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北宋的宦官有多无耻?百姓的良田被直接定为荒地,有田契也没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5 20:4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北宋的宦官不同于东汉、唐朝、明朝,这个群体虽说还未做到擅权专政,权倾朝野的程度,但他们渗透到了帝国的各个领域,其造成的破坏力绝对不容小觑,其代表人物就是杨戬、李彦等人。

北宋的宦官有多无耻?百姓的良田被直接定为荒地,有田契也没用

宋廷对宦官的限制

在王朝初期乃至中期,统治者都会吸收前朝的教训,对权力的操控较为谨慎,宋朝鉴于唐末的宦官乱政,对宦官还是有诸多限制的,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宦官乱政的出现。

在赵匡胤在位期间,为了抑制宦官,他规定內宫的宦官不能超过50人,到了宋太宗年间,虽说人数有所增加,但太宗也做了明文规定:“自供奉至黄门,以一百八十人为定员。”

宋真宗时期宦官人数上升,但在宋仁宗年间,宦官人数依旧控制在一百八十人。宋哲宗锐意进取,便把宦官人数减至100人。控制宦官的人数,便可以减少宦官干政的机会,这一举措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北宋的宦官有多无耻?百姓的良田被直接定为荒地,有田契也没用

到了宋徽宗年间,皇帝喜欢玩乐,大肆任用宦官,这才造成宦官人数暴涨,宦官的权力一发而不可收拾。

与此同时,宦官要想升迁,也是比较困难的,宋太宗时期,王继恩平定王小波、李顺起义立下大功,朝臣们建议给王继恩一个宣徽使,太宗皇帝认为官职太大,便只授予宣政使,之后领防御使。

宋真宗为了防范宦官,也曾对群臣道:“前代内臣恃恩恣横,蠹政害物,朕常深以为戒。”

一方面,宋朝为防范宦官制定的相应的规矩,另一方面,则是皇帝们引以为戒,所以宦官的权力难以做大。

追溯到你爷爷的爷爷

北宋的宦官有多无耻?百姓的良田被直接定为荒地,有田契也没用

虽说制度对宦官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在独夫治国的封建王朝,皇帝才是拍板的人,换言之,只要皇帝松口,宦官便可以为所欲为。

宋徽宗最喜欢的园林、花草,为了满足皇帝的欲望,小人们不遗余力采办“花石纲”,为皇帝修筑“艮月”,耗费人力、财力无以复加,而那些宦官和蛀虫,就是在此时发展壮大、为所欲为。

杨戬年轻时在后宫做事,由于其善于揣摩圣意,慢慢受到宋徽宗青睐,不久升任镇安、清海、镇东三镇节度使,从检校少保升至太傅,位高权重。

当然了,宋朝的节度使一般都是虚职,远非唐朝可比,但杨戬捞钱的手段着实令人发指。要想收钱,就得有土地,杨戬搜刮民财的手段十分简单粗暴。

有个叫杜公才的官吏给杨戬出主意,只要拿到老百姓的田契,就能收租,其方法就是追根溯源。

北宋的宦官有多无耻?百姓的良田被直接定为荒地,有田契也没用

举个例子,杨戬要占据某人家的土地,就派官吏上门,找到田契,官吏就问,你这耕田哪里来的?耕地主人会说,我是老王家买来的。

随即把老王找来,继续问老王,你这地哪里来的,老王可能会说这是我祖上的地,随即就会涉及到老王的爷爷,如果老王的爷爷还在,或许就会牵扯到爷爷的爷爷。

诚然,到了爷爷的爷爷,农户就不一定能说清楚了,官吏见农户说不清,那就无法认定是你的地,随即土地成了杨戬的,杨戬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加租加税。

从京东到京西,再到淮西、淮北,大量耕田就被杨戬纳入囊中,不过杨戬仍不知足,那些荒废的堤坝、荒山、退滩等地方,也必须让百姓交田租。

北宋的宦官有多无耻?百姓的良田被直接定为荒地,有田契也没用

被水灾淹没的耕地也不能幸免,在杨戬看来,不论耕种与否,是否有旱灾水灾,只要是我的,那都得交钱。

有的地方百姓以捕鱼为生,没有土地,这也难不倒杨戬,杨戬便以船的数量作为赋税的标准,一个也跑不了。

如此这般,一个县在常规赋税以外,还要加十多万缗,不论什么灾,钱不能少交。或许是老天爷都看不下去,杨戬在公元1121年就挂了。

在杨戬的搜刮下,百姓是苦不堪言,杨戬一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是不是以后租税会降低呢?非也,杨戬的继任者,比杨戬更甚!

