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故乡的泥土》卖粮打白条十分真实,但粮食为何增收,言之不详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11-20 10:26:00 来源:大叔谈娱乐

11月20日,电视剧《故乡的泥土》播出至第13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包产到户之后的沙窝村实现了粮食大丰收,继而,出现了农民们去粮站卖粮的时候,粮站只能打白条的问题。这个大情节,是较为真实的,应该给剧作点赞。显然,编剧是经历过那个年代,并且对那个年代进行了一定量的观察的。当然,我认为,编剧的观察依旧不够细致,浮于表面。

《故乡的泥土》卖粮打白条十分真实,但粮食为何增收,言之不详

先说卖粮打白条的事儿。这个事儿,相对真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确实出现了粮食大丰收的景象。而部分粮站,是没有那么大的库存的,说白了,粮食已经存不下了。所以,全国很多粮站都出现了只能给卖粮农民打白条的情况。粮站用这种方式,逼迫农民把粮食存在自己家里。

其实,各地农民,也都有自己储存粮食的方式和方法,青年观众们不用担心。中国农民自己存粮食几千年了,早就是熟稔得很。部分比较贫困的农村,其实还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即便是粮食大丰收了,农民们都不卖粮啊,而是自己储存起来,等第二年的粮食已经大丰收了之后,才卖上一年的。中国农民饿怕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因此,粮站打白条的事情,只是短暂出现。

《故乡的泥土》卖粮打白条十分真实,但粮食为何增收,言之不详

再说粮食丰收。《故乡的泥土》当中,通过老支书和另一位老同志的对话,告知观众,粮食已经从亩产三百斤,一跃成为亩产六百斤。这也是相对真实的。在这个亩产数量上,编剧是有生活的。这个亩产,讲的是小麦的亩产,不是咱们南方观众熟悉的水稻哈,也不是秋季的玉米哈。这里,需要重点标注一下。

那位问了,咱们中国当下,北方小麦的最高亩产,能实现多少呢?平均亩产上八百斤,应该不太难,最高亩产,有过千斤的。咱们当下和曾经比,粮食增产,确实翻了好几番。粮食为什么会增产呢?这里边,有很多原因,《故乡的泥土》在处理这个“原因”问题上,又显得编剧肤浅了,没有深入生活了。

《故乡的泥土》卖粮打白条十分真实,但粮食为何增收,言之不详

在古代的时候,咱们中国农民种粮食,绝大多数的时候就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了,不洪涝不干旱了,一年两季亩产三百斤粮食,就不错了。咱们不妨具体一下,聊华北平原,尤其是滹沱河流域,这么聊,更容易出具体的真实。明代末年,玉米来到北方,滹沱河一带开始种植,一年两季的亩产,才正式上三百斤。

49年之后,滹沱河流域的亩产开始出现上升。原因是什么呢?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49年之后,拾粪运动是一代人的记忆。这里讲的粪,不仅仅是人畜排泄出来的经过发酵的粪便,更包括一些土炕形成的带着硫化物的土坯。很多生产队也自己生产“粪”。大家都知道,多上粪,才能多增产。当年,牲口要是在外边拉泡屎,大家伙赶紧把这泡屎抢了。这不是和青年朋友们开玩笑。

《故乡的泥土》卖粮打白条十分真实,但粮食为何增收,言之不详

同时,49年之后,滹沱河流域也开始修水库。日本鬼子占领华北之后,就开始修水渠了。现在华北平原上的那个石津总灌渠,前身就是日本鬼子搞的。他们当年想要把那个灌溉渠修成两用的,一边灌溉,一边航运。航运的目的,就是把河北井陉的煤矿运到天津港去。49年之后,石津总灌渠依旧发挥着灌溉的作用。同时,60年代,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相继修建,虽然造成了滹沱河下游没水,但石津总灌渠水源充足了,灌溉更充分了。有水灌溉,就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状态。

