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马哈蒂尔称“我们想跟中国友好,但美国要所有人对抗中国”,华春莹转发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05-27 07:35:00 来源:环球网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我们想跟中国友好,但是美国告诉所有人‘请对抗中国……’”,5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段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受访时视频,引发讨论。马哈蒂尔在受访时点名美国,指责美国要求他国“对抗中国,施压中国,制裁中国”。

马哈蒂尔称“我们想跟中国友好,但美国要所有人对抗中国”,华春莹转发

华春莹转发的马哈蒂尔受访片段

据日媒此前报道,当地时间5月24日,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在东京出席驻日外国记者协会活动。华春莹发布的视频为马哈蒂尔受访时的一个片段。根据视频,马哈蒂尔在谈及中国时说道,“我们想要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为何其他国家做不到呢?

但是,美国告诉所有人‘请对抗中国,请施压中国,制裁中国’。”

马哈蒂尔接着问道,美国的这种做法“将会得到中方什么样的反应呢?”他补充说,“我们最好能坐下来相互沟通,而不是切断外交关系” 。

据日本“J-CAST”新闻网报道,在24日受访时,马哈蒂尔还对日前在广岛召开的七国集团(G7)峰会等议题做出评论。马哈蒂尔说,G7峰会“召集了拥有同样想法的国家”,会议“就像在自言自语”。他补充说,“召集拥有同样想法的国家,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这不叫引领国际社会”。

马哈蒂尔现年97岁,是马来西亚任职时间最长的领导人。近一年来他在接受英国、日本等国媒体采访时多次谈及中美关系现状,敦促美国应设法与中国改善关系,并呼吁东南亚国家向中国靠拢。5月初,年近98岁的马哈蒂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视频专访时再次表示,美国不应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美国把精力和资源用在对抗与备战上对美中两国和世界都没有好处。他赞赏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并称中国已成功地扮演着“和平缔造者”的角色。

马哈蒂尔受访:美国和北约不想看到中国扮演和平缔造者的角色

“中国在发展,美国必须接受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时代会到来”,“中国的哲学不是征服和占领别国,东盟国家需要远离美国和西方对中国的挑衅”。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是中国人民敬重的老朋友,近一年来他在接受英国、日本等国媒体采访时多次谈及中美关系现状,敦促美国应设法与中国改善关系,并呼吁东南亚国家向中国靠拢。5月初,年近98岁的马哈蒂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视频专访时再次表示,美国不应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美国把精力和资源用在对抗与备战上对美中两国和世界都没有好处。他赞赏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并称中国已成功地扮演着“和平缔造者”的角色。

马哈蒂尔称“我们想跟中国友好,但美国要所有人对抗中国”,华春莹转发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接受《环球时报》记者视频专访

“美国是台海紧张局势的获益者”

环球时报:您如何预测未来十年内中美关系的走向?两国有多大可能发生直接冲突?

马哈蒂尔:我认为美国在寻求挑衅。去年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就是一种挑衅,同时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在紧张的局势下,总是会有对战争的准备。北京将提升自己的军事能力,台湾方面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台湾方面要从美国购买武器,这意味着美国是台海紧张局势的获益者。没有台海的紧张局势,美国就没法卖给台湾当局武器。

我希望美国人和中国人都能认识到,对抗和战争对两国都没有好处。我们应该学会共存。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彼此都是邻居。如果关系紧张,我们就无法把精力真正花在促进国家发展和更富裕上。把资源花费在对抗和备战上,这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东盟国家希望与所有国家成为朋友。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我们同时也与美国有大量贸易。因此,和平相处,所有国家都会繁荣。

环球时报:不久前,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开会讨论减少对美元依赖的话题。您如何看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去美元化的趋势?

马哈蒂尔:很久以前,我就曾建议过,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可以使用一种共同货币,用于地区间的贸易。美元做全球贸易货币,美国一直从中获得好处,因此,当我们提出“东亚贸易货币”的想法时,美国自然会不高兴,并采取反对举措。

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拒绝使用美元进行交易。比如,俄罗斯人坚持认为应该能用卢布或其他货币来交易,他们愿意这么做。如果很多国家都认为自己需要美元时,美元就获得了高价值,而如果我们使用自己的货币,那就会减少对美元的需求,继而导致美元的贬值。

今天,世界正在发生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美元作为全球贸易货币的基础,但现在许多国家的想法已发生变化。我提出的有关“东亚贸易货币”的建议已经为很多国家所接受。

“我们保留了亚洲的传统价值观”

环球时报:很多观点认为,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决定了两国矛盾难以化解。对此,您如何看?两国是否有能力管控好彼此的意识形态分歧?

