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本报记者 马燕 通讯员 鹿晋芸 邢皓然
前不久,一段民警在污水沟边摔倒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起来。短短5秒的视频中,一名民警走在一条极窄的水沟边沿上,一下跳至左侧,一下跳至右侧,最后失足摔倒在污水沟旁。“这是怎么回事……”网友纷纷好奇发问。“毕主任正在进行现场模拟。”当时在现场的民警留言解答让大家恍然大悟。
民警口中的“毕主任”是毕建华,现任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曾获得云南省“刑事技术状元”称号。2023年11月25日,五华分局接报一起人员死亡警情,毕建华第一时间带领技术员前往勘查,为探寻案件真相,他多次进行现场模拟试验,又带着技术员走访调查。最终,在毕建华和同事不懈努力下,证实事主是意外失足摔倒造成死亡。
从警26年来,毕建华刨过粪坑,掀过窨井盖,勘查过令人眩晕的悬崖边缘,但无论多么恶劣的案发现场,他都能亮出令人惊艳的技术活。因为,“查明真相,缉凶归案”是他的毕生追求。
善学强技,痴迷刑侦技术
成为一名刑警,是毕建华从小的梦想。1997年10月,毕建华加入公安队伍,先后在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海口派出所、五华分局丰宁派出所工作。怀揣着对刑侦事业的憧憬和热爱,2006年9月毕建华加入五华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从事痕迹检验工作,“我热爱刑事技术,更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去钻研。”
为了练就观察力,毕建华一度闹过不少“笑话”。走在大街上,他会不自觉地留意前面人的姿势和步伐,盯着人家“研究”;回到家里,他会趴在地上仔细观察家人的足迹,对比分析每个人足迹的不同……以至于,家人“硬性规定”他做个“正常人”。
天道酬勤,在2016年、2017年昆明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技能比武大赛中,毕建华作为模拟现场勘验的指挥及主勘人带领团队参赛,连续两年蝉联团体第一名;2020年,他在云南省公安刑事技术技能比武大赛中获得“刑事技术状元”,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现场勘查员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得嘉奖5次。
细微之处,寻找破案关键
“每一个案发现场,都要靠刑侦民警的‘火眼金睛’去寻找证据,为破案提供突破口。”毕建华说。
2012年,五华区发生一起强奸杀人案,造成一死一伤。作为主勘,他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然而现场异常凌乱,让人无从下手。毕建华凭借过硬的素质,根据掌握的线索,对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重新推导分析,现场还原模拟,成功找到了嫌疑人逃跑中故意藏匿的作案工具。随后,他对作案工具进行取证、分析和鉴定,获取了作案人的DNA,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有力证据。
在2013年一起入户抢劫杀人案中,作案人伪装作案,导致民警在现场无法提取手印、DNA等重要证据,但毕建华排除万难,多次复勘搜查,最终找到一枚残缺鞋印。有了这枚残缺鞋印,民警成功锁定作案人。
3000余个犯罪现场,在大家觉得山穷水尽的时候,毕建华总能凭借精湛扎实的勘验技术,对复杂的线索抽丝剥茧,使得案件侦查柳暗花明。他常说:“细微之处才见功夫,我们作为刑事技术民警,就是要报以十倍百倍的耐心细致,去还原案件真相,捍卫法律的尊严!”
执着耕耘,锻造刑侦利刃
“咱们从事刑事科学技术的人,一定要重视‘科学’二字,科学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020年,毕建华被任命为五华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为做好物证安全保护工作,毕建华在主导建设物证库时,创新引入了个性化定制的轨道式自动跟拍机器人,与物证管理系统无缝对接。机器人除了可以实时跟拍民警取放物证的行动路线,还会自动跟踪人影、变焦拉近拍摄,最大程度保证物证安全。
为解决技术室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难题,毕建华亲自架构功能模块、制定相应模板,自主研发了契合技术室使用的综合管理系统,涵盖了技术室90%以上的工作,在保证“事事有留痕”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毕建华的带领下,五华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的软硬件及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近3年来,五华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年均勘验各类刑事案件现场1200余起,为破获系列大案、要案、命案作出了贡献。2021年,五华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5 09: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