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很多年过去了,潘长江依旧是话题焦点——可信息飞得太快,连老艺术家都不能幸免于流言蜚语。
2023年春天,网络上一张“潘长江全家在美国别墅聚餐”的照片引爆了社交平台。
有人言之凿凿,“潘长江全家移民美国!”
甚至有人阴阳怪气地说:“国内挣钱国外花,老潘也不过如此。”
但真相来得快,澄清也发得脆。
潘长江那天就在视频里急了:“我的根在中国,哪都不去!”
短短几十秒的视频下,“不信谣、不传谣、谣言止于智者”几个字打在屏幕上,IP属地明明白白写着北京。
很快,权威媒体还原真相:“那照片,其实早年是在北京饭店办家宴拍的。”
闹腾一阵,谣言没站住脚,沸沸扬扬的讨论声渐渐平息。
可让人感慨的是,在流量为王的当下,就连潘长江这样家喻户晓的名字,遇事也依旧脆弱得很。
回首潘长江这些年的路,哪里只有一张小个子圆脸值说头。
他是和传统艺术一块成长起来的。
相声小品火极一时的年代,潘长江的小眼睛、大能量和那句“浓缩的都是精华”,给无数人带来过真切的欢乐。
但他自己知道,他不是“天降神童”,更算不上什么命中注定的幸运儿。
打小身子骨就弱,5岁时查出尿崩症,医生都为他下了“25岁之前见分晓”的诊断书。
小小年纪就明白人生多不由人。
苦苦吃药,命是保住了,却再没高过1米6。
这让他在舞台上习得了本事:自嘲是保护色,也是生存法宝。
舞台生涯的高潮,得说到那首你一定听过的“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
1996年春晚,东北二人转的幽默和流行音乐的新鲜劲,非得潘长江来才对了味儿。
为一场小品,他在乡下河边练划船,跌跌撞撞让那竹筏动作成了之后“过河神曲”的点睛。
春晚舞台灯光绚烂,潘长江在中间一抻脖子,大家都记住了这个个子不高却“能装下全世界乐观”的小男人。
再往后有《举起手来》里的日本兵“罗圈腿”,后来这电影成了现象级,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反战教育片,还连续六年在全国农村“霸屏”。
那些年的潘长江,确实配得上“喜剧天王”名头。
其实人红是非多。
互联网浪潮袭来,“代沟”成了潘长江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2021年在综艺节目上说自己“不认识蔡徐坤”,结果引来一群追星族爆刷账号,辱骂满天飞。
蔡徐坤本人虽然很快发微博喊话,叫粉丝别闹了,还夸潘长江“前辈值得敬仰”。
但网络不是现实。
那场网络风暴后,潘长江只好道歉,顺带吐槽:“我就认识搭档蔡明。”
网友也忍不住替他鸣不平:这道理是哪来的?
老艺术家就该被网暴吗?
事业巅峰背后,其实生活也并不宽裕,至少早年不是。
潘长江和妻子杨云的爱情,是典型的“逆风局”:杨云家里拼死反对,说“小潘家门不对”,说“潘杨不结亲”的老传说,嫌弃潘长江的身高。
杨云顶着压力非要嫁,俩人领了证,却住进了8平方米厕所改造的房子,度日如年。
夏天讨厌的蚊虫,冬天炕头结一层霜,屋里地面还长满青苔。
这种环境,一住就是八年。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一家三口紧紧贴贴地过,倒成了后来的幸福基石。
等潘长江成名了,生活缓过来,网上屡屡传起“独生女潘阳因车祸离世”——带着黑白照片满天飞。
父女俩只好专门澄清,明明安好的小家庭,硬是被流言搅得不得安生。
其实潘阳的生活和外界想的不一样。
2012年,她嫁了富豪石磊。
原以为女儿这一来从此住进大宅门,哪想到,潘阳更喜欢和爹妈同住,一家四世同堂热热闹闹。
潘阳直播时说:“父母年纪大了,我得陪伴着。”
网友打趣,石磊被调侃成了“上门女婿”。
但看着潘家人热热闹闹的,其实外人羡慕得很。
谁说幸福必须靠房子大、钱多?
能安安稳稳聚在一块儿,就比什么都值钱。
而今,大家更关心的还是潘长江本人。
作为国家文职军人,得到了正师级的待遇,成为高级大校。
这其实是国家对他几十年来拥军演出的嘉奖。
为部队送戏下乡,连轴转唱了多少回,没人能数得全——有人说他累得差点趴下,其实不为夸大,只是那种老艺术家的执拗和朴素情怀少见了。
变革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
2023年移民谣言刚平,68岁的潘长江就杀入了短剧新赛道。
谁能想到,那个在春晚银幕上搞怪的“小个子”,如今成了短视频里的新“流量王”?
演绎健身房保洁员潘四喜,剧中和《甄嬛传》里的端妃李宜娟搭档,揪出奸商套路,甚至还玩起了AI装修、竞走版狼人杀。
这个剧火得一塌糊涂,直接冲到榜单前列。
尤其是老年人创业和AI应用,那台平板电脑上的“新科技+励志”桥段,让不少网友直呼“潘叔拍出了内心的热血!”
“他是给中老年人开了条新路!”
你说老艺术家只能抱着回忆吃老本?
未必。
如今越来越多老一辈文艺人、“银发创作者”也冲进短视频领域抢“热度”,和年轻人拼创意。
例如冯巩,原本相声小品台柱子,近年在短视频里发点生活段子,和年轻演员对话,甚至将传统喜剧二次传播,网民点赞过五百万。
国外像布鲁斯·威利斯,居然也参与到互动短剧当主角,让观众决定剧情发展,用昔日硬汉的人设搏转型红利。短剧为何如此火爆?
2024年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300亿,用户接近8亿,而40岁以上“中老年用户”正成为主力军。
谁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谁能讲出有温度、有共鸣的故事,显然比“流量技巧”更重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就指出,老一代艺术家跨界新媒体,其实是优秀文化在新时代落地生根的机会,但别太娱乐化,内容得跟上。
有趣的是,不同于纯粹卖情怀或者怀旧,潘长江是真的想通了“人生下半场怎么活”——该向前伸手时别端着。
虽然有些人说,“老艺术家拍短剧,是不是晚节不保?”
可明白人都懂,跟着时代走、敢于尝试、不怕落空,这才是最宝贵的勇气。
一波三折的人生,让潘长江有资格讲出那句老话:“只要热情还在,几十岁都不是问题。”
舞台也好,短视频也罢,本质不过想为大家带来点快乐。
无论潮水怎么流转,只要心里有光,走哪都能照亮路。
你看他家热热闹闹,潘长江还能在新领域活出第二春,不也挺好吗?
有时候,看别人的故事,也是在想自己的生活——选好路、走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说到底,谣言散了、戏还在。
【铿锵娱乐编辑/茉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5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