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
□周国利
国庆节期间,我收拾行李,无意中看到一个塑料袋精心包裹着的手工鞋垫,打开看着,思绪万千。这双鞋垫,我一直舍不得用,算起来跟随我已经十三年了。鞋垫是用旧衣服剪裁、手工缝制,针脚细密,结实耐用。这是母亲生前亲手给我制作的,想来也是老人家留给我唯一的遗物。
我们姊妹八人从小就一直穿母亲做的布鞋,并且养成了不管是新鞋还是旧鞋,都要在里面垫一双鞋垫的习惯。看到这双鞋垫,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
母亲一辈子从地里的农活到十几口大家庭的家务,照顾八个孩子长大,几乎从没有停过手。小时候,我们的衣服、鞋帽全部都是她亲手染色、裁剪、缝制、改制的。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延伸到孙子、孙女们的棉衣棉裤,还是请母亲来剪裁缝制。手工做的衣服材料结实、贴身、暖和、放心。直到母亲七十多岁时,健康状态明显下降,实在干不动了,她仍然会力所能及地寻找一些手工活来做,比如给孩子们缝制鞋垫。
到了晚年,母亲健康状况已经很差了,她也从来舍不得丢弃家里的旧衣服、旧被单等,只要感觉身体好一点,就会翻出来,选择还结实点的布料,剪裁成小块,在缝纫机上耐心地过针、缝制,做成各种尺寸的鞋垫,一摞一摞地放在衣服柜里保存着。等到给父亲庆生或重大的节日,我们姊妹几个回家看望老人时,母亲用略带不好意思的口吻低低问一句:“要不要鞋垫啊?我又做了不少放柜里了,拿几双回去用吧,很结实的。”我们爽快地答应:“好啊,正想跟妈要呢!”老人家就会满脸堆笑,连忙取出来一摞送到我们手里。
这些鞋垫都按照尺寸大小剪裁、缝制后放置得整整齐齐。针脚细密结实不说,还细心的将正反面颜色使用不同的布料,每一双都用一根细线连在一起。拿在手里就感觉特别的厚实、耐用,不是买来的那些鞋垫单薄、简单可以相比的。每次带回母亲亲手制作的一摞鞋垫,我们都会妥善保存起来,特意留着把它垫在新鞋子里。穿在脚上,会感觉非常舒适、妥帖。总会反复穿用很长时间,洗了许多遍,实在破旧不堪时才舍得再换另一双。心里会想着这是老母亲给我们缝制的鞋垫,是她老人家一针一线手工纳成的,小时候是穿她做的衣服,现在还能享受到老人家做的鞋垫,就感觉特别温暖贴心,从中会深深体会到一片慈母之情。
从小母亲都会让我们穿鞋时要垫鞋垫,特别是新鞋子。感觉直接穿鞋子时总有些生硬、磨脚,垫一双鞋垫,就会柔软、护脚、舒服。我喜欢打球、登山,又从事电力生产维护工作,奔走不停,鞋袜穿起来消耗得快,更是离不开母亲给我做的鞋垫。
转眼母亲离开我们快十二年了,回过头想一想,母亲这一辈子,把一切能够给予儿女的都付出了。最初是八个儿女,甚至孙子辈的饮食、衣服、健康、学业、婚姻、住房,晚年时,哪怕仅剩微薄的力气,也会无所顾忌地奉献出来,哪怕是给我们做出一双鞋垫,让我们穿在脚上,暖在心里。母亲去世后,她亲手缝制的这些鞋垫被我们姊妹拿着,留下来作为最后的纪念。
今天,再一次拿出母亲留给我的最后这双鞋垫,回忆起老人家生前含辛茹苦经营我们大家庭的一生,仍然感慨万千。我会继续精心保存着这双鞋垫,不忘母亲勤俭持家、任劳任怨、不求回报、爱家爱生活的良好家风。同时也想衷心地劝慰天下做儿女的,给父母亲更多一点的关爱和感谢,想到就去做到,别因善小而不为,别留更多的遗憾。因为老一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而留给我们可以回报的时间和机会又太少太少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