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当航天员在刚刚建造完成的中国空间站内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饮用着循环水、吃着口味丰富的饭菜、忙碌而有序地工作、在独立的小空间里安心入睡……有这样一群人,正在时刻关注着航天员在天上的一举一动。他们是离航天员最近的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工作人员。随着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成,作为“中国航天员成长的摇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培养人、保障人、研究人”的职能使命也越来越具挑战。
新闻频道《两总话天宫》系列节目,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各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展现新时代中国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突破和成就。今天(1月1日)的《两总话天宫》,我们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一同探寻飞天幕后的故事。
记者见到黄伟芬的时候,她正在模拟失重水槽边与工作人员交流航天员的训练情况。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是我们的航天员出舱活动最重要的一个训练设施,是模拟失重水槽。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训练是航天员必须要完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的训练。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是组装、建造空间站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技术,所以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训练就是航天员非常重要的必须要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
总台央视记者 刘洁:这个模拟失重训练水槽是2007年投入建成使用的,至今已经有18名航天员在这里参加过训练。这个就是航天员在水槽里训练时穿着的水下训练航天服。训练时,潜水员会通过调整这些配重铅块的数量或者位置来进行配平,以便调整航天员的姿态,模拟失重环境的操作效应。除了这个训练水槽之外,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发了更多的训练设备。这里就是针对空间站出舱任务特点的出舱活动程序训练模拟器。训练时,航天员被悬吊在空中,最大程度模拟太空环境的情况下,进行舱外服的使用、设备操作、舱外活动程序等一系列训练。从2017年3月开始,航天员的训练就全面转向了为空间站任务做准备,训练涉及了8大类200多个项目,数千个训练单元。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包括基础理论、体质训练、心理训练、救生生存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以及大量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和飞行程序任务模拟训练以及大型的联合演练。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里头,我们重点是围绕着空间站出舱活动,将会对接机械臂的操控以及大量的科学空间科学试实验来进行强化的训练。在以往训练的基础上,针对空间站任务的特点,我们重点强化了比如说身体素质的训练、强化了力量的训练,力量素质的训练就是上肢的力量和核心肌群的力量的训练。
日复一日海量的训练,千锤百炼就是为了最终飞天那一刻。成功飞天的航天员在空间站里工作生活,他们所展现出来的从容自信的状态不仅来自于平时充分的训练与准备,还来自于一份心安。这份心安,正是源于地面24小时值守的工作人员。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值守,是要在航天员需要的时候,我们要及时提供有效的支持,这个支持我们是从航天员的工作、健康、生活这几个方面,还有心理这几个方面来提供支持的。当他们需要的时候或者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要配合航天员一起、协助航天员一起对问题进行排查,排查的过程也是要天地一起来配合的。
空间站工程实施以来,为满足航天员长期驻留的需要,科研人员承担了许多开创性任务:环控生保系统将尿经过提纯后,变成可饮用的水;航天食品达到120余种,突出个体化设计;空间站系统配置“太空跑台”等在轨锻炼装备,为航天员提供丰富的锻炼方式;空间站舱外服的功能性、舒适性不断改进优化,能够满足多次出舱使用,每次出舱时间能长达数小时;研制出先进的航天医学实验平台,将更加系统深入地探索人类重大医学和健康问题。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所有的科研人员,在航天员背后的这些幕后英雄,他们身上我觉得最充分体现、最闪光的一点就是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载人航天精神是千千万万航天人最真实的一个写照,这些是很具体的,会体现在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体现在我们攻克的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攻克的各种各样的难题中,体现在大家加班加点、挑灯夜战,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辛勤工作当中。
2003年10月,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到现在,已经有10批16名航天员造访太空。中国载人航天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迈进空间站时代。目前第四批航天员也已开启选拔。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空间站任务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飞行时间非常长,我们要飞行3—6个月的时间,同时,航天员要完成出舱活动等非常艰巨复杂的任务,这是前期远远不能相比的,所以在空间站任务里对航天员以及航天员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航天员的知识技能的要求也显著提高了,因为在空间站任务中,航天员要完成大量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比如出舱活动,然后还要对空间站组合体进行大量的维护维修,还有监控管理,所以航天员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对于航天员系统来讲,因为航天员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航天员,选拔训练出合格的乘组胜任飞行,然后还要保障航天员能够健康生活、高效工作,圆满地完成任务,所以对航天员系统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1 1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