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破局起势 “核心引擎”展作为
——淮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崛起
开发区一角。
嘉兴纺织产业园。
苏美达服装。
阳光(河南)服饰。
□汪军强 苏运河 张龙
寒冬拦不住发展的步伐。
当下的淮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繁忙的车间、运转的机器、载货的车辆,折射出这一产业高地澎湃的发展动能。
作为豫南信阳经济版图上的重要一子,252家工业企业、164家规上企业,时尚纺织、时尚服装、绿色食品三大产业,淮滨高新区创造出了一连串可喜成绩:2022年纺织服装主营业务收入304.4亿元,先后荣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河南省开发区“新型产业链”金星奖、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科技创新先进开发区金星奖……
锚定中西部最大化纤纺织基地的目标,一座活力四射的产业新城正加速崛起。
拼产业 攀高逐强的发展高地
产业领跑,经济才能领先。今年以来,淮滨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铆足了劲,不断攀高逐强,进阶突破。前三季度,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0.2亿元。
目前,淮滨时尚纺织产业已有企业168家,其中规上86家,签约投产喷水织机6.78万台(套),年产坯布达到50亿米以上,形成了以川大纺织、浙商纺织、刚辉纺织等企业为代表的纺织产业集群,喷水织机拥有量位居全省首位,已初步形成从初级丝—织布丝—成品布—印染后整理(在建)—服装深加工—市场大交易的完整产业链条。
为做强纺织产业,淮滨高新区按照“纵向拉长、横向配套”的发展思路,正在规划建设纺织服装交易市场、纺织检验检测中心、纺织科技大厦、纺织后道整理产业园等产业配套和延链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后,淮滨纺织产业的承载能力将大幅增强,基本实现上下游配套,届时,淮滨将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化纤纺织基地和服装外贸基地。
时尚服装产业现有企业49家,其中规上企业16家,年产服装3000万件以上,今年前三季度,规上服装企业实现产值4.59亿元。目前已形成以阳光服饰、苏美达服装、君子林服饰等企业为代表的服装产业集群。
开发区精心谋划、有效施策,依托君子林服饰建设智能时尚服装产业园,发展以智能服装为代表的各类功能性服装,不断提升服装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依托阳光服饰、苏美达服装等企业,推动服装产业时尚化、品牌化发展。依托营辉纺织,生产家纺等产品,打造新型家居产业链。
绿色食品方面,淮滨依托弱筋小麦种植优势,大力发展食品产业,培育规上食品企业22家,年产能达到40万吨,抢抓全省“三农”振兴和全市“两茶一菜一酒”振兴机遇,2022年五谷春酒业实现销售收入7.33亿元,完成税收9162万元,同比增长26.04%,生产的“乌龙”“金谷春”系列酒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被评为豫酒“五朵金花”之一。目前,正规划建设食品科技产业园,带动食品全产业链高端化发展。
拼招商 积势蓄能的进阶之道
产业链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淮滨高新区聚焦延链补链,通过精准招商,加速推动产业聚链成群,产业生态快速形成。
全面完善、提升、延伸长丝织造产业链,扩大长丝织造产品在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中的应用规模,把淮滨县打造成为中部地区品种较全、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长丝织造产业基地。
以苏美达服装、阳光服饰、君子林服饰等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以户外功能性服装(包括智能穿戴)、儿童舞台演出服装、职业装(包括校服)等系列产品为核心的特色服装产业基地。
引进培育纺织机械企业,与纺织服装业形成产业配套,满足企业机械维修以及新装备引进的需求,支撑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淮滨在项目用地、税收优惠、出口奖励、产业基金、重大项目等五大方面推出优惠政策,不断提升竞争优势。
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招商引资重点区域,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龙头企业强链补链。今年以来,淮滨县主要领导先后外出开展招商活动,成功签约德高纺织、宏升丝绸、海尼斯特、铭顺格等项目65个,合同投资总额92.23亿元,抢抓苏(苏州)信(信阳)合作机遇,占地近2000亩的苏信产业园正在高标准建设中。12月8日,34家苏州企业集体签约落地淮滨,总投资55.06亿元,一座“横扇纺织小镇”在淮滨高新区落地开花。
拼项目 实干争先的发展步伐
项目建设,是淮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
淮滨坚持“项目为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紧盯项目谋划—招引—签约—开工—投产—入规纳统工作闭环。实干争先,加速推进美加纺织、德高纺织等在建项目进度,依托华东长丝产业园、豫南(淮滨)智能织造基地、智能服装时尚产业园、阳光服装城“四大支柱”产业,加快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打造“链主”带动、全链贯通的产业生态。
充分发挥平台公司市场化、专业化作用,拓宽融资渠道,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积极与项目属地自然资源、城市管理、供电、公路等部门沟通对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及时解决水、电、气、路等配套设施问题,保障项目快速推进。
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凝聚合力抓项目、推项目,目前所有的项目均有一名处级领导、一名科级领导、一名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服务。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建设、投产等环节为新招引项目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确保招引的项目落得下、发展好、见实效。
今年以来,开发区共谋划主导产业项目94个,目前建成投产项目46个,另有绿锦纺织新建年产7000万米坯布等30个项目正在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加快推进,同时持续加强与意向性项目的跟进工作力度,为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拼服务 向优而行的营商环境
产业竞争短期看投入,中期看政策,长期看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本质是在为城市发展蓄力。
淮滨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矢志不渝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不断优化企业服务。进一步健全“企业服务中心”工作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实行入驻企业项目审批“代办制”,缴纳税费“一费制”,全程代办“保姆式”服务,不让企业跑腿,实现客商与群众、客商与政府部门两个零接触。推行“四七”工作法,对签约项目,七天内完成合同签约、七天内完成用地移交、七天内完成供地工作、七天内完成效益评估,总体工作20天内完成,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通过与银行合作,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解决基建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每周召开一次银企对接会,持续加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今年以来,淮滨高新区共为130余家企业办理相关手续180余件,为企业协调处理问题20余个,开展银企对接会15次,协助62家企业申报中长期贷款10.86亿元。
助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搭建研发平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等10个以上,进一步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建成中原工学院淮滨高新区研究检测中心,增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企业与行业协会的作用,定期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科技合作交流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时代大潮奔涌,挑战机遇并存。未来,淮滨高新区将紧扣“高、新”定位要求,坚持产业引领、科技赋能、服务增效,不断抢抓机遇,塑造发展新动能,在“高水平”上再发力,在“新技术”上再突破,加力加速打造淮滨“高新引擎”,争当全省高新区发展排头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1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