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京多地联动举办“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
869万尾鱼苗“安家”长江

6月6日,南京市2025年“全国放鱼日”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鼓楼区下关滨江欢乐舞台举行。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南报网讯(记者杜莹孙敬清通讯员周威戴钰钰)6月6日是“全国放鱼日”。南京市鼓楼区、六合区等联动举办2025年“全国放鱼日”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共计869万尾鱼苗“安家”长江,其中胭脂鱼、长吻鮠、铜鱼等濒危物种和区域物种22.22万尾,将进一步促进长江鱼类资源恢复和增长,维护水生生物平衡和多样性。
上午10时,记者来到鼓楼区下关滨江水生生物放流平台,一场增殖放流活动正在这里举行。鱼苗被陆续从桶中倒出,顺着6米长的滑道徐徐滑入长江,随后欢快地游走。一旁的工作人员为参与放流的市民讲解增殖放流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整个过程安全规范。现场还举行了“科学放生增殖放流、濒危水生生物保护”主题科普及普法活动,志愿者向过往市民发放宣传册,并详细介绍长江典型鱼类资源和科学放流知识。
当日,六合区活动现场在长江增殖放流国家二级水生保护动物胭脂鱼、长江稀有经济鱼类长吻鮠等鱼苗。
人工繁殖及放流是保护鱼类物种的关键手段,有助于实现鱼类种质的延续并为野生资源提供持续补充。自2015年起,农业农村部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全国放鱼日”,旨在通过增殖放流活动,促进水生生物资源的修复,提高公众对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规范开展放流活动,营造全社会支持并参与水生生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南京高度重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深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优化整治工作,合理规划放流水域,逐步提升珍稀濒危和区域性特色物种的放流比例,重点支持在长江干流放流中华鲟、胭脂鱼、长吻鮠、铜鱼等濒危物种和区域物种。“十四五”期间,南京已累计投放各类鱼苗3亿尾,其中珍贵濒危物种330万尾。
“为引导社会公众定点规范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去年南京建成并启用下关滨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平台,常年对社会开放,定点开展放流示范活动,今年以来已协助指导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等规模放流活动8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介绍,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提前通过网络、微信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发起邀请,带动环保组织、慈善协会等社会各界参与,有力扩大水生生物保护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长江、守护长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0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