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03 09:05: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仿佛被迷雾所笼罩,它们既是历史的一部分,又似乎超越了历史的真实。《尝后图》便是这样一幅充满争议和神秘的画作,背后隐藏着一个深层的故事,涉及南宋末年的复仇、荣耀与羞辱。这幅画不仅是对过去不幸历史的艺术表达,也是对失去国家的深切哀悼。

传说中,南宋大将孟珙在攻占金朝的最后都城蔡州时,对金哀宗的后妃进行了无情的侮辱,以报一百年前金将粘罕对宋徽宗韦妃的侮辱之仇。这一事件后来被画家描绘成《尝后图》,成为了后世讨论的焦点。然而,历史学家王国维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可能是亡宋遗民的情感宣泄,而非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孟家与岳家军的荣耀

在北宋末年,金军的铁蹄践踏了盛世的辉煌。当那一天降临,孟家的祖先,从山西绛州的烟火中逃离,寻找生存的希望。他们的选择,是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名字之一——岳飞,那位威震敌胆、保家卫国的英雄将领。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在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中,孟家的先辈们找到了新的归宿。从此,孟家与岳家军的命运紧密相连,随军南下,最终定居在随州、枣阳一带。那里的土地记录着岳家军的英勇与孟家的忠诚。

孟珙的曾祖父孟安,是岳飞部下的勇将,他在战场上赫赫有名,曾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孟安的儿子,孟珙的祖父孟林,也继承了父亲的血脉,成为岳飞的部属,他们的剑,为宋朝的疆土而战。

转眼间,孟家的荣光传至孟珙的父亲,孟宗政。开禧二年,那是一场宋金之间的惨烈战事。孟宗政在这场战役中大显神威,被授予京西兵马钤辖,镇守襄阳,这座城市,成了他名誉的象征。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孟珙,孟宗政的第四个儿子,从小就在军营中长大。他与兄弟孟璟、孟璋、孟瑛一起,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武艺,体会军人的生活。军旅生涯的锻炼,让孟珙不仅练就了高超的武艺,更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军官。

“父亲,我想要成为像您一样的英雄。”年轻的孟珙,站在襄阳城墙上,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渴望。

孟宗政放眼远望,沉声回应:“珙儿,英雄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它需要勇气、智慧和无尽的努力。”

孟珙紧握佩剑,心中的火焰更加炽热。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家族的荣耀,更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和平。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孟珙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他的名字与岳家军的荣耀一同传扬。每一次出征,每一次胜利,都在为宋朝的山河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兄弟们,跟我冲!”孟珙在战场上高呼,他的声音,就像是过往岁月的回音,激励着每一个战士。

而孟家,这个名字,成为了岳家军中的一个传奇,代代相传,讲述着忠诚与勇敢的故事。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孟家与岳家军的荣耀,如同那不灭的星辰,照耀着后人的道路。

南阳之战:孟珙与金军的较量

绍定五年,金国的气运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金军主力在蒙古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武仙,金国的恒山公,在南阳收拢溃兵,企图东山再起。数月之间,他聚集了数十万士兵,声势浩大,但金国的根基已经摇摇欲坠。、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在这背景下,武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设想:夺取南宋的四川作为新的根据地,计划从襄阳打通入蜀的通道。然而,他没有预料到的是,孟珙已经早有准备。

绍定六年六月,孟珙率军迎战武仙的得力干将武天锡。在邓州的激烈战役中,孟珙大获全胜,斩首5000级,俘虏400余名将士,户口12万余。接着,孟珙又攻破了金军的重要据点吕堰,斩杀3000敌军,俘虏52名兵士,户口3.2万余。

这场胜利引发了连锁反应,金国邓州的主管移剌瑗举州投降,南宋一举获得邓州五县二十馀镇。同时,金国的顺阳令李英、申州安抚张林等地方将领和汉儿将领刘仪也纷纷投降。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我们必须打败武仙,这是保卫南宋的关键战役。”孟珙在战前对将领们说。

“是的,将军,我们绝不能让金军重振旗鼓。”一名将领回答。

在岵山之战中,孟珙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击败并杀死了金将兀沙惹,俘虏七百多人。随后,在七月,孟珙攻破马镫山石穴的九砦,最终在银胡芦山上击败了武仙。武仙易服逃跑,孟珙大获全胜,“降其众七万人,获甲兵无算”。

孟珙的这一系列胜利,不仅巩固了南宋的边疆安全,还大大削弱了金国的势力。他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成为了南宋历史上一段传奇的一部分。

“将军,我们赢了!”战后,一名士兵激动地报告。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孟珙望着手下的士兵,微微点头,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卫家国,为了南宋的未来。在孟珙的领导下,南宋军队显示了不屈的战斗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成为了抵御外敌侵略的坚强屏障。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孟珙与金国的终结

端平元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南宋与蒙古联手,共同铲除了长期威胁中原的金国。孟珙,这位南宋的勇将,在这场历史性的战役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在攻克唐州之前,孟珙已展现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金国的哀宗皇帝派遣权参政乌林答胡土和将领乌古论换住率领2万骑兵救援被围困的唐州守将乌古论黑汉。

