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晓丹 黄瑛居
“内镜下微创治疗在这里都做了,不用到大医院跑了!”“辞职后再次回到医院工作,解决了编制、见证了医院大变化、大发展!”……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封开分院在该院总院的托管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团式”帮扶下,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给当地医疗卫生发展带来质变,成为山区百姓健康的“守护神”。
“托管前,这里的群众一有病就往大医院跑!医护人员流失大!再加上医院业务用房不足、设备残旧、医护信心不足等问题,医院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封开分院院长苏永才深有感触。
2020年8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托管封开县人民医院。2020年9月,他与10名医疗专家一道到封开任职,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是其就任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为此,他首先向全院医护职工表态,托管的只是医疗技术、行政管理,人、财、物依然是封开县人民医院的,医护职工都是医院的主人翁。这一番话不仅明确了托管的职责,而且还消除医护人员与职工的疑虑。
依托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团式”帮扶力量,抓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全院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练好内功,加强学科建设,并借助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点对点、师带徒”的“传、帮、带”的形式,创建专业人才团队,带出200多名医技人员。他说,经过两年多的托管,由原来的上级医院专家“输血”到如今培养本院科室医护人员成为医技专家的“造血”提质增效,不仅医技与管理留在了封开,而且还培养了很多医技骨干,引领医疗技术新突破。拥有副高职称的职工由托管前18个到如今60多个,“高新技术”全面开花。
2022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帮扶下,医院开展新技术23项,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帮扶下,开展新技术54项,本院各科室开展新技术19项,其中多半以上为封开首次成功开展。
苏永才说,托管后,医院不仅守护了疫情期间52万封开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成立了应急核酸采样党员突击队,先后奔赴珠海、东莞、佛山、江门等省内多地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托管前消化内镜检查及内镜下微创治疗都是往大医院做的,现在这里都可以做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封开分院消化科主任蒋宇波非常自豪地说道,医院学科由托管前7个到如今28个临床二级学科、12个医技科室,尤其是2022年6月,ELUXEO 7000高清胃肠内窥镜系统在该院投入使用,成为目前肇庆市首个拥有该设备的县级医院。
据介绍,该院先后成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成立国际著名儿童康复专家刘振寰教授名医工作室,为封开乃至粤西地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保驾护航。
2022年9月,该院成立了封开县首个疼痛科门诊。刘大伯、张大伯都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0多年前因急性心肌梗塞曾在大医院安放心脏支架,患者家属强烈要求在医院就近手术,苏永才与心血管内科莫建红主任急家属之所急,面对年龄大,手术风险大、难度高的挑战,共同连续完成了两台高难度的四级手术,打赢了这场“硬仗”。康复出院后,患者及其家属都说,医院从新技术的突破到救治能力的提升,让封开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有效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实现了“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苏永才说,县域住院率由托管前69.7%到2022年87.2%,超全省住院率(省提出要求是县域住院率达到85%),就诊人数由2021年19万人次到2022年36万人次,治理病症种数托管后每年递增20%以上,为山区百姓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封开分院血液透析净化中心护士何映容说,医院托管后得到了大发展,医护人员都有底气了!患者原先去大城市就医都回流了,只要在这里能够就医的,都希望在就近就医,满意度高了!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封开分院分管人事工作的有关人员非常自豪地说道,“现在医院大发展,也吸引了众多辞职后的医务人员再次回到医院工作,昔日‘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不再上演了!”2021年8月6日,董容春离职,到外地当医生。2021年11月回到医院体检中心,解决了编制,犹如回到家的感觉。
毅勇前行佑健康,扬帆起航踏征程。苏永才说,建设县域医疗中心,争创三甲医院,推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山区群众对健康的追求是医院的新征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5 1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