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兴美 黄浓浓)眼下正值水稻育秧时节,安龙县抢抓农时,引导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利用机械设备进行集约化育秧,有效提高育秧质量和效率,以科技助力水稻生产跑出“加速度”。
走进位于招堤街道海庄村的贵州盛禾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水稻全程机械化集中育苗基地,工人们正在育秧流水线上有序作业,一个个空秧盘被依次整齐地放上输送带,经过机器自动完成填土、播种、覆土等程序后,再摆放到指定位置进行催芽。
合作社理事长李龄菊介绍:“按时间推算和秧龄来推算,大概能在5月1日移栽第一茬。”
今年,贵州盛禾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械化集中育秧160亩,共有4个集中育苗点,可供水稻种植面积8500亩,主要包括泰优808、泰优390、甬优1540、锦成优808等品种。在此过程中,合作社采取毯状苗机械化育秧和钵体苗机械化育秧两种方式,其中毯状苗育秧一个小时能播种600至800盘,可供移栽30至40亩,具有节地节水便于集中管理、方便取秧的优点;钵体苗育秧一小时能播种300盘左右,可供移栽12亩左右,具有延长水稻生育期的优点。
除此以外,与传统的人工育秧相比,机械化育秧还不受降雨、干旱等不利天气因素影响,并且育出的秧苗质量好、成活率高,能让接下来的机械化耕种更方便。
招堤街道海庄村村民潘久素说:“去年育了5亩地的秧苗,是用机子来育的,质量可以。今年我依旧打算机械化育秧插秧。”
随着机械化育秧工作不断推进,合作社将继续做好后期苗床管理工作,确保秧苗健康生长、适时移栽,为粮食安全生产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栏目: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只争朝夕抓落实 凝心聚力促发展
值班主任 郭连军 编辑 董海韵 校对 周祥霞 版式 舒 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