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星期文库
世相走笔之四
“扎”你有商量
说起“扎”字,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尖锐物件,容易联想到一些出血场面。但在生活中,关于“扎”字还有一层特别的意义。此“扎”,目的不是让人出血,而是让人出钱请客吃饭,基本可分为三类。
一是硬“扎”。这类“扎”不需要理由,直来直去,想“扎”就“扎”,“扎”得你毫无准备,“扎”得你无所适从。“哥们儿,今天就吃你了,你看如何?如果没钱,哥几个可以借给你。”这话都说了,你要是临阵脱逃,肯定会被人瞧不起。再就是,平时也没少吃人家的,不请客从情理上也说过不去。于是,强装笑颜,好不乐哉!
第二类是软“扎”。这类“扎”比较讲理,一般都是被“扎”者有了喜事,比如升职获奖之类。借此由头,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不断地“提醒”他,使他坐在喜悦的浪尖上情不自禁,比较顺利地就把大家领到了饭店。这顿饭吃得比较舒畅,请者愿意,吃者满意。末了,大家还会许下美好的愿望,盼望还有人再得奖再升职,大家好再撮一顿。
第三类是忽悠“扎”。这类“扎”师出无名,但颇具艺术性。“扎”者一般都选择在临近饭点时找到目标,不停地在其身边絮叨,东拉西扯地套近乎,把对方哄得挺开心。最后他会突然说一句:“唉哟,中午还没地方吃饭呢。”这时,若目标是手头宽绰比较大方的人,肯定会说:“我请你吧。”笔者有一友,擅长“扎”人,想让另一友请客,百般施计没有得逞,最后直接闯入其家,迫其就范。当然,此人也没少被别人“扎”,可他就喜欢“扎”,“扎”竟然成了他的一大乐趣。
想要对付“扎”,只有两招。一是别扎堆,我行我素,独来独往。二是遇“扎”便拖,可拖得久了,就会落下小气的名声。而“扎”者没能得逞,也会觉得没面子,要是刚被“扎”过,自己却没“扎”回来,气更不顺。这样的“扎”就有点变了味,接近于讹,让人消受不起。
笔者不敢说“扎”是一种陋习,但它也绝非美德。因为,“扎”者在付诸行动时,或多或少都存有一种嫉妒或占便宜的心理,即使对朋友也不例外。
与“扎”相比,AA制,真的是一种美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