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袁崇焕死的惨烈
1630年9月22日,袁崇焕被崇祯帝推至北京菜市口,凌迟处死。
时年46岁的袁崇焕被刽子手割了3543刀,每一刀都是痛彻心扉,每一刀下去袁崇焕都不住的痉挛。
老百姓看到袁崇焕这样一个叛逆被采用如此惨烈的刑罚处死,纷纷大呼痛快,老百姓中的有钱人,在刽子手割下袁崇焕的每一块皮肉的时候,都纷纷出钱购买,生啖其肉,袁崇焕的皮肉在百姓的哄抢中,供不应求。
袁崇焕的凌迟处死的刑罚一直持续了三天,三天之后,袁崇焕的皮肉已尽,可是人仍然没有死掉,仍然留着一口气。
凌迟处死无疑是最惨烈的死法,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只有在面对谋逆的人的时候,才会使用这种残酷的刑罚。
可是袁崇焕真的大逆不道吗?
袁崇焕,1584年出生在广东东莞,他本身是一名读书人,但是带兵打仗是他的心头所好。
虽然他因为谋逆大罪而亡,可是在他被捕被处死的两年前,他还是大明朝最受皇帝器重和宠信的擎天支柱,是大明朝手握重兵的边疆大臣,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彼时的大明朝气数惨淡,北方的大金王朝蓬勃发展,大金想要称霸中原,统治大明朝的大好河山,他们经过多次血战,意识到了要想灭亡大明,袁崇焕绝对是第一个需要拔掉的钉子。
于是反间计就一步步登场,袁崇焕一步步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最终被崇祯帝定为谋逆之罪,在北京菜市口被折磨三天,才气绝身亡。
袁崇焕的死,让大金的统治者载歌载舞,他们明白,袁崇焕一死,大明的江山即将落入他们的手里,而袁崇焕带领军队所创下的战场奇迹,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将袁崇焕的死衬托得更加惨烈和悲哀。
崇祯帝为什么要杀袁崇焕
崇祯皇帝是一名励精图治的皇帝,可是这位皇帝有着致命的缺陷,他疑心太重,在纷纷扰扰的忠臣和奸臣之间,他根本无力分辨,所以错杀忠臣,让奸臣当道,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史书上对崇祯皇帝的评价就是:“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在他在位的17年间,他对自己的大臣大开杀戒,杀掉了总督7人,巡抚11人,其余的小官更是数不胜数。
大金的统治者看清楚了大明朝的这一致命缺陷,他们买通了大明朝的臣子,让这些臣子在崇祯帝的面前诬陷袁崇焕,崇祯皇帝果然中计,他派出锦衣卫将袁崇焕抓捕回京,无论袁崇焕如何申辩,崇祯帝都充耳不闻。
于是袁崇焕被以谋逆大罪判凌迟处死。
那么,袁崇焕的死真的只是崇祯皇帝的疑心太大吗?
他自己就真的一点错误都没有吗?
事实上,袁崇焕是一个十分骄傲的人,他本身也有很多的错误,正是因此,崇祯帝才会相信他要谋逆。
第一个错误:袁崇焕擅自杀害毛文龙。
袁崇焕在前线与大金的军队对峙,大金的军地在自己驻地,其实是有着腹部受敌的嫌疑的,因为当时大明朝的大将毛文龙正驻扎在皮岛之上,毛文龙的麾下大概有两万多的精兵,毛文龙驻扎的地方恰好是大金的后方,大金要与袁崇焕作战,不得不抽调出一部分人关注毛文龙的动静,预防毛文龙的袭击。
袁崇焕不是不知道毛文龙的重要性,但是他认为,皮岛上的军队交给毛文龙他是不放心的,所以他亲自登上了皮岛,与毛文龙进行了面谈,面谈之后,袁崇焕认为这支部队交给毛文龙是不妥当的,所以他擅自做主,将毛文龙杀掉,派遣一位自己信得过的将领来驻守皮岛
可是毛文龙在皮岛的这支部队两万多人,都是心向毛文龙的,重新派遣一名大将空降皮岛,这两万多人根本不信服,所以毛文龙死后,皮岛的这支队伍就是一盘散沙,没有人能够将这支部队凝聚起来,这是袁崇焕对毛文龙队伍判断上的失误造成的。
而且毛文龙是朝廷大臣,袁崇焕说杀就给杀了,这触犯了崇祯皇帝的逆鳞,当袁崇焕被锦衣卫抓捕回到北京,崇祯皇帝见到袁崇焕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为什么要杀掉毛文龙?”
