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避亡羊歧路,行科学坦途:如何正确打开“科普”?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8-06 20:15:00 来源:杭州网

最近,在杭州举办的一场科普展览因为售卖“三有保护动物”沙蜥而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7月28日晚,B站科普UP主“@凛某人”发布视频,提到自己参加了一个展览,指出展览中存在动物养殖方式不当、场馆设施匮乏、介绍牌错误信息频出等问题;特别是,该展览以200元一只的价格售卖“三有保护动物”沙蜥。视频发布后,便引发广泛关注。同时,多个点评网站以及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有关此次展览的评论区也多次提到“动物半死不活”“无法保证昆虫不会伤人”等。

错误“科普”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科普展览作为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保护意识的重要机会,其作用不可小觑:科普展览的目的在于教育和启发。

展览的误导性信息可能会让参观者,尤其是未成年人,对动物的真实习性、生存环境以及保护重要性产生误解。这种误解不仅会影响他们对动物保护的正确认识,还可能在他们心中塑造一种错位的自然观和生态观。同时,孩子们接触到错误的食物链描述、不准确的生存环境展示等误导信息,可能会对野生动物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排斥:长此以往,这种心理可能会削弱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同情和支持——这也会对我国动物保护事业的长期发展构成威胁。动物保护不仅仅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更重要的是培养公众的保护意识和行动。但如果科普展览传递的是错误信息,其负面影响同样深远而无法忽视。

规范和监管是把控科普正确方向的不二法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买卖“三有保护动物”的行为将受到行政处罚;而政府相关部门(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也应当担起监督管理职责。

此次展览能够公开展出并售卖“三有保护动物”沙蜥,这不由得让民众产生疑问:展览的相关审批流程中是否存在监管不力或者漏洞?审批流程是否合规透明?此次展览持续了一个月时间,而up主发布视频的时候展览已经接近尾声,笔者认为,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加大监管力度,对科普展览进行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或许这样的违法行为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除事前审批、事中监管外,事后的奖惩制度疲软也有可能是导致所谓“科普展”乱象丛生的原因之一。在现行制度下,对于违规开展科普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往往缺乏足够的震慑力。这种情况下,即便发现了违法行为,也可能因为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违法成本较低,无法达到警示和预防的效果。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无可避免,但是“纠错机制”应当尽早发挥作用。

新形式新渠道赋能有利于助力科普“破圈”

尽管此次事件暴露出科普展览在监管和内容准确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本身的价值。科普展览以其生动、直观的特点,成为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有力工具,它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前些年,有一个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案子:“大学生掏鸟案”。最初,网友对此事的印象是“熊孩子上树掏鸟却被判了10年”,因此在网络上也掀起了一段时间的风浪。但是随着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判罚的合理性,展览等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在杭州,科普活动以多种形式丰富着市民的生活,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2023年的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展示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增强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2022年,杭州市西湖区举办的第36届科普宣传周,以“科技改变未来,科普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活动为公众带来了创意满满的科普体验;2021年,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则聚焦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普行动,通过互动市集和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低碳理念的认识,并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科普展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公众理解到保护动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紧迫性,这正是科普教育成果的体现。

