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杨聪
孟夏时节,万物竞绿。梵净山下的寨沙侗寨,几名游客驱车而来,微微细雨中,入住提前预订的民宿——过云山居。
过云山居在侗寨的后山腰,寨子里还有20多家精品民宿。这些民宿各具特色,成为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引来了流量,也留住了游客。
民宿是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游客需求、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载体。依托优质文旅资源,近几年民宿经济在桃源深处悄然兴起。
目前,铜仁市共有精品民宿160余家。它们正以规范化、特色化、集群化、品质化为发展目标,推动铜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背靠优质资源 发展民宿底气足
武陵深处,黔东铜仁,东临潇湘,北接重庆,有“黔东门户”之称,亦有“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之誉。
天赋其位,山川多彩。黔东大地,呈现出绿色、红色、古色与银色“四色”竞秀的多彩新景。
绿色是铜仁最亮丽的底色。梵净山、佛顶山盘东踞西,锦江、乌江奔流不息;每一座城都有穿城秀水,每一个村庄都有田园牧歌。
红色是铜仁最鲜明的本色。红军3次转战铜仁,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留下了石阡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的英雄壮举;实现了红军长征中第一次胜利会师——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
古色是铜仁最厚重的成色。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交相浸润,传统村落遍布各地,文化遗产数之不尽。
银色是铜仁最显著的特色。锰矿资源储量丰富,新型功能材料势头强劲,饮用水、生态茶等特色资源释放出无限的发展潜力。
“四色”竞秀,构成铜仁绿色发展的深厚底蕴,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是发展民宿的最大底气。
近年来,该市按照“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
在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铜仁把旅游作为一项强市富民的重要产业,形成以梵净山、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为核心,朱砂古镇、苗王城、石阡温泉等众星捧月的旅游格局。
同时,该市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着力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有文旅资源做“靠山”,凭借多年旅游发展的积累,在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旅游体验的当下,梵山净水间,民宿产业其势已成,民宿经济方兴未艾。
按照规范化、特色化、集群化、品质化的发展思路,铜仁初步形成了以梵净山民宿集聚群为龙头,以市县城区和主要景区为依托的民宿区域联动发展格局。
据统计,目前铜仁市共有精品民宿160余家,其中五星级民宿2家,四星级民宿4家,省级示范民宿11家。
■ 加大扶持力度 打造特色民宿集群
从江口县城到梵净山景区,一路皆景。而公路旁,迎晓山居、川上语·梵静山舍等主题民宿,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让景上添景。
走进迎晓山居,庭院装饰精美,客房整洁温馨。客人闲坐茶室,煮茶品茗,畅聊古今,怡然自得。
民宿负责人张敏是哈尔滨人,2018年来到江口,在县城开办民宿酒店。今年,她又投入200多万元,在梵净山脚下开办主题民宿。
“这里山灵水秀,民风淳朴,而且营商环境好,这些都增强了我们扎根梵净山下发展民宿的信心和底气。”张敏说。
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宿产业发展,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强化金融帮扶,大力推进民宿产业提质增效转型。
按照因村制宜、因寨施策思路,建立闲置农房、宅基地盘活利用机制,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民宿项目建设用地。
同时,着力完善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好管好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并积极开展民宿培训,帮助民宿营销推广、拓展客源。
地处梵净山下的寨沙侗寨,便采取“政府+公司+协会+农户”管理模式,成立梵净山担保公司,争取金融贷款用于建房和开办民宿。
江口县还争取资金完善寨沙侗寨旅游基础设施,修缮侗家木楼、侗寨大门、寨沙吊桥、文化广场、跌水景观、侗寨钟鼓楼等,增强民宿集群发展“硬环境”,推动民宿集群发展。
集群化是铜仁发展民宿产业的目标,该市在梵净山周边村寨,着力打造森林康养精品民宿,民宿产业实现从点状发展向集群式发展转变,形成了以梵净山民宿集聚群为龙头,以市县城区和主要景区为依托的民宿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区域或全国性乡村民宿知名品牌企业,如引进“匠庐”、建成以诗歌为主题的“群山之心”森林康养民宿集群,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
