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日本排放核污水引发的舆论还没平息,日本政府又故技重施,针对中国的新版地图口出狂言。这次,针对日方的所谓“抗议”,中方的回应非常简短,但又不失有力。因为中国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长篇大论,日本要想在钓鱼岛或者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中国已经做好了军事力量上的准备。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
近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公布的新地图对于冲绳县和所谓的“尖阁诸岛”是“基于中国擅自主张的标记”,对此,日方将通过外交途径表示强烈抗议,并要求中方立即撤回。
松野博一还称,所谓的“尖阁诸岛”在历史上和国际法上“毫无疑问是日本领土。日方将本着坚决保护国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领土的方针来应对。对于日方的一派胡言,中方简短、明确地表示,“不接受日方所谓的抗议”。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地图将钓鱼岛标注为中国领土,显然是理所当然的。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7月,松野博一还前往日本离台湾最近的冲绳县与那国岛访问,讨论一旦“台湾有事”,如何保护当地居民安全的问题。据了解,与那国岛距离台湾只有约110公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不得不说,日本在当下这个节骨眼,开始炒作钓鱼岛,显然是别有居心。最近,东盟峰会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召开,在这之后,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也将在印度登场,日本选择在这一系列国际会议之前,不断释放针对中国的负面信息,试图利用多边机制扩大对中国的抹黑和遏制,以扩大日本在地缘政治和外交问题上的影响力,并在一些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取得主导权。但事实却是,不论是东盟还是G20,并非所有国家都赞同日本为遏制中国而制造的对抗,因为渲染钓鱼岛和台湾问题等不和谐因素也会损害它们的利益。
长期以来,日本追随美国遏制中国,并在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一些敏感问题上挑衅中国。日本媒体则大肆渲染中国在东海的所谓“军事威胁”,并且抹黑中国在钓鱼岛周边的合法活动。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屡屡挑起事端,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严重践踏了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
早在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并实施所谓的“国有化”。中方则白纸黑字地表明,日本在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对钓鱼岛的侵占是非法和无效的。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钓鱼岛归还中国。无论日本单方面对钓鱼岛采取何种措施,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
中国海警在钓鱼岛附近巡逻
自日本上演钓鱼岛非法国有化的闹剧,这十多年来,中日海军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军事力量和执法力量都在同步发展,日本则没有可比性。一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军事能力大大提高。军舰数量在增加,吨位在增大,持续作战能力在增强。另一方面,中国海警船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万吨级海警船数量众多。所有这些事实都表明,中国高度重视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
在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十年努力中,中国掌握了主动权。比如,中国实现了在钓鱼岛周边海域的定期执法巡逻,还成功地让更多国际社会成员了解了钓鱼岛问题的历史,粉碎了日本单方面改变现状、侵占中国固有领土的企图。
但我们要警惕的是,日本还会继续拉拢美国参与钓鱼岛问题,而美国也将利用钓鱼岛问题捆绑日本,使日本配合印太战略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说,钓鱼岛问题是美国拉拢日本等盟友,打压中国的重要借口。
日本自卫队
从日本目前的态度,以及增加国防开支的计划来看,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随着日本近期开始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中日两国政治互信也受到了削弱,两国人民的感情受到了损害,经济界和文化界的各种交流也受到影响,这一切都给双边关系的转圜余地蒙上了阴影。
而且,日本也从未放弃过插手台湾问题。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生前表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如果中国和美国就台湾统一问题开战,日本有可能直接参战。不过,一旦战争爆发,日本一定会遭殃。这也是日本对台海非常敏感的原因,因为台湾附近的航线对日本经济非常重要。
但是,日本在台海战争中,愿意帮美国多少还是个问题。不过,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把国家统一的希望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动手的基础上,宁可把事情想得更糟,但也不需要唤起全民的危机感,而是要保持定力。祖国统一是百年大业,不需要一蹴而就,不必争一朝一夕。只要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和科技方面实现现代化,国家强大起来,统一迟早会到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