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
□陈显涪
母亲去世了,她老人家活了99岁,她一生中的最爱,就是解放碑的钟声。
1946年的7月26日,母亲在涪陵分娩,我哇哇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那时生小孩要坐月子。月子期满后,母亲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到重庆去听钟声。
母亲与父亲结合,是因为他们都是张恨水的粉丝。张恨水当年在北京做报纸副刊编辑时,曾住在西长安街大栅栏12号的钟声胡同。当然,这个钟声与解放碑的钟声无关。但母亲总是相信钟声就是她婚姻和命运的吉祥物。她听说重庆的抗战胜利纪功碑(解放碑的前身)能发出动人的钟声,硬是拗着要去听听。
父亲告诉她,那时正在筹备改建,完成后,才可能有钟声。于是,母亲等到了我长到一岁后。1947的8月,我已一岁零两个月。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建成功,重量超一吨的四个大钟漂洋过海来到重庆,挂上了抗战胜利纪功碑。
母亲花高价买了船票,到重庆碑前,终于如愿以偿地听到了钟声。
后来我长大了的某一天,母亲向我描述了她听到钟声的感受:那是一种清脆、是唤醒、是清晨的雁鸣,是空气的异常、是流水潺潺,是春天的嬉闹、是比赛的歌唱、是生活中各种声响的共鸣、是胜利的天籁……
母亲一生一直从事教师职业,她在当上班主任的第一天,就组织全体同学开班会,主题就是解放碑的钟声,然后要求作文。会后,全班同学都专程去了解放碑,目的就是听听解放碑钟声。回来,全班同学都写下了感受。
母亲在80岁后,不幸患上了冠心病,不能下楼了。她有个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去听解放碑的钟声了。那一年我还在开车,带着她去解放碑听钟声。解放碑商圈不好停车,于是我就开着车,一圈一圈地绕。
后来,我因眼睛不大好,不宜开车去解放碑了,她就要我们兄妹们拿录音机去解放碑把钟声录回来,她慢慢听。
直到她99岁弥留之际,还在念念不忘解放碑的钟声。我记得,她在急救病房抢救时,突然要求医生接通我的电话,要我放解放碑的钟声给她听。她的年龄太大了,医生说各种器官都已衰老,没法抢救了,唯一可以安慰老人的是,尽量满足她的愿望。她老人家在聆听解放碑的钟声中平静走了,走得好坦然。我以为,是解放碑的钟声让她进入仙境,走完了她的一生。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6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