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场夏日的暴雨之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场镇王坝村驻村干部刘德柱的身影又出现在玉米地里。
“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查看倒伏和病虫害情况。”谈起玉米的养护管理,刘德柱颇有心得,“今年村里的玉米制种又新增了200亩,我们用心一点,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一点,村民分红就多一点。”
言辞朴实、面容黝黑,3年的驻村时光,让这个曾分管销售的电子商务公司经理多了不少“反差感”。谈及主动申请继续驻村的理由,刘德柱直言:“留在村里就像玉米种在地里一样踏实。”
初到王坝,正逢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贵阳市推动建设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王坝村1000亩土地被纳入基地范围。基地的日常运作,需要大量用工,相较于传统的农耕村落,王坝村具有典型的产业发展资源。
但在聊天过程中,村民们有三句话绕不开:“远了顾不到家,近了挣不到钱”“这是外头的公司,我们做了活看不到保障”“有关系才有活路,没关系去哪里找工做”围绕这三句话,刘德柱跟随村书记罗启文走访了200多位村民,写下了300多页的走访记录。每一场走访下来,两个人都要交谈到深夜。
2022年中秋节过后,在基地长期务工的村民与公司产生了矛盾,村民务工的权益没有得到合理保障,村“两委”一时很被动。刘德柱立马入户做工作,情绪安抚了,但上面那“三个诉求”依然摆在面前。
这一年冬天,区里积极鼓励发展壮大村集体“1+1”经济,那天参加完区委组织部的动员大会回去已经是晚上了,刘德柱拿着方案来到罗启文家。两个人谈到半夜,彼此都认为,发展“1+1”集体经济,是解决问题的契机。
接下来,寻找合作项目。一家生态材料加工的企业看中了王坝村平展的土地资源,提出修建厂房。几番讨论下来,大家还是觉得不妥。“乡村要像乡村,必须要把土地种好才行”“要考虑到原来的劳动力都是从事农业生产,这些项目能不能做得来是个问题”“村民收益看得见不”……党员们提出了很多疑惑。
就这样,前后对接了五六个项目,刘德柱均摇了摇头。当玉米制种基地项目“端上桌”时,大伙儿眼睛都亮了起来。“我们230亩基地以及自动化喷灌系统,完全可以满足制种基地玉米的生长要求。”几轮疲惫的商议洽谈后,刘德柱终于看到了曙光。
许是自己就是做销售的,刘德柱更注重把东西卖掉卖好。2023年,兼顾销售保障和风险规避,王坝村成立了自己的“1+1”混合所有制公司贵州瑞赋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44名村民入股公司。公司挂牌成立后的那个晚上,刘德柱回到住所,在灯下一口气写好了继续驻村的申请。
经过奋斗,到去年底,王坝村集体公司利润达70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资金的15%、共计13857元用于发放村干部绩效奖励,再减去安全基金、公益基金、发展基金,村集体和入股村民共计分红18多万元。“分红大会上,看到大家的笑脸,我很开心。”刘德柱笑着回忆。
有了钱,今年村“两委”按照“村民心愿单”,办了很多新事好事,从2.66公里的老路基维修到智慧村庄摄像头安装,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德柱,进来吃饭再走,今天刚挖的洋芋香得很。”从地里返回办公室已是午饭时间,村民罗大金热情邀约刘德柱进家吃饭。
3年过去了,刘德柱没有走。村民说:“刘书记,你留得住,留得好!”
通讯员 龚晓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9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