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成立10周年
视障、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有了测试标准
本报讯(记者 何洁)视障、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有了标准。9月17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举办“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成立十周年活动。
我国现有视障人员1700余万人、听障人员2700余万人,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教师、播音、主持等工作。此前,他们因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无门,面临获取就业资格证书难、职称评定受阻等社会融合问题。在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盲生、聋生也因同一问题面临学业困难、就业狭窄、发展受限等问题。
随着2013年教育部语用司印发《关于开展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通知》,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正式启动;2015年,国家语委同意江苏省语委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替代性测试试点工作。这项史无前例的工作,离不开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持续开展十年之久的视障、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替代性测试研究。十年磨一剑,中心在全国26个省开展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1277人次,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1275人次。历经探索、提高、完善、总结四个阶段,在大量样本测试和信效度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完成了包含测试标准、测试流程、测试场地、测试员队伍、培训手册等在内的视障、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体系。
“语义相通是视障、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替代性测试的基本原则,测试标准是核心。”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蓓琴介绍,通俗来讲,就是根据视障、听障人员的身心特点,分别采用其能够感知的“摸”替代明眼人的“看”,和其能够感知的“写、打”替代健听人的“读、说”。基于中心的研究成果和前期的试点测试工作,2023年8月,教育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了《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人员普通话测试管理办法(试行)》。
“保障残疾人普通话测试需求,实现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推普服务社会应用的创新之举,也是我们的应尽之责。”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军伟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8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