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二泉映月》作者阿炳:早年丧母一生坎坷,被誉为“中国贝多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7 11:5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引言

《三字经》有言:“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二胡,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拉弦乐器,其著名演奏曲目既有《二泉映月》、《汉宫秋月》等曲,哀婉凄切,如泣如诉;也有《赛马》、《光明行》等曲,气势磅礴,热烈昂扬。

在众多优美的二胡演奏曲中,《二泉映月》可谓最深入人心的二胡经典曲目。日本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了《二泉映月》之后掩面而泣,并认为这种音乐只应该跪着听,以示尊敬。众所周知,盲人阿炳就是这首二胡曲的创作者和最早的演奏者。

不过令人好奇的是,阿炳作为一个街头艺人,是如何创作出《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呢?

《二泉映月》作者阿炳:早年丧母一生坎坷,被誉为“中国贝多芬”

▲阿炳画像

01

阿炳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8月17日,原名华彦钧,祖籍江苏无锡。阿炳早年丧母,身世坎坷。他的父亲华清和,号雪梅,是无锡洞官观道观偏殿雷尊殿的道士,阿炳的母亲吴氏本是一名寡妇,在与华清和同居之后生下了阿炳。阿炳刚刚降生不久,吴氏就带着阿炳回到了前夫家中。

因为族人不容,吴氏母子被逐出家门,华清和只好负起照顾吴氏母子的责任,然而两年之后吴氏便郁郁而亡。身为道士的华清和却无力抚养年幼的阿炳,无奈将之送回老家交由亲戚抚养。

直到阿炳年满8岁才回到父亲身边,成了雷尊殿的一名小道士。

《二泉映月》作者阿炳:早年丧母一生坎坷,被誉为“中国贝多芬”

▲雷尊殿旧址

那个时候要子承父业,当一名道士也是需要识字的,所以阿炳的父亲将他送到私塾读了三年书,然后开始跟着华清和学习各种乐器。

华清和精通道教音律,对于大部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都能信手拈来,尤擅二胡和琵琶。

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非常艰苦,在那个并不讲究什么科学教育的时代,阿炳的乐器学习,更是吃尽了苦头,不过便如《警世贤文》所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阿炳的努力刻苦并没有白费,阿炳从小耳濡目染,本人又极具天赋,12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参加各种道教活动并演奏乐器。在华清和去世之后,时年25岁的阿炳成了雷尊殿的当家道士。

《二泉映月》作者阿炳:早年丧母一生坎坷,被誉为“中国贝多芬”

▲阿炳故居

02

然而由于交友不慎,本来过得非常不错的阿炳渐渐染上了很多恶习,不但沉迷于吃喝嫖赌,还沾染上了鸦片,阿炳的身体便在这放纵中渐渐被摧垮。

1927年,阿炳的眼疾恶化导致双目失明,他不能再参加法事,只能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

在彼时无锡的街头,便多了一位双目失明的二胡艺人。阿炳背着各种乐器,游走于大街小巷,茶馆酒肆。两年后,阿炳和寡妇董彩娣结婚,两人相依为命,继续过着街头卖艺的生活。

《二泉映月》作者阿炳:早年丧母一生坎坷,被誉为“中国贝多芬”

▲阿炳卖艺画像

虽然是街头卖艺,阿炳并非乞丐,他有着他自己的尊严,从不对人摇尾乞怜,靠着自己的手艺赚取生活费用。如果有人请他,他便认认真真的演奏,绝不敷衍了事。对于报酬,阿炳也不那么计较,随意即可。就算有时候演奏之后别人一文不舍,他也能坦然处之。

阿炳身在江湖,却为人正直,心怀天下。他经常编词演唱,借此在街头揭露一些罪恶之举。据说当时有一个乡绅,仗势凌辱婢女,那个女孩求告无门,最终流落街头。得知此事后阿炳便将之改编为唱词,并且沿街演唱,吓得那位恶绅连门都不敢出。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宣扬马占山的壮举。阿炳编唱《抗日名将马占山》;为了赞扬19路军奋勇杀敌,他编唱《十九路军大刀队杀东洋鬼子像切西瓜》;他还曾经用自己家传的胡琴演奏《义勇军进行曲》。