第二个错误:不遵从上级命令
毛文龙死后不到三个月,大金后方已经没有了威胁,皇太极亲自率领十万八旗铁骑绕开山海关,从蒙古方向,绕开长城,直逼北京,历史上称为“乙巳之变”。
看到大金的军队直逼京城,袁崇焕立刻命令山海关守将到遵化阻截皇太极,可是这名叫做赵率教的大将却全军覆没。
袁崇焕闻讯,不得不亲自带着大军回京,当时他的上司孙承宗下令让他在蓟州、顺义、三河一线,阻击皇太极。可是袁崇焕却没有遵从命令,而是率领着军队跟在皇太极的屁股后面,看着皇太极一路烧杀抢掠,他却一兵不发,直到来到北京城下,他希望将皇太极逼到北京城下,与皇太极开打,因为皇太极擅长野战,而大明朝可以凭借着坚城和利炮的优势与皇太极搏斗。
可是袁崇焕忘记了在外带兵的大臣是不允许擅自带兵回京的,否则按谋逆问罪,虽然袁崇焕打了好几场胜仗,获得了广渠门大捷和广安门大捷,可是却让本就疑虑重重的崇祯皇帝更加疑心大起。
袁崇焕的错误直接让崇祯皇帝猜疑重重,君臣二人从此失和,袁崇焕被捕问罪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三百多年的坚持
袁崇焕被捕问罪之后,他的皮肉被老百姓全部生啖,他的人头被悬挂在城门口示众,后来不翼而飞,崇祯皇帝下令严查,但是始终没有能够破案。
后来,乾隆年间,袁崇焕的案子被乾隆翻案,此时袁崇焕的人头的埋葬地点才浮出水面,袁崇焕的贴身侍卫佘义士的后人承认当年是自己的祖上盗走了人头,并且将人头埋葬在了自己家的后院里。
佘义士设下毒誓,他的后人要世世代代为袁崇焕守墓。
佘义士的子孙就从1630年开始,为袁崇焕守墓,在他去世的时候给后人立下了三条家规:
不许回广东老家;
不许做官;
要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
佘义士规定了,每一代的长房长孙是守墓人,沧海桑田,时光荏苒,佘义士的后人一直都在守着袁崇焕的墓地,其间经历战火乱世,佘义士的后人也经历了重重困难,可是他们始终信守着祖先的承诺。
后来,新中国建立了,当时的城市规划牵扯到袁崇焕的墓地,为了保住袁崇焕的墓地,佘姓后人给中央写信,给毛泽东写信,终于让城市规划躲开了袁崇焕的墓葬。
时间来到了上世纪60年代,守墓人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艰难,袁崇焕的守墓人变成了一位佘姓女子,她叫做佘幼芝。
她的大伯其实有两个儿子,可是在席卷而来的运动中,守墓人要承受巨大的挑战,大伯的儿子放弃了守墓,搬离了墓园,守墓的责任佘幼芝义无反顾的接了下来。
佘幼芝于是成为了三百多年来唯一的一位女守墓人,当时袁崇焕墓地的住房条件很差,夏天热冬天冷,可是佘幼芝却放弃了搬去政府分配的新房子,坚持在墓地守墓。
后来墓地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为了修复墓地,佘幼芝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募集到了一些修复费用,虽然佘幼芝的生活很是拮据,可是她从来就没有动过这笔钱里的一分。
后来,佘幼芝年纪大了,守墓的责任佘幼芝希望传给自己的儿子,儿子为了完成母亲的愿望,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佘姓,可是不幸的是,儿子却出了车祸,撒手人寰,这让佘幼芝十分悲痛。
现在佘幼芝年纪已经大了,也已经不在墓园居住了,可是每隔两天她就会乘坐公交车40多分钟,赶到墓园来祭奠和打扫。
现在的袁崇焕墓地已经成为了北京的一个旅游景点,墓地归国家管理,可是佘幼芝依然寒来暑往,遵守着祖先的承诺。
什么叫做一诺千金?
佘姓后人的坚持就是一诺千金的最好的诠释,是闪光的中华美德的最好的传承和注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5 00:45:4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