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传唱百年的戍边史诗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3-10-25 08: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疆日报

□王帅

壮美的伊犁河从天山汗腾格里峰发源,一路奔腾,在“塞外江南”孕育出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就在其中。

不同于昭苏的辽远、特克斯的神秘、霍尔果斯的现代,戍边是察布查尔最耀眼的主题。自西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起,两千多年来,一代代中华儿女戍守、建设和保卫这片土地,书写着忠诚戍边的壮阔史诗。

1764年,应屯垦戍边需要,一部分锡伯族官兵及家眷从盛京(今沈阳)出发,经过重重跋涉、历经艰难险阻来到伊犁河谷,用200多年时间,塑造出一个民族忠诚、不屈、坚韧的形象,在新疆戍边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迁!西迁!

在察布查尔境内,分布着数个以牛录为名的乡镇,牛录为满语,是一种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这些牛录脱胎于曾经在此戍边的锡伯营,这便不得不说到250多年前那次感天动地的大西迁。

与今日的美丽富饶不同,历史上的察布查尔一度曾是蛮荒的代名词,环境恶劣、荒无人烟,同时还面临着外族的威胁。

清乾隆年间,沙皇俄国不断东扩,时任伊犁将军明瑞深感边患紧急,现有的驻防兵力不敷调用。经过斟酌,他将目光锁定在盛京驻军中骁勇善战的锡伯族官兵身上。

1763年,明瑞向朝廷上奏,请求调拨锡伯营官兵赴伊犁增援驻防,此议得到了乾隆的肯定。盛京将军舍图肯挑选了锡伯族官兵1020名,家眷3275人,先后分两批起程西迁。随着一声令下,先遣队伍于当年农历四月十日启程。

跨越山河,相隔万里,这是一场史诗般的大迁徙。如今察布查尔锡伯民俗院内,详细记载着西迁之路的艰辛。在当时交通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锡伯族军民赶着牛车、驼队,拉着行装,离开世代居住的故乡,开始了漫漫征途。

一路上,他们冒酷暑、顶严寒,涉过千山万水,穿越茫茫戈壁,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当年农历八月下旬,第一批西迁人员抵达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境内)。“胡天八月即飞雪”,由于天寒地冻,无法继续前行,他们便在此休整过冬。其间,随队携带的牲畜由于长途乘骑疲惫瘦弱,开春之时又瘟疫流行,大部分都倒毙了。

在他们身后,第二批官兵也很快启程,他们在沈阳锡伯族家庙告别祖宗和亲人,踏上西迁之路。这次离别,是他们对故土、亲人和血脉之地的一次永诀。

犹记得第一次观看讲述锡伯族西迁壮举歌舞表演的情景:迎着漫天的风雪与黄沙,官兵们拖家带口、扶老携弱,明知此去就是生离死别,但他们毅然决然地踏上西迁征途。

正如锡伯族诗人管兴才在《西迁之歌》中所描述:“车辚辚,夜夜餐风露宿;路漫漫,日日劳累已极。”

乾隆三十年(1765年)七月,两支西迁队伍陆续到达伊犁,至此,这次历时一年多、行程万余里的大迁徙,终于胜利结束。在进入绥定城(今霍城县惠远镇)前,历尽千难万险、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锡伯族军民,都穿戴上最好的衣饰精神抖擞地接受了检阅。

相传,伊犁将军在检阅点名时,发现居然有女性应答,询问后才得知,她们的丈夫已经死在西迁路上,她们加入行伍,顶替了丈夫的空缺……

“万里西迁之路”体现出爱国守信、百折不挠的精神,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屯垦戍边的一大壮举。

西迁也对伊犁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巩固了当时伊犁在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地位,也使清政府按预期计划完成了军事部署,达到全面管辖新疆的目的。同时,锡伯族西迁对推动西部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屯”与“戍”

“世上的河流有千万条,唯有察布查尔布哈最亲,你养育了一代代锡伯人,察布查尔布哈我的母亲……”这首锡伯族民歌《察布查尔布哈》,歌颂的是西迁人开凿出的察布查尔大渠。

锡伯族官兵到达边疆后,面对的是荒无人烟的戈壁和野兽出没的草原,必须要“屯”下来,才能“戍”得住。他们和当地各族群众一道团结奋斗,疏浚了伊犁河南岸东西长200余里的绰合尔渠,引水垦种,迅速在这里扎下了根。

至嘉庆年间,锡伯族人口逐渐增多,原有的田地已经不够用,需要扩大耕地面积。时任锡伯营总管图伯特决定开凿新渠,在他的带领下,用了将近6年时间,开凿出一条深1丈、宽1丈2尺、东西长200里的人工渠,这便是“察布查尔布哈”。

