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赓续八年的信义之路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2-19 00:1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滁州日报

赓续八年的信义之路

——来安县雷官镇侯松伟毅然接力“父债子还”600余万元

苗竹欣

春节到,团圆到。奔波辛苦了一年的人们纷纷回到故乡,和亲人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团聚时光。在来安县雷官镇一个农家小院里,侯松伟一家人聚在一起,兄弟三人掌勺,妯娌们打下手,院子里,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做着游戏,老太太笑眯眯地晒着太阳,欢声笑语合着袅袅炊烟久久不散。

“咱爸留下的外债今年还完了,往后都是好日子。”红彤彤的灶火旁,侯松伟和哥哥们拉着家常。这个新年对侯松伟来说特别珍贵,因为上一次过这样轻松欢乐的团圆年,还是九年前。

2015年以前,侯松伟的父亲在村里经营家庭农场,哥哥在南京经营小吃店,侯松伟则在上海担任一家全国连锁企业的片长,一家人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逢年过节,便会聚在一起,享受团聚时光。

2015年的最后一天,侯松伟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离世,留下了家庭农场和617万元债务,这其中有供货商的货款,有银行贷款,还有130余户村民流转土地以及在农场务工的费用。“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当时,年仅26岁的侯松伟选择接过父亲的家庭农场,也扛下了这617万元的债务。

在妻子的支持下,他辞去上海的工作,回到村里接手经营父亲创办的家庭农场,并变卖了家里仅有的两套商品房,将140余万元房款优先用于偿还工人工资和土地流转费用,暂时无力偿还的,则以自己的名义重新签下欠条,承诺分期偿还。

“父亲走后,最怕过年,因为一到过年,债主就纷纷登门,每天家里的一次性杯子都能用掉一打。”侯松伟回忆说,那些年,几百万的债务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头上,过年一家人虽然聚在一起,但都是强颜欢笑,对着丰盛的年夜饭也没什么胃口。

为了经营好农场,尽早还清债务,侯松伟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粮食种植知识和技能,看书学习种植知识,上网了解行业动态,向村民请教田管技巧,请农技专家到田头指导,进行农场精细化管理……“小伙子特别好学,经常给我打电话问问题,很快就从种田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农场科技特派员张勤说。

2018年,粮食种植行业开始向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转型,侯松伟敏锐地察觉到,增收的机会来了,在政府的补贴与支持下,他创办了侯松伟农机专业合作社,陆续购置12台插秧机、2台无人植保机、4台烘干机,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不仅增加50至70万元的农机服务收入,还能为农场节约30余万元的人工成本。

这些年,每当农场有了盈余,留下再生产需要的资金后,侯松伟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厚厚的账本记满了这些年的还款记录。2021年,偿还1007300元,2022年,偿还1044000元,2023年7月20日,还掉最后一笔10000元欠款后,父亲留下的617万元债务全部清偿完毕。

