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继8月宏观经济企稳回暖后,9月多项高频数据指标的增长表明我国经济处在企稳回升、稳步增长的发展状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生产供给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就业物价总体改善,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展望四季度,业内人士表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稳经济政策仍将继续显效,根据形势变化,有针对性的储备性政策有望及时出台实施,也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用电量增速稳步攀升企业生产经营回升向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能源需求逐渐增加,用电量的持续增长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重要“风向标”用电量的增长对于观察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自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6%,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今年前9个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3%,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0.5%。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用电量的增长折射出经济活力加速释放势头、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发展信心。9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明显说明我国产业发展加速,经济复苏加快,市场回暖强劲,说明我国各地多项经济激励政策的叠加效应已经充分彰显,预示着今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有望在四季度进一步优化。“这表明我国经济处在稳步回升的状态,无论是居民用电还是生产用电,发用电量的提升都反映出我国产业活动持续增加,疫情后的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复苏进度加快,我国经济稳定向好发展的态势愈加明显。”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尽管当前企业在恢复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但用电量已经数据折射出日渐活跃的生产经营状态。正在陆续披露中的上市公司三季报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积极变化。以深市为例,深耕各自领域的一批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率先传来“喜报”。10月17日晚间,比亚迪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05亿元至225亿元,同比增长120.16%至141.64%。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公司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创出新高,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凭借优秀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祥鑫科技订单量也明显增加。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1.96%至67.91%。海信家电也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20%,主要原因为公司始终坚持长期能力建设,持续深化各项变革工作,进而实现了规模、利润、资金等经营质量的全面提升。四季度经济运行有望延续恢复向好态势更多积极信号也在持续显露。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地区各部门精准有力实施宏观政策调控,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生产供给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就业物价总体改善,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因素累积增多。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9%,供给需求双双改善,好于市场预期;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5%,与前值持平;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8月为4.6%,1月-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1-8月为3.2%。中国银行研究院王静分析称,若扣除基数影响,从2022-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4%,较二季度提升1.1个百分点。从单月边际变化看,经济运行逐月改善,相较于7月份,8、9月份经济恢复向好趋势更为明显。“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三季度经济复苏动能明显转强。”东方金诚宏观研究团队分析称,其中,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已连续第二个月回升,且回升幅度超出预期。这部分源于去年同期基数走低,但从相对2019年同期的四年平均增速看,9月为增长3.7%,较8月的增长2.9%有所提速,显示当月消费增长动能延续转强。工业生产方面,民生银行宏观研究团队表示,整体来看,9月工业增加值之所以能够企稳,依然是得益于需求回升的推动。一方面,内需继续回暖。9月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上升0.3个百分点至50.5%,连续两个月回升至荣枯线以上,投资、消费的恢复,使企业补库存意愿加强。另一方面,出口增速降幅收窄。9月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为-3.6%,较上月的-4.5%有所收窄;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速为-6.2%,较上月的-8.8%明显收窄。“外需弱、价格低、基数高”三大因素对我国进出口增速的不利影响正在削弱。王静表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稳经济政策继续显效,根据形势变化有针对性的储备性政策有望及时出台实施,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另外,商品消费有望持续恢复,服务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基建投资有望提速,高技术制造业和民间制造业将支撑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将有所改善。不过,也应看到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仍有待加固,大中小企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分化,经营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仍有待加强等。“建议宏观政策着力扩大有效内需,持续改善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有效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做好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呵护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王静进一步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