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繁花》热映,上海的黄河路走红。我不由忆起50年前的一段往事,一缕少年时代朦胧的情缘。
上世纪六十年代,受“大串连”的影响,我们南京外国语学校的5个初中男生从上海乘火车奔赴江西井冈山。火车上不仅过道和车厢连接处挤满了人,连座位下面也躺着人。我们5个男生和上海某女中的几个女同学,一同挤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刚开始大家都站着,还有点空间,后来累了就挨着坐在地上,也顾不上男女授受不亲了,晚上困了就互相靠着睡着了。
记得我紧挨着一个瘦瘦高高的女同学,她的头靠在我的肩膀上,长长的头发弄得我脖子痒痒的,我们的腿也贴在一起。那时我十四五岁,从来没有和女生如此近距离接触过,我不敢动。后来我实在腿酸得难受,动弹了一下把她碰醒了。她睡意蒙眬地看着我,一脸绯红地说了一句“不好意思”,赶紧把头从我肩膀上挪开了。我笑着说:“没关系。”上海女孩说话细声细语,长长的睫毛很动人。
“去井冈山?”“是呀,你们也是?”我们轻轻聊了起来。知道我们是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姑娘露出羡慕的眼神。知道她是女中的,我也很好奇。聊天中,我发现她和我一样读初二,顿觉亲切许多。列车夜行,旁边是熟睡的同伴,我们没有深聊,但应该都给对方留下了好印象。尤其是我,心里甜丝丝的。
到清江换船时,两拨人分开了,我有点后悔没问她的姓名。没想到,后来我们在吉安和火车上的几位上海女生又遇上了,大家坐上了同一辆开往井冈山的汽车。等待出发那一晚,我买来烧饼,大家一起就餐,嘻嘻哈哈地聊了大半夜,又紧挨着睡了一觉。第二天的盘山路十分险峻,不时能听到女生们的尖叫声。
来到井冈山后,我看到一位山民正在刚削好的青竹扁担上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个字。我拿出一枚像章,提出与他交换,山民很高兴地答应了。那位和我有过交流的上海女生对这根扁担也很喜欢,得知没有多余的扁担之后,女生露出失望的眼神,长长的睫毛充满了凄美感。
离开井冈山的时候,我们在汽车站告别。我想起女生当初对扁担喜爱的眼神,于是在最后一刻大胆地跑过去,对她说:“扁担送你,留个纪念!”又用只有她能听到的声音说:“能不能给我一个地址?”女生脸一红,接过扁担,说了一声“谢谢”,在书包里找出笔记本写了地址,撕下来折了两折递给我。
女生姓桂,家住上海黄河路。回宁后,我给她写了第一封信,介绍了学校的形势和个人情况,信的末尾说了一句“火车上的感觉真好”。她很快回信了,字体娟秀,文笔流畅,除了感谢我送她扁担,还说井冈山给她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们通了几封信。我告诉她,一些同学参军和下乡了,我留校复课了。她告诉我,女中改为普通中学了,她已经报名插队,就在上海的浦东。我说,能寄给我一张照片吗?她说,算了吧,没有好照片。后来我们渐行渐远,不再联系。多年后听说她回城进了工厂,上了大学,在上海某中学任教。
看《繁花》时,总想看看黄河路的街景,特别是老上海的弄堂,想象着那位女生住的地方。不知那根烫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青竹扁担,还在不在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1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