孟珙巧妙地利用金军的半数尚未入城之际,伏兵四起,夹击敌军,斩杀1200人,乌古论换住战死,乌林答胡土仅带着三十骑逃走。乌古论黑汉在城内粮尽,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最终,唐州被攻克。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我们必须迅速行动,不能让金军有喘息之机。”孟珙在战前向他的将领们下达命令。

“将军英明,我们必将胜利。”一位将领坚定地回应。

端平元年正月,孟珙率领宋军南下支援蒙古军,共同攻打蔡州,金国的最后堡垒。在这场攻城战中,蒙古军攻打北面,孟珙所部宋军则攻打南面。孟珙的部队表现出色,先于蒙古军进入城市。“至金字楼,列云梯,令诸军闻鼓则进。”随着战鼓的敲击,宋军士气高涨,万众竞登,先后占领了城池关键位置。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金军已乱,我军胜券在握!”孟珙在城墙上观察战况,看到蒙古军正在向城内涌入。

金哀宗刚传位给金末帝完颜承麟,但是随着南宋军队的进入,金末帝的登基仪式成了一场闹剧。宋军打开西门放下吊桥,蒙古军得以全面进入蔡州。金哀宗在混乱中自缢,金末帝被乱军所杀,金国宣告灭亡。

“金国已灭,中原终得安宁!”孟珙站在城楼上,望着满城的宋旗,心中泛起一丝激动。

孟珙将金哀宗的遗骸带回临安府,供奉于南宋太庙,象征着南宋对这个长期敌国的最后尊重。宋朝举国欢腾,这不仅是对一个强敌的胜利,更是对一段悠久历史的翻篇。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这场战役,不仅标志着金国的终结,也见证了孟珙的英雄事迹。他的智谋和勇气,为南宋的边疆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名字,被镌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传颂的英雄典范。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孟珙与宋蒙战争的抗争岁月

南宋端平元年六月,一个战争的序幕在中原拉开。南宋违背先前的盟约,向中原进军,但在所谓的“端平入洛”战役中遭遇失败。自此,南宋与蒙古之间的冲突正式爆发。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战争中,孟珙,一位不可或缺的南宋将领,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孟珙,被任命为襄阳的京湖制置使,兼镇北军都统制,成为南宋北部边防的重要支撑。在他的率领下,襄阳成为了南宋抵御蒙古军的坚固堡垒。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端平三年,襄阳府、随州相继失守,江陵岌岌可危。孟珙奉诏前去救援。面对蒙古军的强大压力,孟珙采取了巧妙的战术:“变易旌旗服色,循环往来。”他利用夜间列炬照江的策略,成功连破蒙古军二十四寨,火烧敌军船筏二千余,迫使蒙古军退却。

嘉熙元年,孟珙的军事生涯达到新的高峰。他被升任为京西·湖北安抚副使、江陵知府。当秋,他又改任鄂州诸军都统制。蒙古军攻至汉阳,孟珙在汉阳西南的沌口反击,展现出他作为一名将军的坚韧与智慧。他在黄州城中坚守,成功抵御了蒙古军的进攻。

“我们必须坚守,这是保卫南宋的关键。”孟珙在战事紧张时对部下说。

“是,将军!”士兵们士气高昂地回应。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嘉熙二年,孟珙的职位进一步上升,成为鄂州·荆江府诸军都统制,并担任枢密副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副使。他兼任岳州知州,成功收复郢州、荆门等地区。

嘉熙三年春,孟珙再次出兵,成功收复信阳、襄阳、樊城,为南宋挽回了大量失地。他因此功绩升为兼枢密都承旨、鄂州知州。十二月,他又收复了夔州。

嘉熙四年二月,孟珙被升为宁武军节度使,改任四川宣抚使兼夔州知州。不久之后,他又兼任京湖安抚制置使,负责长江中上游的整体防务。

在宋蒙战争期间,孟珙成为了南宋的擎天之柱。他建立起一体化的防御体系,使得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在江淮一线停滞,确保了南宋在战争的前十余年中的生存。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淳祐六年,孟珙因病五次申请退休,但皆未获批准。这时,蒙古河南行省的范用吉(本名孛术鲁久住)表示愿向孟珙投降,但宋廷再次未予批准。

“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孟珙在病重时感叹道。

九月初,孟珙终于获得致仕的机会,但随即病逝,年仅不到五十岁。他的逝世对南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死后,他被特赠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以表彰他对南宋的卓越贡献。

孟珙的一生,是对抗蒙古入侵的英勇传奇。他不仅是南宋的军事支柱,更是中原百姓心中的英雄。他的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历史上。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尝后图》背后的悲怆与传说

南宋端平元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一年标志着金国的覆灭,也见证了南宋与蒙古联盟的胜利。孟珙,南宋的大将,攻占了金朝的最后都城蔡州,这一战役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记载。

