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口日报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发现,近一个月内,全国多地发生因滑“野冰”导致的伤亡事件。对此,消防部门提醒,禁止滑“野冰”等危险行为,市民应前往正规冰场游玩。
(据1月17日《法治日报》)
梳理媒体报道会发现,“野冰场”发生事故并非个案。“野冰场”冰面光滑、易碎,冰水寒冷,一旦不小心落入冰窟窿中,施救难度非常大。
“野冰场”暗藏危险必须引起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许多“野冰场”边上设有“冰面危险,请勿滑冰”等警示标语,有的甚至还有工作人员拿着喇叭进行巡逻劝阻,但仍有滑冰者前往,不少租赁滑冰车和冰鞋的商贩还会上前招揽生意。同样须警惕的是,有些郊区“野冰场”经网络博主“种草”后,变成网红踏冰地,其安全隐患更是令人担忧。
冰面的承重能力,用眼睛是无法观察到的。而在流动河道上结冰的冰面,由于河水水位会随着水量的大小发生变化,冰面下会形成两三厘米的“真空”,隐藏着危险。游客不能只顾游玩而忽视风险隐患,更不能跟风滑“野冰”,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须在管理上堵漏洞。一方面,相关部门当及时发布安全风险提示,提醒群众前往正规冰场游玩,禁止滑“野冰”等危险行为;另一方面,对于公园、景区内的河道形成的“野冰场”,相关经营主体具有安全管理和提醒的义务,这就需要设置警示牌、配备巡逻人员,发现滑冰者要及时制止,避免游客滑“野冰”发生事故。
再者,相关平台及博主也应负起责任。在一些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不少网络博主将这些暗藏危险的冰面用“绝美”“免费”“出片”等诱人的词汇进行包装,吸引一拨拨爱好者慕名前往。这样的行为虽不违法,但发帖博主、网络平台也有必要负起安全提醒责任,不能为了流量忽视“野冰场”背后带来的安全隐患。
对于行为人而言,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例如,即便因为管理不到位导致游客滑“野冰”发生事故,管理方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但主要责任仍由行为人自己承担。因此,游客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想滑冰,不妨去正规滑冰场,万不可因为省钱或者省事,在“野冰场”滑冰导致不良后果,否则悔之晚矣。
□杨玉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0 10: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