到了七十年代,中国在农业上还有俩变化。一个是,大量化肥厂出现了。另一个,很多高科技的高产量的种子出现了。日本方面对咱们也有援助,这一点,不应该日本鬼子侵略过咱们,咱们就否定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日本。这两个变化,促成了八十年代初期的连续多年的粮食大丰收。这是编剧在《故乡的泥土》当中忽略或者故意忽略的事情。

《故乡的泥土》卖粮打白条十分真实,但粮食为何增收,言之不详

我们讲八十年代初粮食大丰收这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功劳全部归为包产到户上。这就不够全面了。包产到户,调动农民劳动积极性,当然会大丰收,但是,化肥和种子的新变化,也是重要的原因,而且是非常重的。乃至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修建的那些农业灌溉水利工程,也是有粮食大丰收的重要贡献力量的。这些力量共同作用,带来了八十年代的连续多年的大丰收。

编剧只说包产到户带来大丰收,就把这件事情说单薄了。一个最有效的对比便是,中国农业“包产到户”搞了几千年了,粮食还不是亩产二三百斤嘛。为什么到了八十年代初,就迅速提升到六七百斤了呢。灌溉、化肥、种子、劳动积极性,缺一不可。文学影视作品,要真实现自己的史学价值,就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得扎扎实实才行。《故乡的泥土》有讲时代真实的意思,但缺一些能力。《故乡的泥土》就像是剧情当中的那件破军装,漏洞百出,但它依旧是军装,我写剧评的意义,似乎更像是出来给它缝缝补补,努力让它成为体面的衣服。(文/马庆云)/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0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敢于“三突破” “泥土”自芬芳 ——电视剧《故乡的泥土》创作
...态度,给予大胆描写和高度还原。如卖粮难、粮食收购打白条问题,我们在剧中通过各级干部帮农民解决白条问题和杨春雪带领村民化解卖粮难,以及国家及时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使这一负面事
2024-11-14 14:07:00
《故乡的泥土》老支书下线很悬浮,捐粮食,不如改成缴三提五统
11月26日,电视剧《故乡的泥土》播出至第28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老支书为了保护仓库当中的粮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刘佩琦老师饰演的这位老支书角色,在这部电视剧作品当中正
2024-11-27 18:55:00
刘小伟谈《故乡的泥土》
...么难题?刘小伟:一是历史问题能不能写。比如收粮食打白条,当时争得面红耳赤。编剧觉得不能回避,必须正面描写干部如何帮助农民解决困难,以及农民自救的智慧。二是男女主谈恋爱能否修成
2024-11-19 09:20:00
农民热爱耕地还是热爱私产?《故乡的泥土》强行煽情,真没必要
11月25日,电视剧《故乡的泥土》播出至第25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出现了很多农民和耕地的桥段内容。这些内容,虽然严重失真,但却有讨论一下的必要。农民和耕地之间的关系问题,
2024-11-25 12:48:00
电视剧《故乡的泥土》研讨会在京举办
...版《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2月30日第 07 版)《故乡的泥土》剧照。出品方供图本报电(杨洁)日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电视剧《故乡的泥土》研讨会在北京举
2024-12-30 05:39:00
《故乡的泥土》总编剧田运章:家乡土地是我的生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最近,电视剧《故乡的泥土》在央视播出。该剧根据河北知名作家田运章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从大包干到乡村振兴三代农民不忘初心、扎根泥土、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从
2024-12-08 10:17:00
《故乡的泥土》直到父亲遗嘱曝光,高石条才知,杨春雪为何要离婚
《故乡的泥土》是由习辛执导,马藜、张粟、闫学晶、刘佩琦主演的一部当代农村剧,该剧改编自聚焦土地和粮食的现实题材同名小说,虽然演员人气不高,但是播出效果却极好。在电视剧《故乡的泥土
2024-11-24 16:15:00
《故乡的泥土》:充满烟火气的农民生活变迁史
...电视台、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的电视剧《故乡的泥土》在CCTV-8电视剧频道开播。该剧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时代变革下,扎根泥土的村民利用缝纫技术和烧砖手艺,让金沙窝村从
2024-11-22 22:13:00
《故乡的泥土》定档央八,农村剧,年代剧,中老年观众收视爆款剧
