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杨梅:编织职教学子的“人生盘扣”
丁纪
在蚌埠工业与商贸职业技术学校里,提到服装工程系的杨梅老师,每个学生都愿意上前来谈谈他们眼中的“梅妈妈”。
温和、有耐心、没脾气……在学生们口中,“梅妈妈”不但技艺高超,还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课堂上,杨梅正在介绍盘扣。人民网 丁纪摄
1993年,21岁的杨梅从蚌埠服装工业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教书育人三十一载,她入选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亦师亦友的“梅妈妈”
“别人都觉得职教的学生难教,但我教书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觉得过苦和累。”回望多年来的教学时光,杨梅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爱、关心、尊重、信任,这些可以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心,不少职业学校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从职业学校走出来的杨梅对此深有感触,但在她的眼中,这群学生也有很多优点,比如动手能力强,如果方法得当,他们也能成才发光。
2020年,杨梅带领学生参加安徽省首届婚纱礼服设计大赛。受访者供图
因材施教,是杨梅课堂上的法宝。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只是在制作作品,更是在创作作品。杨梅会鼓励自己的学生将想做的样式画下来,然后再一起探讨怎么将它实现。
“在杨老师的课堂上,你能完成自己想要的作品,还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哪里遇到问题,杨老师会一直陪在旁边和你反复推敲。”蚌埠工业与商贸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孙诗文说。
走进杨梅工作室,摆放在展柜上的并不是她自己的奖杯和证书,而是学生们的设计图和参赛作品。杨梅的办公桌上,也总是堆放着厚厚一摞分门别类的作业和记录册,记录着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
“教育的艺术就是爱的艺术”,每当有新教师入职,杨梅就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班上有学生生病,杨老师能很快发现,马上送去药品;参赛压力过大,去找杨老师谈一谈一定能解决苦恼。因为“我觉得杨老师懂我”,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打心眼里喜欢这位“梅妈妈”。
深耕盘扣的“江淮名匠”
当你来到杨梅的课堂,最引人注目的一定是她手上的那根绳子。只见它上下翻转,一折一绕,一只蝴蝶形状的盘扣便出现在她的掌间。
为什么会选择盘扣作为自己钻研的方向?谈到这个问题,杨梅说她带了点小私心。
杨梅指导学生做盘扣。人民网 丁纪摄
当年,2001级服装班开设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杨梅担任学校服饰配件课的老师。新开这门课程时,教材和辅导资料十分缺乏,杨梅就自己边写教案边教学。去外地办事,一到地方就先打听书店在哪里。寒暑假期做市场调研,“敲开”一家家服装设计工作室、服装公司的大门,去了解当前服装设计最前沿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杨梅重逢了盘扣。“我想起来我小的时候,家里的老人穿着中式的大褂、棉袄。上面的盘扣就是我的母亲拿着布料,裁成带状,三两下就绕成了盘扣。”杨梅回忆道。
缘于小时候的记忆,杨梅在服饰配件设计课程中加入了盘扣的章节。也是在这个机缘巧合下,杨梅决定挑起这项在民间已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深入研究盘扣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将其融入服装设计教学中。
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杨梅是一位勤勉的探索者,她汲取其他门类传统工艺的精髓,巧妙在盘扣制作中。她别开生面地用盘扣设计成饶有国潮韵味的装饰画,让盘扣在请柬、包具、首饰品上熠熠生辉。
衣服上的盘扣饰品。人民网 丁纪摄
在传承之中,杨梅并没有忘记她作为老师的身份。她就像传统的师傅引领着徒弟那样,真正做到了手把手教学。一节盘扣课上,杨梅的手一直在动,学生的手也一直不停。
在她的努力下,盘扣在越来越多的比赛和展演中出现。
2020年,在安徽省首届“江淮名匠”颁奖典礼上,杨梅作为应邀的六位江淮名匠之一,进行了现场盘扣制作技能展示;2021年,她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第八届工业设计“小花褂”国潮汉服设计比赛获金奖。
“无论是教育学生也好,传承盘扣也罢,我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做到的就像我教导学生的那样,做人就像做盘扣,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杨梅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0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