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图为海上多波段云雾观测无人艇正在开展长航时走航试验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供图
本报讯 记者刘倩 通讯员张雨潇安涛报道 日前,一艘海上多波段云雾观测无人艇从江苏省连云港海事局监管基地出发驶入黄海海域,成功开展海上云雾立体观测,累计航行110海里,持续16小时。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气象无人艇首次开展长航时走航观测试验,标志其已初步具备海上大范围气象水文观测能力。
沿海地区处于陆海交替、气候多变地带,自然灾害频发,其中,海雾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我国现有海雾观测站点集中在近岸,探测范围仅十几公里。为更好获取云、海雾变化等关键信息,需要通过搭载专用观测设备的气象无人艇在更远海区收集观测资料。但以往小型无人艇大多只能在近岸观测,且对海况要求较高,为拓展可观测领域,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上多波段云雾观测设备研制及示范应用”。依托这一计划研发的气象无人艇如今已可实现自主安全走航——即通过连续观测获取多种类信息。该艇机动性高,自主航行能力强,可到达指定敏感区、关键区完成长航时探测,观测范围拓展至距岸180海里(330公里)左右。
在气象无人艇上,配备有由探测中心联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国家气象中心等九家单位研发的海上多波段云雾观测设备。当海上出现高影响天气时,可根据天气影响区、预报敏感区的观测需求,指挥搭载多波段云雾观测设备的无人艇前往目标区域,开展云高、云量、海雾、能见度、海表温度、海盐等多要素气象观测,也可联合气象卫星、岸基雷达等开展协同观测,扩大观测区域范围并提高精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1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