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讯 (记者黄 蓓)12月16日,“2023中医药传承·北京论坛”在京举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屠志涛致开幕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马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会议为首批“三名”传承工作室及名医门人、传人传承工作站授牌,颁布《中医经典等级能力考核方案》《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指引》。会上,北京中医药学会燕京名医后人工作委员会成立,孟河医派“新时代”南北医家融合发展工程启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语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年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启动了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形成北京中医药继承“门人、传人、学人”的“三人”传承谱,首批立项了31个成熟类“三名”传承工作室、32个培育类“三名”传承工作室、28个名医门人传承工作站和16个名医传人传承工作站,按照“新3+3”工程实施方案“六联动、六必成”要求,积极开展学术流派联动、基层辐射联动、跨界交叉联动、学科建设联动、创新服务联动和培训培育联动。
会议在前期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凝练首都中医药传承学术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模式,探讨中医药传承新路径。王琦在会上阐述了他的传承观:中医魂的固守熔铸,有赖于学术传承。作为传者,要传其思想,传其学术,传其医德。作为承者,要承其精髓,承其精神,承其风格。王琦还强调对学术传承工作室的评价考核,提出了“三个一”的考核要素,即要产出一个优势病种、一个经方验方和一个代表性案例。屠志涛认为,做好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转变:一是从人才传承向学派传承转变,二是成书向成学转变,三是从名医研究向研究名医转变,四是从学术模式向服务成果转变,五是从个体传承向群体传承转变,同时还要做好传播和产业转化工作。
会议还设置8个分论坛。本次会议由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杂志联合主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0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