此外,该市还严格质量标准,强化服务管理,推动民宿规范化发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 助力乡村发展 小民宿绘就“兴”风景
行走在寨沙侗寨,精美的农家庭院,夏花灿烂;一条条青石小路,曲径通幽。邱赵影开办的咖啡屋里,客人在舒缓的音乐中,享受静美时光。
2019年,在县城开汽修厂的“90后”青年邱赵影来到寨沙,把闲置的房屋翻修成民宿,端起了“旅游碗”。去年他的民宿“过云山居”毛利润近80万元。
据了解,寨沙侗寨里,村民开办的精品民宿就有20多家。这些民宿风格各异,可谓“一宿一景”,吸引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住宿打卡。
民宿虽小,作用却不小。特色民宿为美丽村寨增添新景,还通过留住游客增加人气,促进了消费,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随着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民宿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逐渐凸显,梵净山周边的村寨,很多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办民宿客栈,每户年均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
2019年,江口梵净山村湾脚组的7户村民,把闲置房屋租给客商建成川上语·梵静山舍民宿。昔日闲置的老木屋,经过一番修葺、改造,成为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我们每年要支付给村民60多万元房屋租金,同时还吸纳当地村民到民宿就业。”韩海洋说。
据了解,梵净山周边村寨的很多村民,把房屋租出去收租金的同时,有的就近在民宿务工,还有的在景区当观光车驾驶员、保洁员、安保人员等。
江口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农村闲置民房发展民宿,不仅带动民宿经济的发展,也解决了民房“空心化”问题,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该市把民宿发展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结合起来,加快民宿周围道路交通、水电网络、旅游厕所、停车场、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还坚持“统一规划、整体打造”原则,在景区、城区周边发展独具特色的民宿集群,通过统一规划,不断优化布局,既促进了民宿经济发展,也提升了乡村品质,为建设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 强化业态融合 “民宿+”融出旅游新业态
位于铜仁市万山区的“江云茗院”茶民宿,小楼围合,花间隐榭,清幽雅静,古朴自然。院内有客房十余间、饮茶包间五六个,还设有茶展厅、茶学堂等。
“我们通过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为懂茶、爱茶之人提供一处交流之地,也让更多人亲近茶、了解茶文化。”江云茗院负责人姜娟说。
姜娟是国家一级茶艺技师,6年前在朋友引荐下来到万山,创建了江云茗院民宿。该民宿兼顾展示、销售及茶文化的普及与推广,为游客推出了系列茶课程、茶汤品鉴会、宋代点茶法等学习内容。
民宿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吸引物,不仅仅是为游客提供住宿,还应满足游客深层次的旅游体验。铜仁秉持跨界融合理念,采取“民宿+”模式,不断强化民宿业态融合,丰富产品供给。
该市坚持特色化、多元化思路,推进民宿产业与乡村旅游、露营基地深度融合,探索“民宿+景区”“民宿+农庄”“民宿+民俗”“民宿+露营”等复合型旅游发展方式,实现民宿产业从单一的住宿向拥有多元空间的综合体逐步转型。
江云茗院以茶为主题,实现“民宿+茶”的跨界经营,成为万山区及铜仁市茶文化展示、交流、推广的一方阵地,为广大的民宿经营者,以及茶文化推广者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而梵净山下的川上语·梵静山舍,则定位为“森林康养基地·心灵栖息家园”,并把“乡愁”融入民宿,让游客能够寄托离别的乡愁,也能静享“天然氧吧”的灵气。
“我们已成功争取到森林康养步道项目,拟投入400多万元打造观光步道康养浴场,到时候会进一步开发瑜伽、冥想、禅修、营养食堂等系列森林康养产品。”川上语·梵静山舍的店长韩海洋说。
在推动民宿业态融合的过程中,铜仁还注重民宿产业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结合,充分挖掘传统古村落、少数民族村寨、建筑、歌舞、美食等文化元素,拓展更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宿+”。
据介绍,下一步铜仁将坚持“一宿一特色”,形成特色化的文化民宿、个性化的度假旅居、创意化的休闲露营、产业化的主题庄园等民宿融合发展模式,让更多人从“到此一宿”转为“深度体验”。
(本版图片均由铜仁市委宣传部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5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