良田直接变荒地

北宋的宦官有多无耻?百姓的良田被直接定为荒地,有田契也没用

杨戬的继任者叫李彦,是为北宋六贼之一,既然都能在坏人榜上标明挂号,那他的破坏力必定不同寻常。

史料记载“彦天资狠愎,密与王黼表里,置局汝州,临事愈剧。”

杨戬好歹还去追溯一下源头,找个理由来侵占田产,李彦则更加干脆,只要是百姓的良田,李彦就派人去告发,说成无主荒地,农户拿来田契和官吏对峙,官吏根本不认。

这就几乎和跑马圈地一个意思,只要是他李彦看中的地,那就是他家的,换言之,这就是赤裸裸的掠夺,毫无廉耻可言。

鲁山整个县的土地全被李彦所占,田契直接被烧成了灰,如果农户不干,找官府举报,就会被施以重刑,因此打死的人无以计数,李彦用国家的权力满足一己私利,可谓令人发指。

北宋的宦官有多无耻?百姓的良田被直接定为荒地,有田契也没用

既然是皇帝赋予的权力,李彦当然也要给皇帝好处,他和大买办朱勔的手法如出一辙,只要是好东西,就是直接抢过来,用车往京城拉,当然,路上的费用和一切人力都是老百姓出。

百姓天天要给李彦干活,耕地被荒废,牛马草料被耗尽,很多百姓被逼得自缢身亡,而一车的运送消耗,就超过百万金。

此时,先帝们约束宦官的制度早已荡然无存,如果赵匡胤、赵光义见此情景,不知会作何感想,但宋徽宗很高兴,举全国之力,来取悦一人,他当然玩得过瘾。

朱勔在东南胡作非为,李彦在西北肆意妄为,这里面还有蔡京、梁师成、王黼等等,莫大的帝国,在几名贼人的“放荡不羁”下摇摇欲坠,于是乎,末日就“指日可待”了。

北宋的宦官有多无耻?百姓的良田被直接定为荒地,有田契也没用

虽说宋徽宗时期的宦官还未做到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但其造成破坏力是巨大的,民心在徽宗一朝也败得一塌糊涂。由此可见,在封建王朝,宦官着实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政治动物,如果放任不管,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参考资料:《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泽林镇翻耕复垦忙 荒地变良田
本文转自:鄂州日报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徐麟)为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连日来,泽林镇塔桥村多措并举,抓实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让“沉睡”的土地再焕生机。12月24日,在该
2023-12-27 11:04:00
宕昌县兴化乡:荒地变良田 燕麦喜开镰
本文转自:陇南日报宕昌讯(记者刘国庆)风吹麦田起金浪,又到一年秋收时。9月1日,位于高寒山区的宕昌县兴化乡柴家庄千亩燕麦正式开镰收割,农户们忙碌地穿梭田间尽享丰收的喜悦。眼下,柴
2023-09-04 17:24:00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通讯员 蒋祥辉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百年古枫参天挺立,庭前飞花自在,屋后绿影婆娑……12月12日,漫步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环形彩道,一幅村庄美、产业旺、村民富的和美
2022-12-17 09:11:00
3000亩荒地变良田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3000亩荒地变良田苏锡通园区推进土地复垦整理工作本报讯 (记者吴霄云 通讯员赵建勋)走进初秋的苏锡通园区张芝山镇八字桥村,原先荒废的130多亩地块已变成连片整
2023-09-18 00:28:00
汝城县井坡镇:荒地变良田,耕地变良田
...了协议,成了村里头第一批支持找回耕地的村民。荒地变良田,是井坡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推进耕地恢复的一个缩影,在黄岭矿山也有百余亩土地完成复垦。"以前开矿把这座山搞得满目疮痍,看
2023-12-05 15:31:00
荒地变良田 增产又增收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德江青龙村荒地变良田 增产又增收本报讯(通讯员 冯胜彦)“晒干扬净后有20包谷子,一包按70斤算,这两亩原本撂荒的地一共有1400多斤干谷子。”9月15日,德江
2023-09-26 03:30:00
400亩旱荒地变良田
...玉林日报博白龙利村“旱改水”项目见成效400亩旱荒地变良田“旱改水”项目完成后,三面光的水渠通往每一块田。本报讯 寒冬时节,万物冬藏。走进博白县水鸣镇龙利村“旱改水”项目点,
2022-12-22 07:28:00
农发行邵阳县支行:金融“活水”润良田 “贷”动荒地变“沃土”
...再投放8000万元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贷款,助力良田变“粮田”,荒地变“沃土”。据悉,该行已累计投放贷款1.96亿元,用于支持邵阳县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建设。该
