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时隔六年,知名法国导演、“中国影迷的老朋友”吕克·贝松的电影,终于又一次进入中国院线。他的新作《狗神》一路走过威尼斯电影节、平遥电影展,于12月15日全国上映。
虽然在贺岁档激烈的竞争下,本片在票房成绩上并不突出。但豆瓣8.3的评分,足以证明它是今年最受观众认可的引进片之一。
国内观众对吕克·贝松的印象,大多来自《这个杀手不太冷》《超体》《飓风营救》《第五元素》。这些作品完全不同于法国电影一贯给人留下的文艺印象,反而更类似于好莱坞体系下的大片。因此,有人把他称作“法国的斯皮尔伯格”。
《这个杀手不太冷》片场,吕克·贝松与娜塔莉·波特曼
但其实仔细考察他的作品风格,就能发现他电影中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情感细节,都是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不出来的。
《狗神》片场,吕克·贝松
《狗神》依旧如此。电影拍摄了上百只狗,但它却绝非“宠物治愈系哭片”,塑造出的反而是狗狗们“动物凶猛”的一面。与此同时,男主道格拉斯“终极爱狗人士”的形象也极度的非常规:他天真又复杂,优雅又狂野,疯狂又令人心碎,一如他的人生。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观众会不断刷新自己对这个角色的认知与判断。
故事始于一个雨夜,交警拿起枪,问询车上满脸是血、妆容破败的“女士”。直到转过头来,才发现浑身名贵首饰的装扮下,是个双腿残疾的男人:道格拉斯。
交警打开他的车厢,里面装的竟是上百条狗。对此,他只留下一句话:“只要你们不伤害我,它们就不会伤害你。”
实际上,在这一夜,道格拉斯带着自己的狗狗们,杀了十多个黑帮男人。他曾经的住所,如今已摆满血淋淋的尸体。
一位女精神医师被叫来警局,为道格拉斯的案件与动机定性。在她的一步步访谈中,道格拉斯逐渐敞开心扉,讲出了他的精神自白。观众这才得知这场犯罪背后隐藏的跌宕人生——他是罪犯,更是这个世界的受害者。
道格拉斯出生在一个极端的家庭中,从小就遭受父亲的暴虐,被长期囚禁在狗笼中生活。父亲甚至对他开枪,造成他严重受伤,子弹嵌入他的脊柱,一旦走路,就随时有“走向死亡”的危险。
被解救后,他从面对一个残酷的家庭环境,转而要面对这残酷的世界。因残疾而备受冷落与孤独的道格拉斯,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成长历程。在一个个孤儿院的流转间,他终究长成一个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边缘人。
幸好,还有狗狗作伴。这群强大且忠诚的伙伴,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狗神》的故事并不悬空,它基于吕克·贝松多年前读到的一篇真实新闻:一个父亲残忍地将他10岁的孩子和狗锁在狗笼中多年。直到警察发现时,孩子只能用四肢行走,不会说话,不懂人类社会的文明规则。他看完报道后思考——“这孩子长大后要怎么看这个社会?他会成为坏人还是善人?他将如何生存?如果他看向天空,会对上帝祈祷什么?”
基于以上背景,吕克·贝松逐步发展出了《狗神》的整个故事。他用非常多的心理细节,展开对于现实议题的复杂讨论。显而易见的是,在犯罪动作电影的类型外壳下,《狗神》还是一部拥有独特作者表达的作品,对于情感的处理更是无比深沉。
信仰的力量,来自人心
《狗神》的片首语,来自法国诗人拉马丁的一句名言:“哪里有不幸,哪里就有上帝派来的狗”,意思是狗狗会陪在受难者身边。这句话奠定了全片关于信仰的隐线。当然,信仰一直都是吕克·贝松的电影中会探讨的主题。
道格拉斯的人生经历了三个阶段:极端的身体受难被禁锢在狗笼里,透过艺术达成自我认知的建立,以爱之名燃烧自己最后的生命。最终他艰难地走向教堂,坦率地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倒地之时,肉身与十字架的影子融为一体,那一刻,他仿佛是基督的化身。
由最后一幕往前回溯,我们可以发现:《狗神》中显现出了信仰之间的对抗关系。最直接的,就是道格的父亲与哥哥,来自原生家庭的信仰对抗。
道格拉斯的父兄也都信仰上帝,只是这份信仰在他们眼中,转化成了“人与狗尊卑有别”、“伤害喜欢狗的孩子是代表天理”。
片中有句台词,大意是:怯懦之人能找到混下去的方法,但在动物世界里,唯有弱肉强食。它代表一种讽刺,因为怯懦之人往往不是那些被生活摧残的人,反而是对弱者动武的人,他们通过伤害别人来确认自我的存在。
这段讽刺也间接指向父兄,他俩虐待完道格后,会在狗笼上贴着“In the name of god(以上帝之名)”的条幅。只是笼子外的这些字,只有“nam god”能被道格看到,从他的笼内视角看,成了“dog man(狗神)”。