在此背景下,一段关于孟珙的传说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据称,在攻占金国皇宫后,孟珙率军对金哀宗的后妃进行了肆意的侮辱,这被视为对一百年前金将粘罕糟蹋徽钦二帝后妃之仇的报复。这一传说后被画家描绘成一幅名为《尝后图》的作品,画中展现了这段暴行的场景。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樵书》一书中对《尝后图》的描述尤为生动,画中描绘了一位妇人被数人侮辱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民间对于金朝侮辱宋朝后妃的愤怒和恨意。这幅画不仅代表了对历史的记忆,也体现了民间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感受。

此外,这一传说与一百年前靖康之变形成了呼应。在靖康之变中,金人裹挟了宋徽宗的韦妃及大量宗室嫔妃北归,韦妃在金朝被凌辱长达十五年,这段历史成为了南宋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有趣的是,这种历史的反复在更早的时候也有所体现。宋朝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对李煜的小周后的侮辱,也曾被画成一幅名为《熙陵幸小周后图》的画作。这些画作和传说,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呼应,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复杂情感和道德观念。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尝后图》的题跋和后来的诗歌都表达了对孟珙行为的赞扬,但这种赞扬实际上是对亡国之痛的一种宣泄。元朝时期,对这一事件的再次艺术表达,更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层次。

然而,历史学家王国维对这一传说提出了质疑,认为孟珙并未参与这一暴行。他指出,金哀宗的后妃在蔡州被攻陷时并不在那里,而是已经被蒙古军所控制。《金史》中也记载了徒单皇后在汴京被攻陷后被迁往北方的情况。

南宋末年《尝后图》背后的故事

因此,这幅画以及相关的诗歌和元曲,更可能是宋朝遗民在元朝时期所作,用以表达对亡国的愤怒和悲痛。这些艺术作品并不是对历史事实的真实记载,而是对一个时代情感的投射,孟珙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的形象,更多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对过去不幸历史的回应和对失去国家的哀悼。

通过这一段历史和相关艺术作品的探究,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复杂情感,也能够反思历史的真实与传说之间的微妙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丰富多彩和深刻内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3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宋与蒙古的襄阳之战改写了世界历史进程
...》中,有杨过在襄阳城下飞石击毙蒙古大汗蒙哥的情节。故事写的相当精彩,只可惜这是虚构的文学作品。蒙哥死于侵略南宋的战争中不假,只不过他殒命的地点是合洲(重庆合洲)钓鱼城,干掉蒙
2023-10-03 18:48:00
此人堪称防守战的宗师,以一人之力为南宋续命40年
...矛盾,彼此之间是针锋相对,孟拱得知后,便以将相和的故事劝诫他们二人,结果这二人还真听进去了,从此握手言和,精诚团结。一图便知巴蜀防线和荆襄防线的重要性鼎鼎有名的钓鱼城便是其中
2023-05-15 05:39:00
北宋遗民的复仇,金朝灭亡背后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皇朝的更迭是常见的事,每到皇朝更替的时候,必然会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皇室作为皇朝破灭的牺牲者,下场必然是最惨的。金国的建立带着传奇色彩,先是起兵灭辽,再挥师南
2023-10-02 09:43:00
...之惨烈世所罕见。公元1235年,南宋在与蒙古人联手灭掉金国之后,宋、蒙盟友的关系就随即破裂,宋、蒙之间的战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应该说,南宋与蒙古人联手灭掉金国是最大的失策。没
2023-03-14 11:10:00
蒙古和南宋,从盟友到敌人
...意,双方开始对金国作战,蒙古从汉中一路杀向湖北,从背后包抄开封。1232年,窝阔台、拖雷分两路南下,目标直奔开封。拖雷从陕西出兵,从南宋境内经过,与金国名将完颜合达、完颜陈和
2024-02-21 05:26:00
金国最短命皇帝:金哀宗的悲惨人生
...杀。这段历史不仅让人感叹变迁,更让我们深刻思考皇权背后的悲剧。金国的历史起源于女真部落。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他们反抗辽人的压迫,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金朝。金朝初期,他们凭借着
2024-04-22 11:00:00
南宋后期有哪位不为人知的英雄
...敢返回。后来将杭州定为南宋的都城,形成偏安东南,与金国对峙的局面。在南宋152年的历史中,其实并不缺少能攻善战的将才。开始时有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锜等名将,后来又出了
2023-02-21 22:02:00
南宋最后的名将孟珙,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终极克星
...烽火之中,毅然举起了抗金救国的大旗。只是百年之后,金国式微、蒙元兴起,东亚波诡云谲的天空之下,北方强敌已悄然变换,而偏安一隅的南宋,面对更加穷兵黩武的蒙古帝国,愈发的举步维艰
2023-02-25 16:47:00
...,才能造就出这样的关键人物呢?当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与兴衰?宋朝的艰难岁月对于中国历史上无数辉煌王朝中,数宋朝实属其一。但同时,宋朝也是最为艰难的王朝之一。自建立之初,宋朝
2024-05-16 20: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