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这个家“搬”了整整四年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17 05:2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青年报

这个家“搬”了整整四年

蕃瓜弄首批居民昨日集中搬场

昨天一早,12辆身披红花的搬场车在空地上等待着,半个小时后,它们将载着居民驶向一段全新的生活。作为今年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小梁薄板房改造项目,蕃瓜弄在不久前实现了居民签约率100%。16日,小区居民举办了集体搬迁仪式。在这个告别的时刻,泪水和欢笑汇聚在一起。老邻居们依依不舍地互道珍重,又期待着三年半后能在重生的蕃瓜弄再续前缘。

■08

青年报首席记者范彦萍

本报讯早上7点,施云娣对着衣橱镜子梳了梳头。这面镜子,她照了三十几年。看了一眼已然空空荡荡的老房子,施云娣做好了准备,“一家一当”早就被归置到了楼下的搬场车里,在引擎发动前,她要把自己打扮得精神一点。

施云娣82岁了,这是属于她的告别。

事实上,施云娣的这个家,“搬”了整整4年。2019年的夏天,由蕃瓜弄居委会、小区业委会联合牵头,对小区全体业主及承租人开展“拆除重建”意愿的全覆盖调查,最终99.7%居民同意向政府申请对小区进行拆除重建改造。

对施云娣来说,这就像一道照进生活里的阳光,亲戚朋友得到消息后纷纷打电话祝贺,“大阿姐,你年纪大了,没人帮你整理。你要提前准备起来了”,从那时起,施云娣就在为搬家做准备。人家是“蚂蚁搬家”,她则是蚂蚁式整理,今年小区改建项目签约之际,她竟从角落里拖出了六个积了灰的行李包。

“我和老伴真的高兴得热泪盈眶。”上车前,施云娣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在一片祝福声中,她和首批参加集中搬场仪式的邻居们一起离开了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蕃瓜弄已有百年历史,从19世纪末的姚家宅到20世纪初的旧式弄堂,从旧社会的滚地龙到新中国的工人新村,浮沉百年的蕃瓜弄留下了太多的故事。施云娣行李包上的灰尘,只是蕃瓜弄无数个故事中微不足道的注脚,静静地记录下了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居民,这么多年来的等待和心愿。

30多年前,小学教师施云娣从只有十来个平方米的棚户区迁至蕃瓜弄28号402室丙,搬新居后居住面积扩大了近一倍。昔日入住这间19.4平方米的屋子时,施云娣心中是欢喜的。

岁月流逝,施云娣早已不再年轻,她感受到蕃瓜弄也在老去。“人会衰老,房子亦如此。”

刚搬来时整洁的环境,如今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每年的黄梅天,蚊蝇肆虐,四壁泛潮。连上个厕所,也会有脏水滴溅到身上。

在今年4月的动员大会上,施云娣的老伴拿着现场发放的两本材料,专程打电话给“老太婆”报喜,电话那头的施云娣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

5月15日的集中签约日,彼时施云娣因为摔伤住在康复医院。盼了多年,如今心愿即将达成,她催促老伴尽早过去签约。“基地是9点开门,他老清老早6点就冒雨赶过去了。当时就他一个人,领到了001号。”

“阳光终于普照到我们了!”得知施云娣家的喜事,同一个病房的病友们也羡慕异常,为她感到高兴。

施云娣掰着手指头,算了下新家的面积,拆除重建后,加上阳台、卫生间、厨房等,新居的建筑面积将达到30个平方米左右。“以后独门独户的。邻居们谁也不用迁就谁了。”

如今,一家人早早地租好了广中五村的房子,政府给的4400元/月租金补贴正好能抵消租金成本。对于未来的蕃瓜弄、对于自己住了三十多年后即将重生的家,施云娣充满了期待。

昨天一早,12辆身披红花的搬场车在空地上等待着,半个小时后,它们将载着居民驶向一段全新的生活。作为今年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小梁薄板房改造项目,蕃瓜弄在不久前实现了居民签约率100%。16日,小区居民举办了集体搬迁仪式。在这个告别的时刻,泪水和欢笑汇聚在一起。老邻居们依依不舍地互道珍重,又期待着三年半后能在重生的蕃瓜弄再续前缘。

■08

青年报首席记者范彦萍

本报讯早上7点,施云娣对着衣橱镜子梳了梳头。这面镜子,她照了三十几年。看了一眼已然空空荡荡的老房子,施云娣做好了准备,“一家一当”早就被归置到了楼下的搬场车里,在引擎发动前,她要把自己打扮得精神一点。

施云娣82岁了,这是属于她的告别。

事实上,施云娣的这个家,“搬”了整整4年。2019年的夏天,由蕃瓜弄居委会、小区业委会联合牵头,对小区全体业主及承租人开展“拆除重建”意愿的全覆盖调查,最终99.7%居民同意向政府申请对小区进行拆除重建改造。

对施云娣来说,这就像一道照进生活里的阳光,亲戚朋友得到消息后纷纷打电话祝贺,“大阿姐,你年纪大了,没人帮你整理。你要提前准备起来了”,从那时起,施云娣就在为搬家做准备。人家是“蚂蚁搬家”,她则是蚂蚁式整理,今年小区改建项目签约之际,她竟从角落里拖出了六个积了灰的行李包。

“我和老伴真的高兴得热泪盈眶。”上车前,施云娣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在一片祝福声中,她和首批参加集中搬场仪式的邻居们一起离开了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蕃瓜弄已有百年历史,从19世纪末的姚家宅到20世纪初的旧式弄堂,从旧社会的滚地龙到新中国的工人新村,浮沉百年的蕃瓜弄留下了太多的故事。施云娣行李包上的灰尘,只是蕃瓜弄无数个故事中微不足道的注脚,静静地记录下了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居民,这么多年来的等待和心愿。

