都会叮嘱我不要看小说,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她还让我身边的同学监督我,发现我看小说了就跟她‘打小报告’。如果不是袁老师盯得紧,我的成绩早就一落千丈了,高考得高分更是无从谈起。”
“没有班主任林志祥,我不会取得这样的突破。”陈磊说。陈磊即便中考成绩一般,但在三中,老师们依然对他寄予厚望,对其倾注了大量心血。“我的语数外成绩比较好,但史地生较差。高三的时候,成绩提升一直没有进展。林老师特意找我谈心,建议我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薄弱科目,争取六门科目齐头并进。林老师还与历史、地理、生物的科任老师沟通,让他们多关注我、指导我。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的历史、地理、生物科目成绩不再‘拖后腿’,综合成绩进入了年级前十,高考时我也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
“真金”是这样炼成的
市三中的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但好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自己以前性格特别内向,跟别人聊天讲不了一两句,是高中三年在温暖友爱的班集体里,才变得开朗自信。
温暖向上的集体、探究互助的学风,是这些孩子的成才土壤。
市三中2008班,一个入校成绩并不显眼的物理类应届班,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三年,该班6名同学今年高考物理类超过600分。
“这六名同学的中考成绩在全市3300至4200名之间,学习基础薄弱想要在高考华丽蜕变,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而班主任老师能做的,就是以爱陪伴、守望。”2008班班主任张凯说。
早上6点40分,2008班的学生就已经到教室晨读,无论春夏秋冬,日日循环往复。为了振奋精神,他们全体站立,充满激情地大声诵读,成为三中一道别样的风景。下午2点15分,同学们准时到教室开始学习,晚上6点30分又开始了晚自习。高三年级每周日下午休息,但2008班的同学们尤为刻苦,周日下午他们也进行考试或者由班主任、数学老师张凯讲题,每周只有周六晚上休息。每天早上6点30分,张凯就已经在教室等候同学们,他要一直忙碌到晚上11点查寝后才离开学校。“笨鸟先飞、天道酬勤”,这八个字是张凯勉励学生时说得最多的,也成为激励同学们度过艰苦高三的动力,更铸就了2008班“不甘人后、奋勇拼搏”的班风和学风。
2008班学生胡现文今年高考取得了物理类611分的好成绩,他中考734分,当时他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建议他报考三中。“三中不缺好老师。”胡现文现在还记得初中班主任老师的这句话,而三年的高中生涯,也让他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和袁琛、李德霖不仅在一个班,还住一个宿舍,我们不仅一起学习、生活,还结伴打羽毛球、篮球。这次高考,袁琛考了643分,李德霖考了617分,我考了611分。我们班、我们宿舍的风气就是互帮互助、一起进步。我们在宿舍利用空余时间进行题目问答,互相帮助攻克学习上的重点、难点。我们班的范哲源被大家称为‘图书馆’,因为他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学习资料,他的学习资料最多,而他也愿意借给同学们。他通过网课学到的解题技巧,也会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高考时,范哲源也考了600多分。”胡现文告诉记者,2008班之所以有“互帮互助、一起进步”的班风,是因为班主任张凯的引导。“张老师告诉我们,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是费曼学习法,一道题自己会做,只学会了六七成,但能够讲解给同学,还让别人听懂,就学会了九成。张老师是数学老师,他经常让同学们到黑板上解题、讲题,展现数学一题多解的学科特点,培养我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这让我们受益匪浅。”
高三学习压力大,但在胡现文的记忆中,除了书山题海、咬牙坚持,还有很多暖心愉快的片段。“让我特别难忘的是2022年教师节我们送了张老师一块金色的匾,还偷偷商量给他过生日。高考前张老师为了给我们减压,带我们去苏仙岭爬山、祈福。”
这几件事在张凯的叙述中,在暖心、快乐的基调上,又增添了几分为师者的思考与感触。
“我始终坚信爱才是教育的核心,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怎么亲其师?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我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也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即使高三学习任务繁重,也鼓励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心理有波动时,及时觉察、疏导,让他们保持积极阳光、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状态。他们犯错误了,只要不是底线问题,我都是采用温和的探讨式教育,站在公正的角度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指出错误,少训斥多鼓励。我们班的孩子与我特别亲近,他们的性格也非常活泼。教师节他们送我的匾,上面不仅写着‘春晖四方、桃李天下’这样文绉绉的词,还写着希望我‘永不担心秃头’。这块匾我一直珍藏着。这些可爱又上进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令人欣慰,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身为人民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张凯说。
一所让学生精彩蝶变的学校
曾几何时,难以争取到最优质的生源,让市三中这座有着深厚底蕴的老牌高中步履蹒跚。
近年来,以学校党委书记刘基六、校长王玉太为主心骨的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求真务实、质量立校,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崭新的活力。短短几年,三中师生树立起“不甘人后、努力争先”的信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基于自身的生源基础追求“低进优出”,让那些站在高中起点并不出色的学生,在学业知识、综合素质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增值发展”,从而赢在高中的终点。
市三中低进优出、屡创佳绩的高质量育人背后,是对“关注、激励、成就每一位学生”教育理念的秉持与坚守,是严管厚爱高标准培德育人的结果,更得益于一支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重教必先重师,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市三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2020年以来,市三中引进中、高级教师26人,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该校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定期举行教学竞赛、师生同考、集体研课、经验交流等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听课、评课、交流和研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由“教书型”向“学者型”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近两年,该校教师在市、区级教学比武中获奖40人次,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10余人次,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励300人次。教师们把功夫花在备课上、把智慧投在课堂上、把精力用在训练上,推动了教育质量持续攀升。与此同时,市三中坚持以“博学、敬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主题,深入开展师德讨论、师德承诺、师德征文、学生满意教师评选等系列活动,引导全体教师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用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用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用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
在教学上,市三中尤其重视“因材施教”。各学科教师从教学常规和教学过程出发,坚持“管理细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为学生量身打造成长方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跟踪化管理,给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引导他们结合自身优势自主发展,培优促尖;对大多数的中游学生,注重学习能力的夯实与提升,促使他们力争上游,每天进步一点点,以持之以恒的点滴进步积淀出更优异的成绩;对于后进生用耐心和爱心精准帮扶,为他们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方案,注重基础知识运用和目标完成,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学生的不良习惯改变多少,优秀品质培养多少,其能力就可以进步多少。面对学校生源特点,市三中在学生性格、品质和习惯的重新塑造上不断着力,通过常规管理、习惯养成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让每个孩子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以品质提升促进成绩提高,这是今年高考该校学子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有梦想者有未来。敢于有梦,没有什么山峰不能攀登;勇于追梦,没有什么急流不能横渡。我们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目的是让教育充满生命的张力。刘基六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3 1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