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治理白色污染守护良田沃土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9-12 12:0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鄂州日报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擦亮农业绿色发展底色,市农业农村局立足“治理”,着眼“长效”,着力解决田间地头“白色污染”问题,让农用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不再危害千里沃野。

土壤穿“新衣”让地膜不再是“地魔”

农膜看似事小,却关乎绿水青山。

我市农用地膜年使用量约250吨、覆膜面积约5万亩,主要用于玉米、蔬菜、瓜果等作物种植。普通地膜韧性低、秋季易破碎、难与土壤杂质和作物根系分离,造成废旧地膜难以离田,二次利用价值低。为从源头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解决因普通地膜常年累积不合理应用残留而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近年来,该局积极开展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等新型地膜的推广应用。目前,已在杜山镇东港村、杨叶镇杨叶村等地玉米田开展生态降解地膜大田试验示范,示范面积1100余亩。

“加厚高强度地膜是标称厚度在0.015毫米以上,力学性能等指标不低于《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中I类耐老化地膜的有关要求,有效覆盖使用时间不低于180天;全生物降解地膜,是以生物降解材料为主要原料制备的,用于作物种植时土壤表面覆盖,具有与普通地膜一样的使用性能,在自然界中能够通过微生物作用 ‘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站长廖勤周介绍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优势所在。

今年,该局争取省级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660万元,将全部用于对使用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农户给予补贴。为推动该项目在我市落实落地,该局加大项目督导力度,成立专家指导组,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订方案。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并专门针对地膜使用铺设技术要点、加厚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优点进行培训讲解。与此同时,积极构建废旧农膜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建立完善“定点企业-定向供应-自主回收”模式,计划两年内实现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使用全覆盖。

集中回收处置让农药包装废弃物不再“流浪”

“店铺门口张贴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宣传画,柜台旁放置了专用回收桶,农户购买农药时都会跟他们讲清楚,下次来买农药时带上用完的农药包装可以抵五毛钱,现在回收桶基本上装满了。”在长港镇周氏农资经营部,不时有农户拿着废弃农药瓶前来,店主周将军急忙迎上前去,计算农户送来的农药废旧包装。

农药包装废弃物一直是田间垃圾的主要来源。这些废弃农药包装物里往往还残留着部分农药,极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为切实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有效防治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该局积极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资金投入,全市挂牌建设6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示范点,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属地管理、企业运作、布局合理、农户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关部门协调监督、回收点折价回收、回收单位集中回收运输存放、有资质单位进行集中规范化处置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确保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措施落到实处。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环境健康危害教育及合法回收处理途径专项宣传活动,加强对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及其他回收主体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监督和建设清洁田园、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2023年农药使用监测评估工作,加强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储存、运输和处理环节的监督指导。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约20吨,回收率达60.2%。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良田沃土绘“丰”景 普格农业大有可为
...本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闲置的河滩地整改成适宜耕作的良田,汇聚成了产业园。园区所处地区盛产的珍珠米软糯香甜,深受消费者欢迎。目前把原闲置的河滩进行改造,让原本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
2023-04-25 07:58:00
...污染物进行回收处理,有效解决了废旧地膜、塑料垃圾等白色垃圾污染问题。“以前烟地里面的废旧地膜不好处理,要么扔在田里被风吹得到处都是,要么就埋了、烧了,对环境影响很大。现在有专
2024-04-20 06:10:00
...了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延庆区创建了“秸秆沃土”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样板,通过就地就近和种养结合的方式实现秸秆直接还田和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的方式大力推动秸秆肥料化利
2024-08-27 17:02:00
...年!”柴守玺说,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而让农田变良田,既是他的研究工作,也是他的提案方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柴守玺在北方旱作农业区聚焦粮食增产,已有四十载。
2023-02-13 05:36:00
...昭关镇大宣村种粮大户李申照高兴地说道。为遏制田间“白色污染”,昭关镇积极探索建立“农业有害垃圾积分兑换站”示范点,把废弃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同乡村积分制紧密结合,切实
2024-04-23 16:22:00
...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积极探索秸秆沃土、产业化和全量利用等技术模式,建立完善秸秆资源台账。加快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五化”利用,发挥
2023-03-17 05:56:00
督促整治辖区农业废弃物污染
...报阳原县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书督促整治辖区农业废弃物污染河北日报讯(通讯员武肇哲 记者郭晓通)今年以来,阳原县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整治辖区农业废弃物污染,推进农
2023-07-26 04:36:00
算“生态账”走“绿色路” 浏阳烟田焕新颜
...烟田发生了喜人的变化——烟用地膜高效回收,杜绝了“白色污染”;绿色防控,构建起了烟叶病虫害防治的绿色屏障;科学种植,让烟叶吃上“营养餐”,土壤肥力“更均衡”。地膜回收利用,不
2023-05-08 16:52:00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鄂州实践基础支撑
...牢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广应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配套,推广“粮食作物+”技术,开展高油酸油菜等示范推广。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验收标准,完
2024-04-25 09:5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东南网11月6日讯 近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尤溪县荣福碳业有限公司限期(5日内)修复自动监测设备的湿度计
2025-11-06 14:00:00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