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通讯员 孙灿
一块面团、几经揉捏,一把塑刀、辗转腾挪,顷刻之间,彩色面团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或人物,复刻出大千世界的多彩与生动。这门神奇的手艺叫作“面塑”,也俗称“捏面人”。
作为面塑世家第四代传承人,“90”后非遗标志性传承人李恒辉从小开始接触面塑制作,不仅制作的面塑受到众多爱好者的认可,他还成立工作坊,积极参加公益展演、非遗进校园,要让更多人知道面塑、喜欢面塑,希望这门传统技艺有更多彩的未来。

从小熏陶
骨子里的手艺人
2月12日,走进蓝鲸鱼市级非遗工坊,展架上摆放着各式面塑作品,大到关公、孔子,小到家居摆件、冰箱贴。35岁的李恒辉坐在一处桌前,双手拿着一块彩色面团,经过捏、搓、压、揉、掀等手法,一个最传统的“面人”孙悟空便栩栩如生地出现了。
李恒辉出生于面塑世家,他的外祖父是任城区有名的面塑手艺人,师承曹州穆李村李氏面塑。“6岁时,我看着外祖父捏面人,只要三五分钟,一个面团就在手中变成了生动的小人儿,对当时的我而言,如同魔法一般神奇。”从那时开始,他也想学习这门手艺,捏出造型各异的面人。
面塑讲究灵动传神,李恒辉下了很大的功夫。早年间,除了跟着外祖父和母亲学习,他还拜访多家门派的前辈,多年的勤学苦练与创作,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面塑风格。其作品《狼牙山五壮士》《李白醉酒》被济宁市文化馆收藏,《霸王项羽》获得齐鲁民间艺术优秀奖。2023年,其以李白为原型创作的《诗书剑酒》销量达千余套。
最让李恒辉满意的作品,是他在2024年创作的《汉寿亭侯》。由于工艺复杂,该作品的创作周期长达半年。为了让关羽的姿态更逼真传神,在创作前他翻阅大量的资料,研读历史书籍,熟悉人物典故,还四处听戏曲,了解人物特色。“做人物最重要的就是神韵,要想做出神韵就离不开对人物性格的揣摩。像捏关公我就捏国字脸、丹凤眼、天庭饱满,从而捏出不怒自威的神采。”李恒辉说。
扎根济宁
传承传统技艺
“传承不能忘本,创新不能守旧。”在李恒辉看来,传承面塑技艺要先生存下去,只按老手艺做的话是行不通的,所以要用传统的技法,做出属于新时代的作品。近年来,他着力突破传统面塑的框架,创新面塑题材、手法,将年轻人喜爱的形象和传统相结合,其作品精致巧妙,既传统又现代,具有很强的文化气息和艺术吸引力。
“我们过去选择最多的题材是古典文学作品和中国神话人物。现在,我做的面塑很多都是卡通人物,贴合潮流,萌趣十足,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李恒辉说。今年蛇年春节,他创作的《蛇盘牡丹》将蛇盘成了如意的造型,然后以牡丹点缀,寓意富贵平安。不仅将蛇年氛围衬托出来,也让传统面塑“潮”了起来。
除了创作作品,李恒辉大部分时间用来教授面塑课程。他活跃在工作室、学校、商场、小区等地,进行面塑的技艺传承教授展演,让更多人接触这项技艺。“每年寒暑假都是最忙碌的时候,各个社区的托管班基本都开设了‘非遗’课堂,他们很喜欢面塑课。”李恒辉笑着说。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谈及未来规划,李恒辉表示将继续致力于面塑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并计划在作品中融入更多济宁的文化元素,创新思路,把作品年轻化、实用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性传承人,他也希望能把这项技艺教给更多的人,做公益算是自己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所做的努力之一。他相信,在年轻一代的共同努力下,面塑一定能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