《二泉映月》作者阿炳:早年丧母一生坎坷,被誉为“中国贝多芬”

▲阿炳剧照

03

阿炳创作了不少二胡曲和琵琶曲,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二泉映月》。阿炳花了很长时间来构思以及创作这首曲子,想来,在几十年前的无锡城里,这首哀婉动人的乐曲曾经轻轻飘荡在灯火阑珊处。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保存工作十分重视。

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等人来到无锡,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搜集民间音乐以及道教音乐。

他们辗转找到了阿炳,对《二泉映月》等曲进行录制。在此之前,这首曲子其实并没有名字,在演奏完成之后,杨教授和阿炳才商量着为此曲命名。此后,《二泉映月》终于得以保存,并且从中国走向了世界。而在音乐录制完成的那年年末,阿炳病逝,终年57岁。

《二泉映月》作者阿炳:早年丧母一生坎坷,被誉为“中国贝多芬”

▲阿炳墓地旧照

结语

阿炳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他特殊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对他的创作影响巨大。他将自身命运和人文关怀融入到了乐曲当中,使得他的音乐创作充满了独特的气韵与内涵,为我们的传统音乐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因此,也有不少人将他誉为“中国贝多芬”。

参考资料:

《三字经》

《警世贤文》

《瞎子阿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天津音乐学院民族歌剧《二泉》亮相天津音乐节
...族歌剧《二泉》剧照。天津音乐学院供图剧中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处理尤为引人注目。创意团队采用了“跳进跳出”的手法,由二胡演奏家陈军现场演奏,既增强了剧作的艺术深度,又向这一经
2024-07-16 22:20:00
叶小纲:青年作曲家要有挑战世界的勇气
...音也成了他留下的绝响,包括后来风靡全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2024年,一首以“二泉”为主题的曲目《二泉随想》再次在无锡奏响。不久前,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演暨二泉映月·无锡
2025-01-12 11:50:00
...排的时候,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创新。周宇介绍说,“《二泉映月》是1973年费交首次访华的时候演奏的曲目。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也是当年费交首次访华时想要演出的曲目。
2023-11-10 08:07:00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莱比锡演绎“丝竹里的江南”
...场属于江南、属于苏州的音乐之旅。随后,婉转动人的《二泉映月》、激昂磅礴的《琴动山河》、展现中国人民精神力量的《光明》一一奏响,带来震撼人心的中国交响。在观众的一再邀请下,乐团
2023-10-02 11:19:00
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来自苏州的声音”
...绎。在彭家鹏的激情指挥下,演奏家们带来了经典之作《二泉映月》与原创之作《烟雨枫桥》《琴动山河》《光明》,时而宛转悠扬、时而恢弘雄壮的中国交响震撼着金色大厅的每一个角落,女神柱
2023-09-26 15:08:00
...静悠长的旋律响起,是中美两国观众都耳熟能详的音乐《二泉映月》,它见证了费城交响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50年的友谊。“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是一个非常光荣的历史时刻,这次音乐
2023-11-11 21:14:00
“音乐联结文化──费城交响乐团访津”联合音乐会举行:文化架金桥 音乐传友谊 扫码阅读手机版
...交响乐团有着特殊意义,即首次访华演出时的保留曲目《二泉映月》,该乐团与天津茱莉亚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和天津交响乐团的演奏家共同奏响经典旋律,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情掌声。费城交响乐
2023-11-12 09:56:00
瞎子阿炳:流浪艺人的抗争与超越,与贝多芬并肩的音乐巨匠
在中国在音乐中国的音乐悠的久历史历史长中河,中,有一瞎子阿位艺术家的名字炳无堪疑称是一独位独树树一一帜帜,他就是的著艺术名家的。他的瞎名字子早阿已响炳彻。音乐阿的炳殿的一堂,他生
2025-05-24 14:49:00
年轻面孔涌入锡城 城市与音乐更强链接
...吴地的音乐传统在中国音乐中占有极高的地位。阿炳的《二泉映月》、绵延300年的“天韵社”,以及刘天华、杨荫浏、王莘等音乐名人都在显示着无锡音乐一脉相承的凝聚力和兼容并蓄的文化创
2023-06-02 06: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