大渠一经凿通,“辟田千顷,遂大丰殖,雄视诸部”。在伊犁河水的滋养下,锡伯营耕地面积逐渐扩大,在新渠南北两边筑城堡定居,先后开垦了7.8万余亩土地,对于稳固边境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时至今日,水渠依然在发挥作用。秋季的察布查尔,到处可见金色的稻田和肥美牛羊,这都离不开察布查尔布哈,它改变了边疆荒凉贫瘠的面貌,是锡伯族开发西北边疆的佐证。

除了“屯垦”,“戍守”是锡伯人在边疆的另一大贡献。如今走在察布查尔的边境线上,每隔几公里便能看到一些夯土建筑围成的院墙遗址,平面呈正方形,坐北朝南,围墙残高3至4米,厚2米左右,个别的还有角楼遗迹。这就是当时的多兰图卡伦遗址。

卡伦在满、锡伯以及蒙古语中有“瞭望”“守卫”“哨所”之意,是清代伊犁以及全疆军政驻防体制中的重要一环,它见证着数百年前官兵对这片边关的誓死坚守。

1864年(同治三年),沙皇俄国逼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沙皇俄国以“代收代守”为名,趁阿古柏作乱之机入侵伊犁,以散发口粮为诱饵逼迫兵民投降。但伊犁各族军民同仇敌忾,“均已同心能死,不降外夷”。

危急时刻,左文襄公率大军抬棺入疆,更加激励了伊犁军民的抗俄斗志。锡伯营总管喀尔莽阿率领军民300余人挖渠屯田,为清军准备军粮。经过四五年的辛勤努力,开凿了一条50余里长的哈尔博户大渠,引水耕种,聚积粮草。

这些囤聚的粮草最终为支援清军平定叛乱、收复新疆立下大功。喀尔莽阿去世后,清政府为表彰其功绩,追封他为建威将军。

如今200多年过去了,昔日那些英雄人物、战火硝烟连同时光一起被尘封进历史。伊犁河水在察布查尔布哈中静静流淌,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先辈们抵御外侮、建设边疆的功勋与业绩。

“江山代有戍边人”

今天在察布查尔边境,曾经的卡伦只剩下残垣断壁,但距离它们不远处,一座座崭新的边境警务站和护边员执勤点拔地而起,戍边者们接过前人的职责,枕戈待旦坚守战位。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1兵团6军17师50团等部队先后进驻伊犁,投身于以开荒造田、兴修水利、筑路开矿等为重点的经济文化建设,同时戍守边关,构筑起一道永保西陲边境安宁的钢铁长城。

察布查尔也逐渐由单一的锡伯军民守卫演变为各民族多方力量共同戍守边疆,边境地区逐步建立起解放军、武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民兵四位一体的边境管理体制。

