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大钊“办女学”亲笔信现身南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1 01: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李大钊“办女学”亲笔信现身南京

百余近代史名人手迹汇聚南师大博物馆,每封信背后都是段教育史

李大钊“办女学”亲笔信现身南京

1920年李大钊写给河北乐亭老家的好友宁绍先的信件

近日,李瑞清、柳诒徵、吴贻芳、徐悲鸿、陈鹤琴等闻名于近代史的前辈翰墨,在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主办的“百侣三江 毓秀金陵”——四方文化集团捐赠近现代教育文献展览中露面。

记者了解到,这些书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每一封书信背后都是一个故事。其中,李大钊给河北老家朋友的信件尤其受到关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李大钊曾在老家办女学

在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的四楼,一封李大钊的信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关注。

据该馆副主任宋健介绍,李大钊的这封信写于1920年,收信人是他在老家河北乐亭的好友宁绍先。从信件内容可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请宁绍先多多照拂他在老家上学的子女;二是希望宁绍先设法为华严女学多筹一些款。

华严女学是李大钊于1920年初在老家所建,在上一年冬天,已在北大担任教授的李大钊回到乐亭,发现当地很多女孩没有机会读书。为此,他邀请开明乡绅及热心公益人士,共商在家乡开办女学一事。1920年,李大钊在华严寺原址筹办华严女学,举荐好友宁绍先为教师。

宋健介绍说,关于此事,李大钊与宁绍先书信往还,现存世两封,另一封存放于唐山李大钊纪念馆,目前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而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收藏的这封信,原为宁绍先后人保存,直到2021年在保利拍卖,被江苏四方文化集团董事长、南京师范大学76级校友陆军购得,现已捐赠南师大。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封写于104年前的书信已有大面积水渍与破损。宁家后人回忆,那是洪水与地震留下的痕迹。1976年唐山大地震,宁家在乐亭的老宅全部倒塌。这封信是宁家人从废墟中刨出来的。从这封字数不多的书信看,李大钊当时对妇女解放运动和女子教育极为关心。华严女学建立后,在此上学的女孩子也被要求不准再裹小脚。

从“口子房”失火到科学馆

在同一展区,记者还见到一封郭秉文回给南京高师同学会徐州分会的信。这封信谈到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口子房大火事件。

据南师大博物馆副主任缪瀚宇介绍,郭秉文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回国参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筹办,先后担任教务主任、代理校长、校长,复任国立东南大学首任校长。

信中所说的口子房,建造于1906年,因外观轮廓形如口子而得名。那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主大楼,同时作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用,其样式为西式风格的二层楼房。

1923年12月11日夜晚11时,口子房因漏电失火,楼上下120间房屋遭到焚毁。当年《东方杂志》对此报道甚详,据该报道,虽然消防和校方都极力施救,但最终“惟天气亢旱,风势甚紧,加以南京地方,尚无自来水,建筑形式,复易于延烧,不及三时,全部俱尽”。

火灾之后,郭秉文制定了善后方案,并规划在原地建筑科学馆。为此,他希望“同学捐款,设法筹款”。1924年3月23日,南高师徐州同学会致信表明希望将自捐代募之款全数建筑南高院以留永久纪念。而郭秉文在回信中,即表明“此次自捐及代募之款,将来集有成数,即以此款建筑南高院,永留纪念。”此后,郭秉文又辗转向洛氏基金会获得20万美元捐款。

最终,经过其多方努力,终于在1927年建成科学馆。竺可桢、吴有训、严济慈、李四光、童第周等人都曾在此工作,吴健雄也曾就读于此。这栋楼就是现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内的健雄院。

蔡元培、李叔同等手稿亮相

除了李大钊、郭秉文的信件外,本次展出的还有教育家李瑞清、蔡元培,国学大师梁启超、吴宓、李叔同、柳诒徵,著名科学家任鸿隽、竺可桢、吴有训,艺术家张大千、吕斯百、谢稚柳、徐悲鸿等人的亲笔手稿和信札。

据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方介绍,此次“百侣三江 毓秀金陵”——近现代教育文献展,共展出了四方集团捐赠的241件近现代教育文献史料。展览的文献既有信劄、日记、诗稿、书序、手稿,也有考试卷、教学计划书、毕业证书、墓志铭、公函等。这些泛黄的先人手迹,是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生动记录。涉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圣约翰大学等近代国立、私立与教会名校,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完整呈现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

此次展览还从外馆借调9件展品,与四方集团捐赠的241件展品一同展出,这250件展品,所涉及的执笔人里,有重大成就的学者有156人。他们之间或有合作,或有分歧,但在中国近现代教育转型的过程中都作出了不同的探索和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09: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父辈的荣耀》刘琳又火了,人设和多部剧联动
...现非常吸睛。《觉醒年代》中的赵纫兰,身怀六甲冒雨为李大钊送饭的场景感动了不少人,两人就是乱世中生死守望、矢志不渝的爱情典范。虽然不识字,但对李大钊的革命事业默默支持,独自撑起
2023-09-12 09:45:00
走进河北县级博物馆|创新传播模式 弘扬大钊精神——李大钊纪念馆探访
11月22日,来自中铁十八局集团二公司的几位党员在李大钊纪念馆参观。 河北日报记者田恬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副由李大钊手书的对联,成为他一生的真实写照。11月22日,记
2023-12-26 08:18:00
李大钊去世时年仅38岁,留下的5个子女去了哪里,过得如何?
...我国顺利的走上共产主义道路,我们牺牲了太多的同志。李大钊同志,中国伟大的无产主义先行者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了共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就是这
2024-08-15 11:52: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史自强 施疑“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大部分工资用作党的活动经费,或资助贫困学生和有困难的同志,以至于夫人常常为持家发愁。他的后代生活也非常简朴。”4月
2024-04-06 10:02:00
春日里,到唐山踏寻红色足迹
...上午,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镇大黑坨村,游人如织。参观李大钊故居、少年李大钊教育馆、李大钊手迹作品展……在“踏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纪念活动中,参观者以此缅怀革命先烈。4月4
2024-04-04 18:36:00
河北科技学院举办李大钊诗歌手迹名言系列展
图为学生们在李大钊手迹作品前驻足观看。河北新闻网讯(韩淑红)11月19日,革命先驱李大钊诗歌、手迹、名言系列展在河北科技学院开展,首日便吸引2000多名师生参观。河北科技学院“革
2024-11-21 19:30:00
...本报今起对该片解说词进行节选连载。——编者一、铁肩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889年10月29日
2024-01-18 03:4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北京李大钊故居打造馆校联动大思政课讲好家风故事 滋养学生心灵本报记者 李建广《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5日 第 11 版)青砖灰瓦、朱门铜环,北京市
2024-11-15 06:34:00
李大钊38岁牺牲,留下的5子女后来怎样?长子是副国级
...,因为这一天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年仅38岁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被绞杀在了北京的看守所内,一代英烈带着革命尚未成功的遗憾和对毫无家国大义军阀的愤恨中离开了人世。然而当他高呼"共
2024-12-09 15: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