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上接第一版)
■ 平原立起“大风车”,黄土高坡“种太阳”
在很多人眼中,风光电项目大多在高山、高原,如利川齐岳山、随州二妹山,越往平原走,风速越来越低,项目少。
吴莎和同事们积极论证低风速风电开发的可能性,在资源不那么优越的平原做出一项项全省“首个”,打响企业在行业里的知名度。
“别看平原风速低,但建设成本低于高山,不用专门修路运设备,人员施工更方便。”吴莎和同事们创新思路,将叶片加大、塔筒增高,以获得更大的风、更强的动能。他们设计出湖北首批最大低风速山地风电,单机达到2兆瓦,叶片长度115米,是当时行业最大风电叶片。
“我们在应城建成华中区域首个平原高塔筒混塔项目,常规项目高度80~100米,位于平原的这个高度,风速不好、风切变大,我们‘大胆’地将塔筒加高到140米,风速增加0.3~0.4m/s,单机的年发电小时数达到2200小时。”作为华中区域的首个平原“高空”项目,吴莎和同事们的大胆一试,打开湖北新能源开发新思路。
2019年,一项被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又落到吴莎和同事头上:在甘肃黄土高坡上建光伏项目。
黄土高坡大落差、易地陷,选址就是头号难题。当地坡度普遍30°~40°,有的甚至达到50°,施工不便;“湿陷性黄土”的地质,让塌陷成为工程建设的大敌。陪同他们前期踏勘的当地同行直摆头:“如果这里能建新能源项目,地球上哪里都能搞。”
现场让吴莎和同事们心感震撼。荒芜的土地上没有绿意,当地居民也陷入“用电难”的窘境。一番考察,反倒坚定了他们改变现状的决心。
没有道路,无法运输设施设备,大家踏遍大大小小的坡,寻找地基相对稳固的区域,“凿”出一条“追光之路”。“别的项目,施工材料直接运输到桩基处,这里只能运输到最近的地方,靠吊机将材料吊齐,顺着陡坡利用重力慢慢地‘滑’下去。”
光伏板“不耐造”,点位相隔距离远,怎么运?吴莎和同事们数夜鏖战,最终确定无人机运输方案。“高峰期,项目上空100多台无人机在空中飞行,往返精准投送光伏板,场景相当壮观,当地老百姓都来围观。”
当地政府负责人深受感动,“谢谢你们为我们建电场”。
■ 沙漠上也能“风吹草低见牛羊”
全国第七大沙漠之上,崛起一片“阳光”绿洲,上方是光伏板发电,下方有植物能放牧,一幅沙漠版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新景象,这里就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光伏治沙项目——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项目。
该项目去年底成功并网后,为探索沙漠治理交出创新答卷。吴莎和同事们也参与其中,完成前期建设规划和项目申报,公司承担全部治沙工程和部分光伏及升压站EPC总承包建设。
2019年,国家推动新能源大基地项目,提出治沙概念。吴莎所在的湖北省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首批参与单位“进驻”沙漠。别人眼中的沙漠是一片荒芜,在吴莎眼中却是“沃土”,光照好、面积广阔,是光伏电站优质的选址。
结合生态治理来建设光伏电站,这是道新的命题。那段时间,吴莎和同事们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沙漠光照时间,研究光伏板下的温度、湿度,研究土壤改良的可行性。
每一次的研发都是在突破之前的经验。吴莎说:“沙尘暴到来时,会在沙漠上形成流动的沙丘,我们设计的光伏设备要能够克服这些气候因素,同时还要考虑怎么在下面种植、放牧。”最后,项目选择了光伏柔性支架,4.5米空高、跨度30~40米。
得益于库布其光伏项目的成效,治沙生态保护与风光新能源融合发展形成示范。围绕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塔克拉玛干、柴达木等主要沙漠规划建设大型“沙戈荒”能源基地和特高压外送基地,让绿色清洁电力流向千家万户成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
今年3月,吴莎一半的时间都在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等地出差。
上次出差的目的地之一——乌兰察布化德县,吴莎从市区开车过去要3个小时,到了县城还要再开两个小时车去项目。“3月份的戈壁滩,气温零下20℃,还是冬天的模样。”提到这里,吴莎又话锋一转,“等我们将来建好光伏能源项目,这里就会绿草丛生、牛羊成群,这才是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7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