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李伯成
秋天,红河两岸一片丰收景象。
红河岸边撒落着星星点点般的傣族村寨,那金黄色的稻谷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傣家人称晚稻。那一片片绿色的香蕉园,坠着一串串象牙般的香蕉,傣家人说:“一串香蕉有七八十斤重呢,好的超过百斤。”还有那一洼洼绿色的菜园,黄瓜、四季豆、甜椒、茄子等蔬菜丰收在望……
红河沿岸的傣家人祖祖辈辈以种粮为生,由于地处河谷地带,气候炎热,一年种植两季水稻,即早、晚稻。过去,傣家人一年虽然种植两季水稻,但由于品种老化,产量低,粮食不够吃。随着傣家人陆续种上了杂交水稻,实现粮食亩产翻番,不仅粮食自给有余,还出现了一批商品粮大户。
傣家人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热区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实行多种经营,他们既种粮,又发展特色产业,粮经并举,走上了脱贫致富小康路。在红河县迤萨镇勐龙大寨、南洞、罕龙、旧寨、剌通寨、曼板等傣族村,当地群众大力发展水果甘蔗、冬黄瓜、冬早蔬菜等特色产业,许多傣族群众住上了新房,摩托车、汽车不断进入傣家小院。如今的傣家人,个个都有经济头脑,人人围着市场转,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使经济收入显著增加,在南洞、勐龙街、大黑公、罕龙等村,“稻(早稻)—稻(晚稻)—菜”种植模式不仅助推了粮经全面发展,而且还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红河两岸傣家人的秋天,只有两种色彩,一种是金黄色,即成熟的晚稻;另一种是绿色,那就是硕果累累的香蕉和各类时鲜蔬菜。在傣家人居住的半山上,还种植着数万亩甘蔗,一片片绿色的甘蔗迎风摇曳,昔日的荒山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生活在红河两岸的傣家人,一年四季都发财:春天里的反季蔬菜;夏天里的早稻、芒果、荔枝;秋天里的晚稻、豇豆、香蕉;冬天里的甘蔗、冬黄瓜、冬茄子等。一年四季,傣家人都在唱丰收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9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