7月30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关注到了此次展览,正了解具体情况并在跟进处理中。政府应加大对正规科普展览的支持,推广如“科普进校园”的多样化活动,并邀请专家学者参与,确保内容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通过线上展览扩大科普覆盖面,并加强监管以避免误导。公众也应提升辨识能力,共同营造优质科普环境。科普展览作为科学与公众的桥梁,不仅激发兴趣、培养思维、传递科学精神,其维护也需大家共同努力,以严谨态度助力科普事业,避免走入“伪科普”的歧路,走向通往科学的光明坦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6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袁德生:科普教育无坦途 困难像弹簧 你强它就弱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科研创新的路上,是您在唤醒我前行……”9月10日,教师节这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
2023-09-12 08:58:00
...-北京频道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董兆瑞)2024年全国科普日暨第十四届北京科学嘉年华主场活动将于9月15日至25日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记者从北京市科协了解到,北京科学
2024-09-12 11:56:00
...省科协发布了《山东省科协关于命名2023-2025年度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的通知》,正式公布了新一轮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其中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展览馆成功入选“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2023-05-02 07:49:00
...落幕。这场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科普盛宴,通过沉浸式展览、互动实验、科学秀场等创新形式,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和市民游客参与,在杭城掀起全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潮
2025-06-05 06:32:00
“典赞时刻·2023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2月2日,“典赞时刻·2023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发布。年度科普团队、科普短视频、科普展览、科普活动、科普新媒体账号荣誉名
2024-02-05 19:53:00
鲁网12月14日讯菏泽市科技馆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资源优势,创新科普形式,以精彩纷呈的特色科普活动激发创新思维,以多元化“新科普”赋能“双减”增效提质,以复合型讲解队伍助力科学素
2024-12-14 11:08:00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我省新认定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大同市十家单位入选本报讯 (记者 田雁) 昨日,记者从市科协获悉,经省科协组织专家认真评审,我市10家单位被认定为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2023-09-15 00:55:00
大皖新闻讯 近日,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公布合肥市科普教育基地(2023-2026年度)认定名单,肥东白龙机场榜上有名,获“合肥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合肥市科普教育基地经合肥市科学技
2023-11-12 20:20:00
感受科学魅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倾力打造“科普名片”
...范学院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学风引领 科创赋能”的户外科普展览。本次户外科普展览包括知识展览、实验互动、有奖竞答、科创成果等内容,基于生态环保理念的中药香囊、香皂口红、叶脉书签等
2023-12-07 13:3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组图】江苏建成“1+3”气象移动应急观测系统
移动应急观测车。中国网李智 摄中国网10月14日讯(记者李智)“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时代的气象万千”网评引导活动正在江苏举行
2025-10-14 12:34:00
风湿免疫科“国家队”专家李玉慧:“京”心守护,为患者撑起免疫盾牌
鲁网10月14日讯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北大知名专家门诊,总能看到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他们中有不少人曾辗转多地求医
2025-10-14 12:33:00
惊险!农行员工“关键一扶”
鲁网10月14日讯近日,在农行沂水龙家圈支行上演了一场既紧张又温暖的救援。一名正在超级柜台办理业务的张女士突然身体一软
2025-10-14 12:3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为方便12-14岁适龄女生接种HPV疫苗,海沧区特开设集中接种专场
2025-10-14 08:34:00
龙口雨中“葡萄保卫战”:从直播间蔓延到街头巷尾的温暖接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今秋,烟台龙口的葡萄园笼罩在连绵不断的阴雨里,成熟的葡萄果实难以采摘和售卖。日前,一位青年博主率先架起直播镜头
2025-10-14 08:3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潘峰打耳洞有哪些风险,又该怎么规避?本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医在身边”栏目邀请烟台山医院耳鼻喉科专家为市民详细科普
2025-10-14 08:3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胡又懿 刘姿麟“太感谢于主任了!我本来都不抱什么希望了,没想到现在恢复得这么好!”近日
2025-10-14 08:37:00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中国再次成为全球热门旅游目的地。在游览名胜、体验中华文化的同时,越来越多外籍游客将“中国购”列入行程重点
2025-10-14 09:28:00
2023年起,团上海市委启动“追光小屋”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居室微改造项目,帮助因父母失联、家人去世等情况导致家庭条件困难的青少年群体解决实际问题
2025-10-14 09:29:00
识破“甜蜜陷阱”,防范电信诈骗——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开展网络电信诈骗防范教育活动
鲁网10月13日讯为提升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络电信诈骗风险,近日,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以“安全上网,远离诈骗”为主题
2025-10-14 09:29:00
阜阳一轿车行道违停摘柿子被处罚
大皖新闻讯 近日,阜阳市民反映称,一辆轿车在西湖大道上违停摘柿子,影响通行。10月13日,阜阳市交警部门有关人员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0-14 09:32:00
10月1日,《人民铁道报》一篇题为《告别“纸与墨”拥抱“数与智”》的报道引人关注。从2025年10月1日起,铁路客运全面使用电子发票
2025-10-14 09:57:00
今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关于中小学春秋假的表述,引发广泛关注,全国多地也在探索实施中小学春秋假
2025-10-14 10:47:00
国庆中秋假期,郑州一家只有三张桌子、13平方米的“人生的意义”小吃店突然在全网爆火,被网友们称为“最干净小吃店”。然而10月9日
2025-10-14 10: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