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古代的陵墓都有许多的讲究,尤其是皇帝修建陵墓,一点都不能马虎。从皇帝即位开始,陵墓就要着手动工,石料和木料耗费无数,累经十数年,堪称弥天之富。
对于帝王营造陵墓之举,从古至今都不凡奚落之人,李贺就曾说“嬴政梓棺费鲍鱼”,秦始皇凿骊山以为其陵墓,但是嬴政病死于沙丘后,赵高、李斯则秘不发丧,以鲍鱼充填车驾,掩盖嬴政尸身腐烂的臭气,空有如此豪奢的墓室,坐拥天下之尊贵,死后却只能与鲍鱼为伍,如此一看,修建陵墓不过是枉然而已。
宋代虽积弱,但皇帝倒是最看得开的,从不在生前修建陵墓,只是死后才开始营造,匆匆下葬即可。
宋代以外的古代皇帝,对于自己死后安居之所,都看重得不得了,规矩甚多。比如修建陵墓的时候挖见了“石母”,就要立马迁陵,可能很多人疑惑“石母”是啥?
“石母”又称“泉石”,是石灰岩的一种,在长期浸泡环境中形成,而陵墓中出现“石母”,意味着该处有丰富的地下水,如果皇帝下葬在这里,恐怕墓室日后会形成积水,到时候皇帝的尸首就会浸泡在水中,对于古人来说,溺于水中是非常不吉利的。
修建陵墓的成本耗费是很高的,如果迁移地方实在是不划算,通常主持修建的大臣都会视而不见,但皇帝发现的话,就会雷霆大怒。
清朝的道光皇帝就是在听闻自己墓室进水后,才知道原来修建陵墓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石母,只不过大臣们都选择了视而不见。最终道光皇帝不顾陵墓已经营造,要求另选地点营造陵墓。
道光年间,揭开我们中国百年屈辱的序幕的鸦片战争已经打响,接二连三的赔款和割地,使得民生凋敝,但是道光皇帝心心念念的,却还是自己的陵墓浸水之事,何其荒唐。可笑的是,道光皇帝还自诩节俭,却在陵墓上断断不肯委屈了自己,比起明朝的崇祯皇帝,生前节俭不说,内孥只要有点富余,就都耗在辽饷上面,死后更是草草收葬,道光的节俭实在有几分可笑。
从古而今,帝王将相都爱营造陵墓,连海昏侯区区废帝之陵墓,都奢靡至极,不知道多少财货玉石沉埋在泥土中,所用石料、木料又是经由多少人运送打造,到最后,除了耗费民力,就是成为盗墓贼囊中的花销,一场徒然而已。
扶摇觉得,古代的皇帝修建陵墓,不过是奢侈的人欲而已,宋明理学如果真要灭人欲,首先就应该禁止厚葬,都该如汉文帝选择薄葬。然而即便亲眼见到刘彻茂陵数次遭盗掘、唐十八陵残破、宋哲宗尸骨弃置于荒野,依旧改变不了古代的皇帝营造陵墓的想法。
说到底,生死而已,汉文帝洒脱言“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才是达观之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0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