马哈蒂尔:这是一件困难的事。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不同,但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国家,我们希望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友好相处,不论它们的意识形态是怎样的。我们不在乎一个国家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我们想和各个国家做生意。

采取怎样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各国不应向外输出意识形态,只有这样,才有和平。我想如果美国不试图在其他国家推动“民主”,我们的世界会和平很多。争论谁的意识形态更受支持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所有国家都应该被允许拥有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

环球时报:您认为亚洲价值观和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观”有什么不同?我们注意到,您很看好亚洲的前景,为什么?

马哈蒂尔:我们可以看到亚洲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比如,今天西方人非常崇尚“自由主义”,他们已经抛弃了很多道德价值观,婚姻不再被尊重,就连家庭也被赋予了不同的解读,一切都以“自由主义”为第一目标。

但在亚洲,我们仍信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仍然认为道德很重要,我们依旧重视婚姻和家庭制度。比如在中国,儒家思想依然在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可以说,我们保留了亚洲的传统价值观,而西方抛弃了它们的道德价值观。

此外,在政治上,西方一直寻求亚洲国家改变,建立所谓的“民主国家”,甚至推翻(一些亚洲国家的)政府,建立新的政权,而且西方在以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方式去做这些事情。中国或许也希望更多国家接受社会主义,但它没有咄咄逼人地去推动这件事。比如,中国知道我们马来西亚人不是社会主义者,他们也没有让我们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马哈蒂尔称“我们想跟中国友好,但美国要所有人对抗中国”,华春莹转发

马哈蒂尔

“美国和北约不想看到中国扮演和平缔造者的角色”

环球时报:您如何评价乌克兰危机对全球秩序的影响?

马哈蒂尔:我反对战争,因为战争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造成很多人死亡和巨大损失。我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最终将不得不寻求某种解决方案。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彼此讨论、协商,或通过国际法庭来解决彼此间的问题。我不认为欧洲应当被分为“西方的欧洲”和“东方的欧洲”两个部分,并总是彼此对抗甚至开战。

但是,我感觉现在双方仍想通过军事方式解决矛盾,这不是一个好主意。之前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就有过战争,但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就算其中一方(在战场上)赢了,其实依然会失去很多。

在欧洲,乌克兰一度属于俄罗斯的阵营,后来又脱离出来,我觉得欧洲应为此而感到高兴,但他们又希望乌克兰加入反对俄罗斯的北约阵营。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感受到了威胁。邀请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一种挑衅。事实上,如果乌克兰不寻求加入北约,我相信俄罗斯会认为自己面临的威胁小一些,也不会出现对抗。而一旦对抗过程开启,俄罗斯会抢先采取行动。

中国在这场危机中扮演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新角色,那就是和平缔造者。中国正试图推动乌克兰和俄罗斯通过和谈来解决双方之间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角色。

作为和平的缔造者,中国在这方面一直很成功。如伊朗和沙特长期不和,但在中国的努力下,他们正在停止对抗。这是中国的巨大成功,中国应当继续发挥这样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在世界上推动和平、贸易与共同繁荣的国家。

