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余嘉
12月7日出台“新十条”,12月12日宣布行程码即将下线,不少苏州人激动起来。当天的朋友圈里最多的欢乐,就来自晒行程码截图,能截到12点12分或者23点59分的,固然是大赢家,错过了几秒的也照样晒,感觉个个都成了历史的见证者。再加上此前半个月,苏州就已经“先下手为强,率先包机出国招商”,还有刚刚过去的“双十二”之“热潮涌动”,以及12月16日宣布的苏州各医疗门诊亦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于是,我准备出去走走。
要说苏州古城的代表性街巷,吴趋坊必居一席。一来,“吴趋”是苏州的一个别称,吴趋坊则是宋以前的苏州六十古坊之一;第二,那位感恋华亭鹤唳的陆机陆平原所写的《吴趋行》,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文人描写苏州城的作品;第三,吴趋坊现在仍保留着比较纯粹的市井烟火气,宽窄不一的原生态巷子里可以找到修鞋店、裁缝店、水果店、全场十元店,还有弹棉花、修棕绷的手工作坊。靠南的一段改造过,路宽敞了许多,两边有不少小馆子,十块吃饱、百元吃好的那种,包括某位大明星每次回家乡都要来一慰乡愁的某泡泡馄饨店也藏身其中。店不起眼,一碗馄饨只要7元,而且隔壁就是菜场,实在是普罗大众用以滋润生活的神仙福地。
我在群里问各位吃货:“最近出去逛了没?”一个挨着一个地表示不敢逛。突然吃货群主发了一张水果店的照片,她已经跑到吴趋坊的一家水果店里了。透过吃货群主发的照片,我看到原本川流不息的吴趋坊南段也一片萧条景象,一整排店面里,除了一位外卖小哥,就只有一位在门口东张西望的老板。“人不多啊”,我感叹。
如此,晚上我去山姆会员店时就做好了当“包场顾客”的准备。人们的心理就是这样:严格封控的时候,总想方设法要出去“浪”,哪怕到太湖边空跑一圈也好;等政策优化,可以不查两码而自由出入了,反而一个个都小心翼翼地不出门,出去也自觉戴上口罩,比起“被管”的时候,自己管自己不知道要谨慎多少。看到山姆店里三三两两的顾客,竟然有“还挺热闹”的感觉。
这样的情景很眼熟,很像我小时候在苏北的年后,以及这些年在苏州的年前。我小时候,苏北的大年初一到初三,街上是没人了,人们在年前准备好年货,过年就是吃喝休息、各家拜年,要等到过了年初五,街市上才能重新热闹;苏州的年前,则因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返乡,变得冷冷清清,可能连大饼油条都成了抢手货,要等到年后街巷才会再度喧嚣。这样一想,我不禁期待起来,是不是坚持过这段冷清,我们就将迎来曾经熟悉的热闹喧腾?就像我爸爸一大早在家族群里转发的那条问安语:“街静人稀万巷空,为守健康待家中……保重保重多保重,风雨过后拥彩虹!”不知道原作者是谁,转发人一定很多——万众一心的时候,再宏阔的愿景也将成为必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1 06:10:3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