从现代化的边境警务站走到只剩矮墙土坯的多兰图卡伦遗址,仿佛亲身触碰到这段历史,数百年前锡伯营子弟在此守卫的画面浮现于眼前。

登上哨塔向四周眺望,南边的都拉塔国门庄严肃穆,北方的伊犁河缓缓流淌,西边是邻国静谧的村庄,东边几十公里外的伊宁市灯火灿烂。

屯垦戍边创伟业,西迁精神万古扬。新时代的守边人们继承着先辈戍边的精神意志,继续为维护这片边境线的平安无虞奉献着青春和热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5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百年大渠成就“塞外江南”
栩栩如生的稻田画。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摄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杏花村,一条约100公里的人工大渠从伊犁河分流而出,由东向西蜿蜒流淌。渠两岸垂柳随风摇曳,各类水鸟在此栖息
2025-08-14 20:13:00
前人西迁戍边260年后新疆锡伯族夫妇骑马返乡
...5千多公里 家乡锣鼓喧天 秧歌队伍夹道迎接2月8日,新疆察布查尔县的锡伯族戍边后人永挺挺、吴景景夫妇,用5个多月时间,历经风霜雨雪,从伊犁出发,骑马搭帐篷,行程5千多公里,终
2024-02-09 04:02:00
围绕乡村振兴打造更多“三无”村
...兴打造更多“三无”村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孔菲菲(左)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乡清泉村调研“三无”创新情况。王一龙 摄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
2024-01-30 12:45:00
万里援疆路  浓浓盐察情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万里援疆路 浓浓盐察情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种业振兴行动如火如荼近日,随着春耕工作的全面启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播种机
2024-04-26 05:56:00
80后夫妻骑马138天,从新疆来沈阳“寻根”!
...飞机、辗转多趟火车,历经漫长的车程。而一对来自新疆察布查尔县的80后锡伯族夫妻,他们却选择用最原始的骑马方式,历经138天,只为回到那个脑海中的家园、那群从未谋面的亲人和那一
2024-02-21 13:53:00
农博士丨草莓开花坐果期需加强管护
...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2012年进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工作,高级农艺师。这几年,刘小龙主要负责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察布查尔县水稻、食用菌
2023-01-18 21:31:00
1545.94、1427.66、1300.67!新疆伊犁刷新全国玉米高产三项记录
...犁,近日,来自全国7位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对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宁县等地的玉米高产创建田进行实收实测。据测产,伊宁县喀什镇760亩玉米高产示范田亩均产量1545.94
2023-10-05 11:35:00
...国天下千秋赞”两个篇章,采取两地联动的方式,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分会场进行跨时空连线,弘扬锡伯族优秀历史文化,歌颂锡伯儿女万里戍边的英雄壮举和驻守边防的英勇事迹。由沈阳演
2024-05-26 03:34:00
这份锡伯文报纸,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见证,也是对西方谬论的有力回击
大河网讯 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一份用锡伯文出版的报纸已连续发行七十余年,每周两期的出版频率从未间断。《察布查尔报》不仅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精神食粮,更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成
2025-08-18 17:00: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救助船、直升机齐出动!北部海区最大规模海上救助演练在烟台举行
大众网记者 陈晓 实习生 董玉 烟台报道5月27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在山东省烟台市组织开展2025年度救捞系统海上救助暨防汛排险综合演训
2025-05-30 11:32:00
央视新闻讯 近日,海军航空大学在渤海湾畔组织大场次、高强度对地实弹射击训练,在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下,参训飞行员使用火箭弹、航炮弹等武器对地面目标进行实弹攻击,锤炼飞行员实战能力。
2025-05-30 15:58:00
空军首次在院校组织实施空中加油专项训练
近日,空军首次在院校组织实施空中加油专项训练。空中加油专项训练顺利完成,遂行任务能力有效提升近日,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机场
2025-05-30 16:10:00
东营海警局积极探索科技管海新模式
近年来,东营海警局在探索海域管理新模式、向科技要战斗力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通过引接公用平台、与涉海单位共享等方式整合多种科技力量实现科技管海
2025-05-30 19:31:00
据媒体报道,我国外销型战机歼-10CE首次取得了实战战果,在空战中一举击落多架战机,自己无一损失。对此,国防部发言人作出了回应
2025-05-30 07:47: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建校5周年|商海宽:从资深海员到海院教师,为海上安全筑牢“生命线”
“直升机重心在顶部,一旦迫降坠入水中,将发生180度翻转。大家有个心理准备,要沉着冷静,别太害怕……”5月26日,河北唐山曹妃甸
2025-05-29 23:42:00
首都航空青岛中队安全员参观青岛民航博物馆: 传承航空精神 铸安全之魂
在碧空如洗的日子里,首都航空青岛中队的安全员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求知的心情,踏入了青岛民航博物馆的大门。这座承载着厚重民航历史的殿堂
2025-05-29 16:20:00
圆满成功!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海阳东方航天港顺利实施海上发射回收试验
鲁网5月29日讯(记者 魏萱)2025年5月29日4时40分,海阳东方航天港园区企业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动力试车基地进行了首次海上飞行回收试验
2025-05-29 16:22:00
接连两起,军机客机均出事故!韩国一架军机坠落,已致3人死亡,另有一架客机冲出跑道,机上载有183名乘客。最新消息:军机上4名人员全部遇难。
2025-05-29 18:59:00
铸安全盾牌,造服务口碑——青岛市景福源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开展2025年度保安队员春训
鲁网5月29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刘子航)为进一步强化保安队伍实战能力,筑牢安全防线,日前,青岛市景福源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组织骨干安保队员开展专项技能强化训练
2025-05-29 16:56:00
海阳“问天”再获突破,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飞行回收试验成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通讯员 高圆圆2025年5月29日4时40分,海阳东方航天港园区企业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动力试车基地进行了首次飞行回收试验
2025-05-29 13:13:00
歼-10C总师:签不完,根本签不完……
歼-10C总设计师王海峰一回母校西北工业大学就被“包围”了大家排长队找总师签名网友: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近日西北工业大学举办航空论坛歼-10C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峰来到现
2025-05-29 08:14:00
无人驾驶收割机 麦田“大显身手”
5月28日,六合区春华家庭农场1600亩小麦开镰收割。今年六合区组建10支农机应急队,以机械化力量筑牢“三夏”生产安全防线。图为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智能作业收割小麦。南京日报/
2025-05-29 08:18:00
比亚迪欧洲首超特斯拉,中国制造改写全球格局,美国不再是领头羊
x 中国车企在欧洲干了件大事!最新数据一曝光,整个汽车圈都炸锅了,4 月份比亚迪在欧洲卖出 7231 辆电动车,同比暴增 169%
2025-05-29 00:06:00
人民币又扩圈,重要邻国送上厚礼,总统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当下,中美博弈,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小国夹在中间很难受,尤其是美国动不动就搞胁迫的把戏。逼迫一些小国选美国,否则有我无他
2025-05-29 0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