美国和北约不想看到中国扮演这个角色,但事实是战争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战斗和杀戮如果继续,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环球时报:您认为俄乌冲突导致其他国家卷入,甚至演变成一场世界级大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马哈蒂尔:我们已经受到这场战争的影响,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受到了影响。大家的生活费用上涨了,很多国家已难以获得来自乌克兰的粮食供应。此外,美国试图让其他国家都加入其反对俄罗斯的行动,而俄罗斯也在寻找支持它的友好国家。我认为,“东方集团”和“西方集团”的对抗在加剧,这有可能升级为一场世界级的大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8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马来西亚前总理:美国反俄政策正在推动世界走向大战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马哈蒂尔表示,美国试图让其他国家都加入其反对俄罗斯的行动,而俄罗斯也在寻找支持它的友好国家。他认为,“东方集团”和“西方集团”的对抗在加剧,这有可能升级为一
2023-05-08 12:30:00
中国渔船被扣,美英火上浇油,马哈蒂尔的话,是给中国的暗示
...,并借机对中方施压,联想到不久之前,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对美国的点名批评,整件事情顿时变得微妙了起来。【路透社报道截图】中国渔船被扣押,美英火上浇油据美联社报道称,不久前马
2023-06-05 12:21:00
马来西亚够仗义,指责美国挑起台海危机,呼吁东盟国家不要上当
据观察者网报道,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日前在出席一次论坛时,公开指责美国挑起台海危机。美国想要中国大陆与台湾对抗,但东盟国家没必要卷入其中。另外,马哈蒂尔还呼吁东盟国家在日益激烈
2024-05-25 15:2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吉隆坡3月2日电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于3月1日接受土著权威党的顾问聘书及党证。现年97岁的马哈蒂尔在近三年中三易其所在政党。土著权威党成立于2019年,是
2023-03-03 15:11:00
中国修的铁路,大马要延伸到泰国,借花献佛前,得给中方打声招呼
...在该地区内的战略布局也会遭受挑战。【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内部不稳定的政治格局,对该铁路增添了不确定性。2018年5月,马来西亚原来执政的国民阵线,被反对
2024-03-30 13:34:00
外媒:98岁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再次入院
...透社和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98岁的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再次入院。其办公室发言人13日证实,马哈蒂尔已经入住国家心脏中心,但没有透露入院原因。图片来源:路透社报道截图报道
2024-02-13 23:06:00
...西亚反贪污委员会负责人阿扎姆·巴基25日证实,前总理马哈蒂尔因财产申报问题正接受该委员会调查,但他拒绝透露该案细节。据马新社报道,阿扎姆·巴基对媒体表示,目前调查正在进行中,
2024-04-26 14:17:00
这个邻国总理,对中国够意思!
...亚带来了众多的旅游收入。曾经是安瓦尔老师也是政敌的马哈蒂尔,一次谈到中国和西方的对比,也很感慨地说: 我到很多地方都有人问我,你怎么看中国,你怕不怕中国。我说,中国没有什么
2024-06-22 10:27:00
...就差临门一脚,就能坐上总理的宝座。结果,导师马哈蒂尔反手朝他甩来一个惊喜大礼包,不仅把他送回起跑线上,还将他逼入绝境……
2022-12-12 15:37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中国网11月12日讯(记者李智)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将于11月13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
2025-11-12 13:51:00
有记者问:美东时间11月10日,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在《联邦纪事》上发布公告,宣布暂停实施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一年。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
2025-11-12 03:44:00
中国网11月11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加拿大外长阿南德通电话。王毅表示
2025-11-11 20:04:00
中使馆:两艘中国渔船在韩国附近海域倾覆,致2人死亡12人失踪
中国网11月11日讯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11日晚间发布消息称,据中国驻光州总领馆通报,11月9日、10日,两艘中国渔船先后在韩国附近海域倾覆
2025-11-11 22:11:00
据韩联社10日消息,一艘中国渔船在韩国群山附近海域倾覆,船上共9人。来源 新华社编辑 何涛二审 杨韬三审 刘丹
2025-11-10 14:44:00
中国网11月10日讯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暂停实施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措施答记者问。有记者问:美东时间11月9日
2025-11-10 21:28:00
2025“中国南京周”探索遗产保护与文旅创新
“文学之都”对话“音乐之城”2025“中国南京周”探索遗产保护与文旅创新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当地时间11月7日,南京—莱比锡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创新交流会在德国“文化艺术中心”莱比锡举行
2025-11-10 08:00:0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方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的声明答记者问问:近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在个人社交媒体账户发布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的声明
2025-11-09 23:07:00
美国佛州一车辆高速冲撞行人 已致4死11伤
当地时间11月8日凌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失控冲撞行人并撞入商铺,造成至少4人死亡
2025-11-09 12:42:00
责编:刘强、卢思宇
2025-11-09 06:50:00
11月8日上午,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下一代互联网”论坛在浙江乌镇举办。面对人民日报海外网的镜头,加纳教科网董事长,被誉为“非洲互联网之父”的尼·奎诺表示,在互联网发展的进程
2025-11-08 15:59:00
台风“海鸥”已致菲律宾204人死亡 109人失踪
△菲律宾宿务省发生洪水灾情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消息,截至11月8日上午6时,台风“海鸥”已经导致菲律宾204人死亡,109人失踪
2025-11-08 15:21:00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首席检察官办公室7日发表声明,对包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的37名嫌疑人发出逮捕令,指控他们涉嫌在加沙地带犯下“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
2025-11-08 13:47:00
秋风扫尽落叶,万物悄然收藏。11月7日,立冬,这天起冬季正式拉开序幕,人们如何迎接冬季的到来,有着怎样的期待?记者走上街头
2025-11-07 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