...电视剧频道的节目单。节目单内容显示,电视剧《故乡的泥土》11月13日央视电视剧频道晚间黄金时间正式开播。这部电视剧由马藜、张粟等演员主演,刘佩琦、闫学晶、王丽云等知名演员均在
2024-11-11 09:07: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电影《731》上映 演员冯文娟:这部电影必须由中国人去拍,要让全世界看见历史
大皖新闻讯 9月18日,抗战题材电影《731》正式上映。在电影上映首日,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影片主演之一的冯文娟。“我觉得这是一个必须要拍出来的题材
2025-09-18 17:17:00
岳峰小学英语暑假特色实践课程成果展
鲁网9月18日讯近日,岳峰小学英语教研组以多元特色课程为载体,让英语学习走出课本、融入假期,为学生打造了充实有趣的成长时光
2025-09-18 16:13:00
大皖新闻媒体宣传合作支持 电影《731》公映首日票房直奔三亿
大皖新闻讯 9月18日,电影《731》正式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垂死挣扎,在黑龙江哈尔滨开展细菌战研究
2025-09-18 16:05:00
《731》首日票房破2亿
电影《731》票房势如破竹,9月18日13:58,首日票房已经正式突破2亿,观影人次541万,总票房突破2.5亿。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殷维
2025-09-18 15:31:00
大众网记者 孙瑛娜 德州报道
2025-09-18 15:58:00
泰安市崇信学校开展“070勇敢者行动”反欺凌宣传周系列活动
鲁网9月18日讯为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营造安全、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学校于9月8日正式启动“070勇敢者行动”防欺凌宣传周专项系列活动
2025-09-18 14:27:00
岳峰小学举行2025级新生非遗文化游园活动
鲁网9月18日讯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近日,岳峰小学开展了“心中有座山,文化润童年”2025级新生非遗游园活动
2025-09-18 14:28:00
美高梅魔法生态项目即将非凡启幕
钓鱼台美高梅酒店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将于10月正式启动“美高梅魔法生态”项目,以魔术艺术为核心驱动力,开创跨界文旅新体验
2025-09-18 13:53:00
何以中国丨书香长江,美育当下
金风送爽,书香满江城。9月19日至21日,“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将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汇聚40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
2025-09-18 13:10:00
一笔一世界——清华美院直播解锁中国画“写生、临摹、创新”三重门
近日,《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推出中国画创作主题沉浸式直播,艺术家马楚航以 “林籁起予” 展览为依托
2025-09-18 13:42:00
9月17日,重大历史题材影片《731》在哈尔滨市举行全球首映式。该片自筹备之初就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其上映不是一次简单的新片宣发
2025-09-18 11:39:00
贵阳“城超”开幕式蓄势待发 160+350名演员点燃足球激情
9月17日,2025年城市足球邀请赛主题曲舞蹈《足够爽》正进入冲刺排练阶段。伴着欢快热辣的旋律,160名舞蹈演员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细节——抬手角度
2025-09-18 13:07:00
纪君诗词暨楷书作品展在中国画都美术馆开展
鲁网9月17日讯(记者 王玉龙)9月17日,纪君诗词暨楷书作品展在潍坊中国画都美术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10月4日。本次展览展出纪君诗词暨楷书作品近二百幅
2025-09-18 09:08:00
9月8日梁龙新专辑汽水音乐首发,共赴「梁龙个人专辑首映会」,遇见百年不遇的自己
提起梁龙,最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词眼,总少不了“特立独行”。有些是因为他的舞台:唢呐一响,东北二人转混着摇滚的劲儿直冲耳膜
2025-09-18 08:09:00
警校生原创《火力全开》燃爆“苏超”赛场
草稿纸上写词,洗手间里录音警校生原创《火力全开》燃爆“苏超”赛场李子涵在“苏超”赛场唱响原创歌曲《火力全开》。 受访者提供□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实习生黄佳琪“人生梦想
2025-09-18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