30多年前,小学教师施云娣从只有十来个平方米的棚户区迁至蕃瓜弄28号402室丙,搬新居后居住面积扩大了近一倍。昔日入住这间19.4平方米的屋子时,施云娣心中是欢喜的。

岁月流逝,施云娣早已不再年轻,她感受到蕃瓜弄也在老去。“人会衰老,房子亦如此。”

刚搬来时整洁的环境,如今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每年的黄梅天,蚊蝇肆虐,四壁泛潮。连上个厕所,也会有脏水滴溅到身上。

在今年4月的动员大会上,施云娣的老伴拿着现场发放的两本材料,专程打电话给“老太婆”报喜,电话那头的施云娣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

5月15日的集中签约日,彼时施云娣因为摔伤住在康复医院。盼了多年,如今心愿即将达成,她催促老伴尽早过去签约。“基地是9点开门,他老清老早6点就冒雨赶过去了。当时就他一个人,领到了001号。”

“阳光终于普照到我们了!”得知施云娣家的喜事,同一个病房的病友们也羡慕异常,为她感到高兴。

施云娣掰着手指头,算了下新家的面积,拆除重建后,加上阳台、卫生间、厨房等,新居的建筑面积将达到30个平方米左右。“以后独门独户的。邻居们谁也不用迁就谁了。”

如今,一家人早早地租好了广中五村的房子,政府给的4400元/月租金补贴正好能抵消租金成本。对于未来的蕃瓜弄、对于自己住了三十多年后即将重生的家,施云娣充满了期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7 08: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两个第一!蕃瓜弄“拆落地”改建开工
...渡房就在附近,他见证了小区改建的进展,第一时间向老邻居们传递好消息。“我一周多前就看到打桩机陆续进场,回搬的日子更快了,老邻居比我更激动!”他说。陈颖是这里的居委干部,也是小
2023-11-13 06:04:00
暂别老土地,静安区蕃瓜弄小区居民集中搬场
...上午,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拆除重建)项目居民集中搬场仪式在项目基地举行,现场锣鼓喧天,喜气洋洋,十二辆整装待发的大型搬场车集中停放。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市住建委主任胡广
2023-07-16 13:00:00
项目签约率达100%!静安区蕃瓜弄小区居民本月中旬集中搬场
...内终于实现了100%的签约目标。下一步将进入小区退房和搬场阶段,有关方面拟定于7月15日启动居民搬场,7月16日上午组织集中搬场活动,搬场期限为2个月,至9月14日结束。
2023-07-04 14:31:00
今又七夕 老夫妻分享幸福秘诀
...老人身上满溢出来的,是默契与幸福。在汇景华庭小区,邻居们常能看到这对老两口手牵手外出遛弯、买菜。有时,邻居会拿他们作为榜样,循循教导子女:“瞧人家程大爷、胡大娘,彼此多恩爱,
2023-08-22 07:07:00
20多年的昙花之约温暖整个社区 网友:“种花爷爷”是懂浪漫的
...,剪下几只蜡梅。快过年了,朱爷爷打算把这些蜡梅送给邻居们,给大家添点节日的氛围。朱爷爷喜欢种花,更喜欢送花。每年一到夏天,昙花要开的夜晚,朱爷爷会手写一块小牌子“昙花今夜开”
2025-01-21 08:04:00
刘勤家庭:珍重婆媳缘 共筑幸福家
...耐劳,热心公益,不怕吃亏。”在小区,提起刘勤,小区邻居们都赞誉有加。每天,刘勤就像一只辛勤劳作、任劳任怨的蜜蜂,买菜做饭、做家务。在她的操持下,三代同堂的一大家子和睦相处,其
2023-07-29 11:04:00
老伴瘫痪17年 武大妈悉心照顾传佳话
...报 在西苑南路金泽华府小区,李俊斌、武志英老两口是邻居们口中的模范夫妻。72岁的李大爷17年前因脑梗下肢瘫痪,17年来,71岁的武大妈不离不弃,给予老伴无微不至的照顾。两人相
2023-03-14 07:55:00
...态越来越差,经常深夜喊叫或拿棍子敲打防盗门,影响了邻居们休息。由于老人的儿女也已经步入老年,照顾老人有时候也是力不从心。“都是邻居,虽然有人能理解老人,但确实扰民。”每次老人
2024-05-16 00:41:00
进户4年 11栋高层无消防栓
...楼道里竟然没有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情后果不堪设想。邻居们互相交流后得知,房子并未取得竣工验收合格资格,从26栋到36栋,总共11栋高层,最高27层,都没有消防和人防设施。从此
2023-02-25 08:0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
“十四五”期间池州进出口规模翻番 首次进入全省前9位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池州市“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池州市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5-11-11 11:39:00
一次从垃圾车上的跌落,让56岁的父亲至今躺在ICU中。而比巨额医疗费和严重伤势更让家属感到无助的,是事故背后那个无人承担的责任“真空”地带
2025-11-11 08:22:00
“天然气公司为了支撑从我家房顶穿过的黄色燃气管道,偷偷在我家屋顶上建了两个长方体的水泥墩。”陕西铜川的任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称
2025-11-11 08:22:00
11月3日,陕西汉中胡家营镇群星村村民舒吉波(45岁)与69岁的父亲舒代坤联手,成功营救一名因车辆落水而昏迷的群众。据救人者舒吉波回忆
2025-11-11 08:23:00
“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举家迁移,入住新小区后却发现今冬要跟孩子一起受冻了。”丹桂苑小区业主赵先生说,他希望热力公司能考虑一下已入住业主今冬的生活
2025-11-11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