“这些年,妻子带孩子在城里读书,租住在简陋的出租房里,吃了不少苦,明年,闺女要中考,儿子也要上小学了,我准备在学校附近买套房,让孩子们也像他们的同学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端起酒杯,侯松伟目光炯炯,眼里满是对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9 05: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来安县种粮大户田恒富:种优质粮,让他走上了富裕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在安徽省来安县的东南角独山镇史郢村,昔日的圩区水患不断,一年只种一季稻,种粮效益低下,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打工。而一个叫田恒富的农民,通过来安县新型职业农
2024-11-08 16:56:00
本文转自:滁州日报乐当残疾群众的“娘家人”——记来安县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方萍吕雪峰“残联是政府与残疾人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也是残疾人的‘娘家’,我们要时刻用心去服务,努力
2023-09-25 00:13:00
龙山村开展“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王太新)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陈长青一行来到来安县龙山村,开展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校地合作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陈长青是来安县施官镇龙山村驻点科技特
2023-10-24 00:33:00
安徽向新丨滁州来安:“四好农村路”绘出大蓝图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人民网记者 周坤11月20日,在来安县杨郢乡陡山村,紧靠余六路的祥来家庭农场内,一个个熟透的冬桃黄里透红,缀满了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
2024-11-25 11:29:00
水口“林薯”复合种植铺就致富新“甜”地
本文转自:滁州日报本报讯 秋收时节,来安县水口镇连片种植红薯迎来丰收,在来安县亿农家庭农场里,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抢收、打包、运送红薯,农机驶过,“甜”地里满是致富“金疙瘩”。近年
2023-11-13 00:13:00
...加肥料。养分供给充足,长出来的菜才好吃。”2月15日,来安县科技特派员、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勤一早就开始走村串户,指导开展初春时节大棚果蔬的田间管理。位于来安县大英镇广佛村
2023-02-16 00:13:00
...好2023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来安县人社局围绕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积极部署,结合本地实际,为2024届高校毕业生、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
2024-01-03 16:17:00
江淮处处丰收景
...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争取多种粮、种好粮!”张长和说。来安县水口镇一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丰富的水利资源,流转2500亩土地,大力发展稻虾共养产业,2022年产值超千万元。该
2023-10-06 02:30:00
三城镇番茄抢“鲜”上市映“红”致富路
...滁州日报本报讯 柿红钱袋鼓,人勤收获丰。进入冬季,来安县三城镇景祥生态农场的日光温室大棚内,一只只娇艳欲滴的番茄掩映在翠绿的藤蔓中,放眼望去棚室内满眼生机盎然,各类品种的番茄
2023-12-04 00:0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爱心饺送老人 传递邻里温情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在包爱心饺“每个节假日都有你们的慰问,我不孤独。”10月24日,山针社区“三无”老人韩大娘接过青年社区工作人员送上的爱心水饺时说
2025-10-26 20:52:00
阜阳街头惊现两匹“溜达马”
大皖新闻讯 10月25日,阜阳一家马术训练场馆的两匹马脱逃后,到马路上“溜达”,阜阳交警发现后及时联系场馆工作人员,并配合驯马师成功控制住马匹
2025-10-26 17:54: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摄制 董文博
2025-10-26 12:59:00
鄄城农商银行闫什支行贴心兑换残损币,践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会广 通讯员 高亚亚近日,鄄城农商银行闫什支行凭借耐心、细致的服务,成功为一名五十多岁的客户兑换了因保存不当而严重破损的大量残损人民币
2025-10-26 12:28:00
东昌府区新区小学开展硬笔书法比赛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超为落实区教体局《四五行动方案》中“学生写一手好字”的要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兴趣,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2025-10-26 12:30:00
兔宝宝因货运重量存在误差被行政处罚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官网处罚结果公示一栏中获悉,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兔宝宝 002043)因在船舶国际集装箱货物运输经营活动中托运人提供的验证重量与实际重量存在误差
2025-10-25 09:30:00
数字铭忠魂,这是抗美援朝的精神密码!
今天(10 月 25 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的日子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一组数字始终震撼人心、不容忘却 75年前他们义无反顾跨过鸭绿江在这场残酷鏖
2025-10-25 08:07:00
“本人没到场,他们就将我们的车过户了,现在钱没见到,车也不见了踪影。”10月23日,宣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反映,他和合伙人的车辆被榆林景达恒盛汽车检测站(以下简称
2025-10-25 07:48:00
河北新闻网讯(梁彬)近日,在“一池两新万企”行动中,唐山农商银行古冶支行精准施策,为辖内某柴烧工作室授信50万元,以金融力量为这门古老的柴烧工艺注入新动能
2025-10-25 07:48:00
纵览·9张|小书店里的诗情
壹 在石家庄,有一家“晴朗文艺书店”,它是无数诗词爱好者心中的“精神驿站”。店主李树冬,是怀揣文学梦的诗人,也是深耕俄语文学的翻译家
2025-10-25 07:47:00
2025年度京鲁奖教金第五站走进山东省实验中学
10月23日,2025年度京鲁奖教金第五站走进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京鲁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义松介绍,京鲁奖教金自2018年设立以来
2025-10-24 14:0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10月23日,青海网友发布的视频中,有人用布蘸取不明物品涂抹牛羊胴体,使其表面呈现异常鲜艳的红色
2025-10-24 15:19:00
2024年8月24日,茉莉花开·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现场展示活动在南京江苏大剧院圆满闭幕,闭幕式暨综合汇报演出为这场历时多日的艺术盛宴画上了精彩句号
2025-10-24 15:32:00
借力国际平台 共谋发展新篇 灵武市农交会推介会成果丰硕
第二十二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已圆满落幕,而宁夏灵武市在盛会中呈现的“黄金奶源”与“滩羊臻品”依旧香韵悠长,引人回味。10月17日
2025-10-24 15:32:00
Soul 兴趣主理人:在世界的褶皱中寻找自我
在浩瀚的网络里,旅行内容常见——从五分钟速通欧洲的“特种兵”攻略,到滤镜厚重的“网红打卡地”,但其千篇一律,让人觉得好像很难再看到旅行本身那种粗砺
2025-10-24 15: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