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戊戌变法,为什么说它是清朝最后一次机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2 14:02:00 来源:戏说三国

甲午一战,大清国最后的遮羞布被小鬼子无情地撕扯掉了。以往被洋鬼子欺负也就算了,现在连小鬼子也骑在咱大清国的头上拉屎拉尿了,强烈的耻辱感刺激着大清国,尤其是年轻的光绪皇帝。平心而论,任何统治者尤其是最高统治者都不希望自己的江山没落,即便是叶赫拉拉.慈禧老佛爷也不会觉得江山亡了是好事情,像南北朝时代那些奇葩皇帝也是精品。

戊戌变法,为什么说它是清朝最后一次机会?

年轻的光绪皇帝,开始思索振兴帝国的方法,恰在此时,在京参加会试的全国1000多名举子,听到台湾被割让的消息后,恼怒了。他们齐集在宫门前,要求拒绝割让台湾,并实行改革,中兴大清国。这其中就有那位撼动天下的康有为(康南海)先生,如今坊间对南海先生多诘难之意,实事求是地讲南海先生在私生活方面确实不检点,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南海先生对大清国还是忠心耿耿的,即使大清国灭亡了,南海先生依然奔走在复兴大清国的道路上,虽然不合时宜,倒也不失为纯臣,颇有古君子之遗风。

趁着这次上书,康南海把自己的两本政治方略呈现给光绪,光绪看过之后,真有种醍醐灌顶之效果。马上召见康南海,准备效法当年之秦孝公,以国事相托于康南海。

戊戌变法,为什么说它是清朝最后一次机会?

年轻的光绪皇帝以康南海的方略开始改革,短短103天,发出了上百道文件指示,改革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农工商贸......看似各个领域都涵盖了,但是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循序渐进。大清国就像是一个身患重病体力严重透支的病人,治疗这样的病人,千万急不得,一急就容易出问题。此次改革有一项政策就是要命的猛药,那就是废除科举,要知道科举制度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没有替代制度出台的情况下贸然废除,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试想一下,那些辛辛苦苦靠科举考上来当官的人,突然就被开除了,换作是你,你会咋想?还有那些读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书的读书人,突然就宣布废除科举了。打个比方就相当于你从幼儿园读到高三甚至还补了习,突然宣布高考废除了,你之前学的东西全部不考了,这不出事情才怪。

戊戌变法,为什么说它是清朝最后一次机会?

被砸了饭碗的官员们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这是皇帝陛下的旨意,谁也不敢公然反对。不能公然反对那就搞小动作呗,他们盯上了颐和园的慈禧太后。天天跑到颐和园去,时间一长光绪和慈禧的矛盾自然就被无限放大了。慈禧的态度也转变了,从一开始支持改革到质疑改革再到反对改革。慈禧一旦反对,那这事情就推行不下去了。

其实这个时候光绪放缓改革脚步,减少打击面,事情还有所转圜。可惜康南海急了,干脆以光绪的名义召袁世凯进京围攻颐和园,袁世凯又不是愣头青,岂会行此冒险之举。当时袁世凯所部不过7000人,而京城丰台大营、西山大营2支驻军,有十几万人,都控制住效忠于慈禧的荣禄手中,真不知道康南海哪来的胆子。兵变还未发生就被慈禧平定了,103天的新政戛然而止,刚刚亲政的光绪又重新被剥夺实权,帝国再一次回到了老路。

戊戌变法,为什么说它是清朝最后一次机会?

当时的人来看,这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波折,但仔细一分析,细思恐极。这或许是大清国最后一次自我恢复的机会。政变过后,光绪和慈禧彻底闹翻了,直到公元1908年慈禧在死前的一天也要强行把光绪带走,让3岁的孩童(溥仪)继位。也是在这一年,帝国实际上已经死亡。之后的三年只不过是一辆汽车刹车停止后的惯性罢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4 14: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如果光绪杀了慈禧自己亲政,清朝会怎么样?
...知,如果光绪等人围园杀后计划成功,光绪也没办法带领大清国走向富强,只会让大清国灭亡的更快,毕竟这时候光绪皇帝能用的人只有康有为了。
2022-12-17 11:05
...强兵当然是目的。不过光绪想“富”的,不是中国,而是大清国;想“强”的,不是保护中国的军队士兵,而是保护他个人、他这个集团的私人武装。大清国是光绪的大清国,也是慈禧的大清国;八
2023-11-16 17:00:00
太监给光绪帝穿寿衣备后事,光绪突然挺身起来,慈禧如何处理的
...最适合的工具人。就这样在两宫太后的拥立下,载湉成为大清国的第九位君主,也就是光绪皇帝。事实也正如所料的那样,年幼的光绪皇帝如何能坐朝理政,太后慈禧便有了再一次垂帘听政的机会,
2024-06-12 20:26:00
同样是国家改革,为何戊戌变法会失败,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能成功
...条约》。后来大清中的一些人痛定思痛,就开始想着也在大清国内搞改革,当时推动大清改革的核心人物,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文人康有为。康有为在得知大清签订了《马关条约》之后,号召了上千
2023-08-30 14:44:00
法国人为什么非要制作慈禧和光绪的蜡像呢
...太后,居然位列各色闲杂人物当中,任人指点,深感有失大清国的体面。慈禧蜡像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载泽回国后,立即报告清廷外务部,说法国人制作太后、皇上蜡像,问题很多,主要有
2023-04-20 16:21:00
荣禄全力支持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取代光绪皇帝。她选中了端王载漪的儿子溥俊。这本来是大清国的国事,但荣禄却向慈禧建议,要立皇储,首先要取得洋人的同意。于是,慈禧根据荣禄的主意,在元旦那天邀请各国公使前来道贺,
2023-02-20 16:03:00
慈禧为什么要废掉光绪?
...能顺利登基称帝吗?正好,此时由于洋人贪婪,不断瓜分大清国的土地和财物,已经引发了激烈的民愤,其中义和团更是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与洋人对抗。载漪便与义和团亲近之极,并多次上
2023-08-11 17:41:00
光绪皇帝中砒霜而死,究竟是谁毒死的他?嫌疑人很多
...实在是难度太大。溥仪深恨袁世凯,因为是袁世凯背叛了大清国,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不但当上大总统,还想当皇帝。所以溥仪对袁世凯的仇恨太大,所以溥仪的话并不太可信。毒死光绪皇帝嫌
2023-04-23 19:33:00
揭秘珍妃在清朝后宫的崛起与陨落
...妃却觉得这是无所谓的事情——不就是一件衣服嘛!倘若大清国是光绪帝当家,珍妃这么搞倒也没什么后果可言。但问题是此时大清国说了算的是慈禧太后。当然历史上的慈禧太后也并不是后世主流
2024-04-30 17: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