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
■ 陈施 周若扬
从业二十余年,枞阳县光福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方光福凭借一股想干事、能吃苦、肯钻研的拼劲,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致富路上的“领头人”,并成功获评第一批铜陵市农业乡土人才。
55岁的方光福是枞阳县藕山镇桃花村人。2000年,在外务工的他返乡承包了100亩地,从事农业生产,开始了职业农民生涯。2013年,方光福成立家庭农场,购买了第一台收割机。在当时,一台价值几十万元的设备对农民来说是天价,但方光福觉得自己买得很值,必须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借助农业机械的高效率,方光福越干越有劲,不仅积累了很多技术经验,还逐渐认识到土地集约化管理的优势。可是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方光福明显感到人手不足,还有政策信息不对称。他有些迷惘:农机化的发展之路,该怎么走下去?恰在此时,枞阳县农机局组织技术骨干下乡,指导农机大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犹如春风拂面,方光福豁然开朗。2016年1月,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周边有意向的4位农户分享并达成共识——以土地、机械、技术、资金等多种方式入股,注册成立了枞阳县光福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将松散、单个的农机户联在一起,为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农户提供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服务,实现互利共赢。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我们专门在地里召开社员大会,让大家观看机械化种地的效果。通过对比,大家增强了搞机械化种植的决心。”方光福告诉记者,要得到农民的信任,就要认认真真带着他们干。
8年时间,合作社从最初的5户社员增加到现在的33户,土地从过去的100亩增加到现在的900多亩,作业面积更是达到12万多亩,涉及枞阳县3个乡镇16个村。方光福还带领农机合作社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组织方式,统一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统筹调度,进一步加快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步伐。“为做好2024年春耕春种,合作社投资260万元新建了8200平方米集中育秧大棚。”方光福指着基地不远处的“大白屋”说,与传统的人工育秧相比,智能化育秧具有恒温、恒湿、保肥的优势,提高了育秧效率,节省了劳动力,培育出来的秧苗品质高,可以保障近万亩水稻用秧需求。等秧苗长到约15厘米高,就可以把秧盘直接放到全自动插秧机的苗箱里,8天就能插完千亩农田,“插秧机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只需一人放秧,又快又省力。”
方光福还经常组织合作社社员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观摩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油菜机械化直播,帮助社员拓宽视野,练好真功。目前,光福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有各类大中型机械35台(套),为农户提供育秧、插秧、收割以及粮食干燥、仓储等“一条龙”服务,带领合作社社员走出一条管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新型农业产业化之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1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