从此,狗是他的上帝,是他最忠诚的守护者。他对上帝的信仰也不再是父兄的那类信仰,父权制度下教条化的规则,亦或是社会主流的界定,而是完全去追寻自己的内心准则,建立自己对于社会阶层的理解。
从这个角度而言,《狗神》与今年大热的《封神》享有同个内核:父权的伤害是世代轮回的,唯有破除父权,才能重新找到自己应该信仰的事物。
透过主角的一次次选择,《狗神》表明了一个勇敢的态度:信仰的力量终究来自人心。内心什么样,信仰也会随之变化。
世界苦痛,爱意不灭
从小到大,有两样事物能让道格拉斯短暂地获得救赎:狗狗、艺术。世界纷纷扰扰,只有这两样东西不会背叛自己,始终以真心换真心。
在他眼中,狗比人值得信赖,狗狗给予了他黑暗的童年以温暖,而戏剧与表演则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前者使他成为养育百狗的“狗神”,后者则是他参与变装秀的契机。
在片中,吕克·贝松娓娓道来了道格拉斯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创伤:当他对幸福有憧憬时,痛苦便会在心中慢慢升起。
与之对应的,则是这个世界回应他的方式,多数时刻是“弱肉强食”。保险公司员工,以欺骗的方式跟踪、携枪入室,想趁人之危。街头的黑帮派系,十余人闯入民宅,要对他展开一场杀戮。这个世界对他而言,似乎只有苦痛。
这就是道格拉斯身陷的处境,他并非想要主动杀人、成为罪犯,而是不得不在残酷的现状下,一次次学会自保。
而那些曾给过他爱的女性,比如妈妈、戏剧演员,都是短暂性的支持,或是此生不再相见,或是再见时已是故人。她们的爱是有所保留的、现实的,但狗狗对主人的爱没有保留,人对艺术与幻想的爱也可以没有保留。
这个世界永远有黑色的一面,强者对弱者的欺骗、伤害无法停歇,人类对彼此的爱也总是加上各种前提条件。但就算全身都是伤疤,道格拉斯也从未失去自己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所爱事物的爱意,这正是他珍贵的品性所在。
吕克·贝松提及,自己创作《狗神》的初衷,就是用自身的痛苦经历,向直面痛苦的观众致意——“如果你曾经遭遇过痛苦,你必须把它们都放进一个行李箱里。等长大后,你必须学会如何关闭这个行李箱,只在创作时打开它,否则你将无法生活下去。”而在这样的痛苦中,唯有爱是反抗的武器。
寻找自我,寻求救赎
在吕克· 贝松以往的电影中,常常有关于自我救赎的主题设定。不论《碧海蓝天》中的杰克、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杀手里昂,还是《第五元素》等作品中,都不乏相似的主角。
他们的爱意、温柔隐藏在外表下,并不流露在外。他们与人群隔离,同社会格格不入。而影片收尾,往往是在苦难和黑暗中,人性指引他们实现救赎。
《狗神》中的道格,是这类“吕克·贝松式主角”的进一步极致化。在残酷窒息的现实处境中,孤独的道格拉斯一度无法安放“自我”的位置。他喜欢变装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妆容之下,可以进入到另一个角色中,忘记自己遍体鳞伤的身体。
直到影片最后,他满怀心中的爱意与信仰,以自己真实的样子坦然赴死,观众才理解到:他终于在那一刻,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获得了人性的救赎时刻。
身体上的伤害、社会对边缘者的排斥,都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但自我的存在,是可以被他所选择的。道格拉斯哪怕承受了一生的痛苦,但他从未失去爱与善良,从未失去对自己生活的主控权。他敢于站上舞台,敢于站出来保护与他一样的弱势群体,最终也敢于叫板命运的不公。
只有自由选择、自己创造自己生活的人,才拥有真正的存在。这种存在方式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自我救赎。
或许有观众会觉得,吕克·贝松在《狗神》里讲的故事过于离奇。但不妨从上面几个角度,将这部电影看作是一场有着社会寓言性的黑色童话。
它揭示出世界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但也充满希望和勇气。
道格拉斯纵然身处人生的寒夜中,依旧“爱我所爱”,尽一切可能去温暖自己,活出精彩的一生。纵然残酷,却也足够鼓舞人心。
原标题:《吕克·贝松,凭新片《狗神》重回巅峰》
作者:徐若风,独立影评人,策划、运营电影自媒体“徐若风”“风影电影”。
编辑:海边的卡夫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9 12:45:4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