2024-09-25 17:27:00
文昌:荒地变良田香米迎丰收
...进行土地改良,建设高标准农田,使一块块撂荒地变成‘良田’。截至2024年,公坡镇已整治撂荒地复耕复种达4100亩。今年,‘公坡香米’最高亩产可达到1400斤。”文昌市公坡镇党
2024-05-22 12: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
赵培宪:从战俘营到正义审判的血泪控诉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赵培宪同志(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位于太原市小东门附近的“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旧址,静静地隐匿在城市的喧嚣当中
2025-08-06 13:00:00
在陕西韩城司马迁祠墓的祈福墙上,学子们留下心中所愿。“逢考必过”、“圆梦西工大”、“学业所成”......你们许下的心愿都实现了吗?#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相关热词搜索:心愿
2025-08-06 13:25:00
池州学者喊话《长安的荔枝》原著作者及出版社: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创作地非泾县应为秋浦县(今贵池)
大皖新闻讯 随着暑期档电影《长安的荔枝》热映,其原著小说也引来一些阅读爱好者青睐。近日,池州市贵池区文联主席张华在研读原著时发现
2025-08-06 14:30:00
武当武术名家陆国柱向武当山特区档案馆捐赠珍贵档案资料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 通讯员 王婷婷)8月5日上午,当代著名武当武术名家、书画家陆国柱先生珍贵档案捐赠仪式在武当山旅游发展中心隆重举行
2025-08-06 16:24:00
【图说政务】上周看点:荔波县今年新增5种病种实现“跨省通办”
编辑:骆文文一审:王曼二审:徐红三审:袁小娟
2025-08-06 18:49:00
“看·见殷商”展览新增四件国博珍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陈玺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8月5日,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引入的四件殷商时期珍贵文物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览正式亮相
2025-08-06 20:05:00
《南京照相馆》六安家书让人泪目 金寨最新揭开三封“哑谜”家书背后真相
大皖新闻讯 电影《南京照相馆》开头,一对夫妇拦住邮差苏柳昌问:“阿昌,有信吗?六安寄来的。”在拿到信后老两口兴奋不已:“是我女儿的字
2025-08-06 20:18: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殷维制作 孙上修
2025-08-06 21:5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烽火岁月里的课本 见证不屈民族脊梁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记者在武当山一位收藏爱好者家中
2025-08-06 19:58: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②|栗子树下的交通站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 曹青文案:宗苗淼 王学峰 李春炜制作:齐媛媛 曹旭 翟晓晖 宋学双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05 08:28:00
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只想把受伤的战士照顾好,少疼一分是一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回望烽火岁月,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一当兵我就被分到了卫生队,其实心里想得很简单
2025-08-05 12:05:00
团城演武厅 香山脚下的清代阅兵场
◎户力平在香山脚下,有一座椭圆形的城池建筑,青灰色的城墙,绿色的琉璃瓦顶,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雄伟而古朴,这就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清代阅兵场——团城演武厅
2025-08-05 14: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