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吴仔凤为前来就诊的村民问诊。仁和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医24年,诊治患者10万余人次,诊疗时长16000余小时……作为攀枝花市“两优一先”表彰对象的吴仔凤,数字不能概括她全部的工作,却能将她的工作具象化。她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付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爱与奉献的力量。
扎根基层24年 用心做好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早上8点,仁和区务本乡卫生院吴仔凤的诊室里已经排满了来就诊的村民。吴仔凤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接诊100余名病人。
时年44岁的吴仔凤,2000年从攀枝花卫校毕业,怀着对白衣天使的憧憬和向往,来到务本乡,成为一名服务群众的基层医生。
“当时从市区到务本的路也是黄泥巴路,条件比较艰苦,我刚来的时候业务不太熟悉,老百姓的认可度也不高。”在亲身感受务本的交通条件后,考虑到务本乡老百姓到市区看病来回折腾,吴仔凤暗下决心,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老百姓就近看好病。从那时开始,她便以医院为家,扎下了根,一待就是24年。
在吴仔凤的诊室里有一面“妙手仁心 华佗再世”的锦旗,谈起锦旗,她话语微微哽咽:“这面锦旗的分量很重。”
2003年,值班的吴仔凤遇上一位高烧昏厥的少年。她不仅抢救了少年的生命,更是用50元药费和1碗粥为活在黑暗中的少年点亮了前行的道路。
“2020年,这个小伙子长大成家了,专门从凉山跑到务本来找我,告诉我,他当时是一个孤儿,现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3个孩子。”吴仔凤翻看着她与小伙一家的合照,眼里泛着泪花。
这位少年只是吴仔凤10余万患者中的一位,从医几十年,她的身份早已从医生变成了乡亲们的家人。
“我出生农村,深知边远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才是他们最需要的。”2009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她原本可以到务本乡外的其他地方工作,但在将要离开务本乡时,乡亲们自发地在路边等着吴仔凤,就为了不让她离开。那一刻,她心里既震撼又感动,这里的群众需要她,于是她坚决留了下来。
现在,吴仔凤不仅线下坐诊,还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为无法到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及时的问诊回复,如遇她不能解答的,便会向上级医疗机构专家进行请教咨询,为患者节省费用,用实际行动做好群众家门的健康“守门人”。
提升医疗技能 带领团队向上而行
身为务本乡卫生院院长,吴仔凤每天的工作可不只有坐诊这一件事。2021年6月,在区委、区政府、区卫健局及务本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吴仔凤的不懈努力下,卫生院顺利完成了改扩建并整体搬迁。老百姓的就医环境也从500平方米扩大至现在的2000余平方米,新增红外线灸疗机、中药熏洗仪、中频治疗仪、肺功能检测仪、彩超机、16张医疗床、8张理疗床等设备。
“卫生院原来的位置根本不够用,患者们输液的时候很多就只能坐着,人多的时候甚至没有座位。”吴仔凤回忆,那时候,诊室挤满了人,尤其是寒冬,看着老乡们输液只能坐着很难受,就想要让他们有更好的就医环境,于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将卫生院搬到了现在的位置并进行扩建,坐诊医生也由以前的4名增至现在的6名,村民们的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中医理疗室,吴仔凤协助着中医医生为患者调制着三伏贴。务本乡村民多数从事种植等体力劳动,且老年人居多关节及腰腿疼痛的情况较多,为此,她与医疗伙伴们共同筹建了中医理疗室,为乡亲们量身定制诊疗方案。
工作24年,无论是病人或同事,都对吴仔凤很认可。她的心里不仅装着乡亲们,还把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当成家人,为此还在卫生院里筹建了食堂,保证医生护士们结束了忙碌的工作后都能有热饭可吃。
“他们都叫我吴医生、小吴、吴阿姨。”吴仔凤笑着说,“来这里20多年了,我跟这里的乡亲们不是医患关系,更多的是家人、朋友,只要我在这里一天,我就会坚守岗位,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大家服好务。因为我不仅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杨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1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